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散會。
北影音像公司廣告部主任劉旭日出現在了辦公室門口。
“劉哥……”
王盛把劉旭日迎進辦公室,給對方倒了杯茶水。
“剛才公司同事瞅見你回來了,我正好有事要找你,便過來看看。怎么樣,鹿城那邊的大單子順利吧?”
“還算順利,劉哥,你找我是有什么事?”
劉旭日也不啰嗦,切入主題道:“是這樣,你策劃的那個相親節目初步通過了,胡主任為你爭取到了一個在文藝頻道試點播出的機會。”
王盛精神一振:“哦?具體怎么說?”
“臺里決定,在文藝頻道找個非黃金時段試水,先做三期看看市場反響。”
劉旭日接著道:“胡主任正要找你和紫房子的趙經理談談廣告贊助的事,怎么樣,晚上有沒有空?”
“那您幫我約下胡主任,晚上七點,咱們無名居見。”
“行,那你通知下趙經理。”
“好。”
劉旭日離開后,王盛便把電話打給了趙經理。
“趙經理,我,王盛。”
“剛回來。給您說個事,那個相親節目有眉目了,京城臺已經同意試點播出,約我們晚上談談廣告贊助的事,不知道您有沒有空?”
“好。”
……
晚上七點,無名居。
包廂內古色古香,氣氛雅致。
王盛和劉旭日走進包廂的時候,胡剛已經到了,正和一個看起來三十歲出頭、戴著眼鏡、氣質精干的男人喝著茶閑聊。
那人穿著簡約的白襯衫和西褲,眼神中帶著一股傳媒人特有的敏銳和活力。
“胡主任。”
“胡主任,這位是?”
胡剛介紹道:“這位就是臺里給《緣來是你》這節目指派的策劃人,王長鈿,王策劃。
長鈿可是我們臺里的青年才俊,《京城特快》欄目的總策劃之一,那節目火得很!”
王長鈿站起身,主動向王盛伸出手,笑容爽朗:“王總,真是久仰大名,你拍的那個頭紗吻廣告我看過,創意十足。”
“王策劃過獎了,運氣好而已。《京城特快》我常看,節奏快信息量大,做得非常棒。”王盛笑著與之握手,心中卻是微微一動。
原來是日后光線傳媒的老板。
“看來王總也是我們節目的觀眾,榮幸榮幸。”王長鈿笑道,兩人寒暄著落座。
胡剛在一旁不輕不重的補充道:“長鈿對娛樂和大眾消費市場嗅覺特別靈敏,《京城特快》的成功他有大功勞。臺里也是看重他的能力,才讓他來兼管《緣來是你》這個新節目的策劃,希望能復制成功。”
很快,紫房子的趙經理也趕到了,又是一陣熱情的寒暄和介紹。
酒菜上齊,話題自然轉向了《緣來是你》。
王長鈿顯然對王盛提出的這個節目模式極為感興趣:“王總,不瞞你說,在做《京城特快》的過程中,我就發現國內的電視節目類型太單一,尤其是面向年輕人的、輕松有趣的娛樂節目,幾乎是空白。
你這個《緣來是你》的創意,男女嘉賓互選,權利反轉,還有滅燈留燈的環節,戲劇沖突強,觀賞性足,非常符合越來越開放的社會風氣,我覺得潛力巨大!”
王盛:“王策劃眼光精準。這節目的核心就是真實和沖突,展示當下年輕人的婚戀觀,同時也提供一個社交的平臺。操作得當,很容易引發社會討論和關注。”
兩人就節目形式、環節設置、嘉賓選擇、價值觀引導等細節進行了深入探討,越聊越投機。
王長鈿提出的許多想法都頗具前瞻性。
王盛感覺對方應該沒少看國外的電視節目。
另一邊,胡剛則主要和趙經理聊起了贊助事宜。
“趙經理,紫房子作為京城婚慶的老字號,冠名這個節目是最合適不過了。節目播出后,等于天天給你們打廣告,到時候咨詢電話還不得打爆啊?”胡剛熟練地推銷著。
趙經理早已心動,但還是謹慎地問:“胡主任,這冠名費……您看大概是什么范圍?”
