小伙計伸出兩根手指:“二百兩銀子!金貴著呢!聽說是位姓沈的公子差人來定下的。”
二百兩銀子?
齊歡頓了頓,這個數(shù)她也能拿的出來。
她圍著尚只有一個底座的棺木轉(zhuǎn)了一圈,又細細地看了一遍她給齊秀才定的那口棺木,忍不住做了個比較。
“這貴就是有貴的理由,瞧瞧這板,真夠?qū)挼模 ?/p>
“那是自然,接近一尺了!十分難得,東家就買了十來根,我家掌柜的日日去求,這才拉到咱們這邊一些。不然的話,您和這位定的柏木棺還得等!”
齊歡心不在焉的點著頭,越看越動心。
最后實在是沒忍住,試探著問了一句:“這三百年的柏木還有嗎?”
“您的意思是?”小伙計有些遲疑,拿不準齊歡這么問的意思。
齊歡干脆也不再試探,直接說道:“若是余下的三百年柏木還夠再做一口棺木的,就把我定的這口棺木換掉,換成那三百年柏木的。”
小伙計心中一喜,這可是大手筆了!
“您跟小的走,小的帶姑娘去尋掌柜的,柏木的事都是掌柜的經(jīng)手的。”
齊歡頷首,讓他領路。
掌柜的此時正在木料房,小伙計領著齊歡過去,見到掌柜的后,便將換棺木的事告知了掌柜的。
從二十兩換成二百兩,十倍的差價掌柜的自是高興,但可惜余下那些柏木東家另有用處。
打發(fā)走小伙計,掌柜的跟齊歡說了實話:“實不相瞞,東家老太爺病重,這回買這些柏木,主要還是給老太爺做棺木。
那三百年柏木,攏共加一起也只夠兩口棺木的,再擠不出第三口來。姑娘若是能再等等,我倒是還能再想想法子,最近幾日卻是不行的。”
齊歡有些失望,嘆了聲氣:“既如此,那就罷了,還用那口二十兩的棺木。我家老爺子已是油枯燈盡,等不了多少時日,眼下也只能這樣了。”
掌柜的當即賠笑:“這都是一樣的,都是柏木,不過是板大板小而已。若您心里過意不去,那就多燒一些金山銀山、童男童女、馬匹宅院等,讓家里的老爺子到了地下后,一樣富貴逼人,使奴喚婢!”
齊歡點頭:“說的也是。時間太急,來不及多尋思了,就這么著吧,回頭在別處再給老爺子找補回來。”
“沒錯,就是這么個理兒!”
“時辰不早了,我也該回了。那棺木您讓小伙計多盯著一些,一定得打磨仔細了!”
“您放心!保管不會出一點岔子!”
齊歡信這話,她找的這家棺材鋪,在永安城內(nèi)開了五六十年,是老鋪子,名聲也是極好。
就是鋪子里的棺木貴些,最便宜的也得要個五兩銀子,真不是一般人家能負擔的起的。
從棺材鋪出來,齊歡沒在外面多逗留,沿著街道往家走。
這會子日頭已經(jīng)西斜,街上的行人少了許多,溫度也降了不少。
晌午收拾完東西后,齊歡嫌熱,便換了一身單薄的襦裙。這會子走在街上,這身襦裙抵不住初秋的天氣,渾身都涼颼颼的。
永安城屬于北方,這邊冬日長,夏日短,在立秋后,早晚溫度相差較大。
等再過幾日過了白露就好了,到時便真就冷了下來,不管是白日還是夜里,都要穿雙層的夾衣,還要再加一件長衫才行。
齊歡抱緊了手里空箱子,加快步伐往家趕。
好不容易忍著冷意小跑著趕回胡同內(nèi),竟是又與小張氏撞了個面對面。
小張氏正往院墻腳下的排水溝內(nèi)潑臟水,頭發(fā)散亂,臉頰紅腫,還掛著清晰的巴掌印。
齊歡瞥了一眼,只瞧著巴掌印的大小,應當是王氏打的。
鄒大柱打小張氏一般都是拿拳頭砸、拿棍子抽,很少打小張氏巴掌,只有王氏開口讓他動手打小張氏巴掌時,他才會動手打幾下。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齊歡不理她,自顧自的拿出鑰匙開院門。
小張氏也不知是怎么想,潑了臟水后,拿著空盆也沒走,瑟縮的站在院門外,眼神不明的盯著齊歡看。
齊歡開了鎖,吱呀一聲推開一扇院門。
進到院里后,轉(zhuǎn)身將門關上,又拿門閂插好,以防有人不請自來,推門就進。
眼睜睜的看著齊歡開門關門,連個眼神都不往她這邊瞟,小張氏氣得直抖。
這小娼婦可真是好命!
將生下不久便被她那姐姐賣掉,結果一轉(zhuǎn)頭,竟是被齊秀才買了回來,并記在齊秀才那早死的兒子名下,成了齊秀才的孫女!
旁人家的姑娘每日都有干不完的活計,還要伺候著一家子老小的吃喝,且還吃不飽飯,早早便累出一身的病來。
唯獨這小娼婦!
齊秀才病重前,家里一直請著婆子,洗衣做飯、清掃院子、整理家什等活計,全是婆子做,這小娼婦連根手指頭都不用動!
一個不值錢的丫頭子,硬是當個寶養(yǎng)!
如今好了,能掙銀子的齊秀才病倒了,眼看就要病死,到時候,她倒要看看這小娼婦會是個什么下場!
“讓你去外面將水倒了,你這是掉水溝里了,還是勾搭人去了?!這都多久了?若是不愛回來,老娘便給你一封休書,送你回你們張家去!”
王氏的大嗓門從身后傳來,小張氏瞬間變臉,眼中滿是驚惶。
她怯懦的回了一句:“這就來。”
說著,抖著手腳轉(zhuǎn)身回院。
回到院里的齊歡,不顧冷意,先去堂屋東間看了一眼齊秀才。
齊秀才還在睡,呼吸粗重,齊歡伸手摸了下他的額頭,沒有起燒。
她松了一口氣,只要不燒起來就沒事,多睡一會兒也能舒坦些。
輕手輕腳的從堂屋出來,她搓了搓胳膊,小跑著回東廂,加了一件窄袖衫。
之后又到西廂灶房內(nèi),倒了碗熱水,吹著喝了幾口,既解渴又驅(qū)寒。
收拾好自己,齊歡開始準備晚飯。
永安城這邊,除了家境殷實富足的人家,普通百姓一日只吃兩餐。
但齊秀才不是。
齊秀才是讀書人,雖說一直沒有考中舉人,但這也與他早年妻子和兒子雙雙病亡,他意志消沉,不愿再去科舉有關。
說實話,老爺子的文采還是非常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