“試點播出,又是新節目,臺里給了優惠價。獨家冠名,一期這個數。”胡剛比劃了一個手勢:“三期起簽。如果效果好轉入黃金檔,價格可就得再議了。”
趙經理心里快速盤算著,三期就是十五萬,還行:“成,胡主任,這冠名我們紫房子要了!”
“好!趙經理爽快!”
接著,胡剛又和王盛聊了聊聯合贊助的事。
一頓飯下來,主要事情基本敲定:
紫房子以每期5萬元價格獲得獨家冠名權,先簽三期。
盛影傳媒旗下“影像記憶”子品牌以每期2萬元價格成為聯合贊助商并提供價值6999元的準電影級婚慶錄像作為嘉賓牽手成功,并成功結婚的獎品。
節目制作由京城臺負責。
散席時,王長鈿特意和王盛交換了聯系方式:“王總,你對大眾娛樂市場的嗅覺讓我佩服。以后有機會多交流,《緣來是你》這個項目,我會用心做的。”
王盛笑笑:“我很期待王策劃帶來的節目呈現。”
“……”
飯局結束后,眾人離開包廂。
胡剛攬著王盛的肩膀往外走,問王盛還要不要那批二手設備。
“胡主任,我明天安排人過去對接。”
“好。”
……
次日。
5月30日。
盛影傳媒開了一個慶祝培訓班全體學員結業的儀式。
總計107位培訓班結業學員正式加入盛影傳媒,簽署勞務合同。
王盛讓李婷婷邀請了《京城晚報》的記者周小斌過來采訪。
……
傍晚。
《京城晚報》的生活版右下角,一個不算起眼卻足夠扎實的標題悄然出現:《北影廠子弟創業結碩果,“盛影傳媒”一次性吸納百余待業青年》。
記者周小斌的筆觸平實而克制,簡要報道了盛影傳媒有限公司作為北影廠市場化試點,通過進一步擴展婚慶錄像業務,成功解決了一批廠內待業子弟的就業問題。
文章提到了首批107名經過短期培訓的學員正式簽約上崗的情況,著重突出了“不等不靠、自謀生路”的改革精神,以及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初步兌現。
在96年下崗潮暗流涌動的背景下,這條消息像一顆投入湖面的小石子,在京城關心此事的特定圈層里泛起了些許漣漪。
有讀者覺得這是條正能量的好新聞,也有讀者嗤之以鼻,認為不過是國企子弟近水樓臺的特殊照顧。
……
然而,就在京城讀者對這條“小新聞”反應平淡之時,遙遠的南方,一場真正的媒體風暴正在醞釀成型。
五月二十八日鹿城圖書館那場別開生面的記者見面會,經過一兩天的發酵、寫稿、送審、排版,終于在五月三十一日傍晚和六月一日的早間,于浙省各地主要媒體上集中爆發了!
《錢江晚報》在第二版顯要位置刊出長篇通訊:《“天價婚禮”制造者從京城而來,拋出“先富者炫耀有限正義論”》。
文章詳細記錄了王盛在見面會上的發言,引述了他關于合法消費拉動經濟、催生新產業、社會應包容多元化需求等觀點,并配發了王盛在會場從容應答的照片。
筆調相對中立,但標題的沖擊力十足。
《鹿城日報》則更貼近本地視角:《鹿城四十萬婚禮震動四方,京城小伙坦言:消費亦是貢獻》
報道側重描述了婚禮現場的盛況和陳老板的滿意之情,將王盛的“有限正義性”理論與鹿城本地的商業活力、先富群體的心態結合起來,引發了本地市民的強烈關注和熱議。
杭城電視臺的綜合頻道在晚間黃金時段的《新聞觀察》欄目,播出了長達五分鐘的專題報道。
鏡頭里不僅有王盛侃侃而談的畫面,還穿插了婚禮的奢華場景、鹿城繁華的街景,以及街頭隨機采訪市民的片段。
市民看法兩極分化,有人羨慕稱贊“有本事就該享受”,有人憤慨批評“為富不仁,帶壞風氣”,還有學者模樣的嘉賓出面探討“市場經濟下的消費倫理”。
這些報道宛如一顆顆重磅炸彈,瞬間在浙省引發了巨大轟動!
“先富”、“炫耀”、“正義性”——這些詞匯組合在一起,精準地戳中了社會轉型期最敏感、最矛盾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