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的高燒在室友們的照料下漸漸退去,當她重新坐回鐵皮教室聽課時,望著窗外被炸彈炸出的彈坑已被填上新土,幾株野草從裂縫中探出頭,忽然覺得這滿目瘡痍的校園里,藏著比書本更堅韌的力量。這天課后,陳默匆匆找到她,手里攥著一張皺巴巴的紙:“你聽說了嗎?最近夜里總有人在校園西角聽到奇怪的電流聲,有人還記錄下了這樣的波形。”
紙上畫著歪歪扭扭的折線,飄看著那不規則的紋路,忽然想起上個月隨林硯去校外采購時,曾在一家舊貨鋪見過類似的電臺零件。林硯是物理系的學生,癡迷無線電技術,課余總在宿舍擺弄各種電子元件,還曾說要組裝一臺能接收前線消息的電臺。“或許是林硯在試驗新設備?” 飄話音剛落,就見林硯抱著一個鐵皮盒子從遠處跑來,臉上滿是焦急:“那不是我的信號!我昨晚去西角核查過,那信號頻率很特殊,不像是民用電臺,倒像是……” 他頓了頓,壓低聲音,“像是日軍的偵察電臺。”
這話讓飄和陳默都愣住了。昆明作為滇緬公路的重要樞紐,一直是日軍偵察的重點區域,可沒想到敵人的電臺信號會出現在聯大校園附近。當晚,三人約上林薇、蘇曉和趙敏,趁著夜色悄悄摸到校園西角。這里是一片廢棄的菜園,只留下幾間破舊的草棚,月光下,草棚的縫隙里果然透出微弱的紅光,伴隨著 “滋滋” 的電流聲。
林硯從鐵皮盒里掏出自制的信號檢測儀,指針在表盤上劇烈跳動?!靶盘栐淳驮诓菖锢?。” 他剛要上前,就被飄拉?。骸暗鹊?,里面可能有人?!?蘇曉從包里拿出紙筆,快速畫下草棚的結構:“左邊有個通風口,我們可以從那里觀察?!?趙敏則悄悄繞到草棚后方,仔細檢查是否有其他出口。
就在眾人分工協作時,草棚的門突然被推開,一個穿著短打的男子提著煤油燈走了出來。陳默立刻拉著大家躲到樹后,只見那男子左右張望片刻,從懷里掏出一個小巧的金屬盒,快速按動上面的按鈕,電流聲隨即停止?!八诎l送信號!” 林硯壓低聲音,手中的檢測儀指針慢慢歸零。等男子離開后,眾人小心翼翼地走進草棚,發現里面只有一張木桌,桌上放著一臺簡陋的電臺,旁邊還有一張標注著滇緬公路沿線站點的地圖。
“這肯定是日軍的間諜據點!” 飄指著地圖上被圈出的聯大位置,心里一陣發涼。林硯仔細檢查電臺,發現里面還藏著一張紙條,上面用日文寫著 “下月三日,轟炸滇緬公路橋梁”。眾人意識到事情緊急,立刻將情況報告給學校的訓導處。第二天,聯大組織師生配合當地軍警展開搜查,最終在城郊的一處客棧抓獲了那名間諜,繳獲了完整的電臺設備。
經此一事,飄和林硯更加明白,在烽火歲月里,求學之路不僅要面對炮火的威脅,還要警惕隱藏在暗處的敵人。林硯看著自己手中的檢測儀,堅定地說:“我要改進設備,以后我們可以提前監測到日軍的電臺信號,為學校和昆明的防空爭取時間?!?飄點點頭,從包里拿出一本泛黃的《無線電技術手冊》:“這是我父親寄來的,或許能幫到你?!?/p>
間諜事件過后,聯大校園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飄的心里卻始終惦記著那張地圖上的標記。她聽說滇緬公路上的運輸隊經常遭到日軍飛機的轟炸,無數物資和人員葬身火海,便萌生了去滇緬公路實地考察的想法。當她把這個念頭告訴林硯時,沒想到林硯早已做好了準備。
“我父親是滇緬公路的工程師,上個月來信說,有一段公路總是莫名出現塌方,懷疑是有人故意破壞?!?林硯拿出一張手繪的路線圖,上面標注著從昆明到保山的關鍵站點,“我們可以以學生考察的名義,去那里一探究竟?!?陳默、林薇、蘇曉和趙敏也紛紛表示愿意同行,眾人很快制定了詳細的計劃,準備利用周末的時間前往滇緬公路。
出發那天,天還沒亮,六人就背著行李坐上了前往保山的卡車。卡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沿途隨處可見被炸毀的車輛殘骸和修路工人忙碌的身影。一位護送物資的士兵告訴他們,前幾天有一支運輸隊在途經怒江大橋時,遭到日軍飛機的轟炸,十幾名司機犧牲,物資也全部燒毀。“我們必須盡快找到塌方的原因,否則會有更多人喪命?!?飄看著路邊矗立的紀念碑,心里沉甸甸的。
抵達保山后,眾人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來到那段經常塌方的公路。這里山勢陡峭,公路依山而建,下方就是湍急的怒江。蘇曉蹲在地上,仔細觀察路面的土壤:“這里的土質很松散,但奇怪的是,塌方總是集中在同一個位置?!?林硯用隨身攜帶的儀器檢測周圍的巖石,發現里面含有大量的硝石,“這是制作炸藥的原料,有人在這里埋下了炸藥!”
眾人沿著公路仔細搜尋,果然在一處巖石縫隙里發現了殘留的炸藥粉末。趙敏拿出放大鏡,在粉末中找到一顆細小的金屬碎片:“這是日軍制式炸藥的碎片?!?飄看著碎片,忽然想起之前抓獲的間諜身上也有類似的金屬制品:“看來還有其他間諜在破壞滇緬公路!”
為了找出隱藏的間諜,眾人決定分頭行動。林硯和飄假裝成修路工人的家屬,在附近的村莊打聽消息;陳默和林薇則前往當地的運輸站,了解近期的物資運輸情況;蘇曉和趙敏則留在塌方現場,監測是否有異常信號。
當天下午,飄和林硯在村莊里遇到了一位名叫阿妹的姑娘。阿妹告訴他們,最近總有一個穿著西裝的外地人來村里收購藥材,每次都要打聽公路的施工進度?!八€問過我,哪里可以看到怒江大橋的全貌?!?阿妹的話讓飄和林硯立刻警覺起來,他們順著阿妹指的方向,找到了那個外地人的住處。
林硯用信號檢測儀掃描房間,發現里面有微弱的電臺信號。兩人悄悄繞到窗戶邊,看到那個外地人正在寫著什么,桌上還放著一張標注著怒江大橋結構的圖紙?!安缓茫?!” 飄剛要推門進去,就見那外地人突然起身,拿起圖紙和電臺準備離開。林硯立刻沖了上去,將外地人撲倒在地,飄則迅速拿起桌上的圖紙和電臺。
就在這時,陳默和林薇帶著當地軍警及時趕到,成功抓獲了這名間諜。經審訊得知,他是日軍派來的破壞分子,計劃在三天后炸毀怒江大橋,切斷滇緬公路的運輸線。眾人立刻將消息報告給滇緬公路指揮部,指揮部隨即加強了大橋的安保,并提前轉移了即將通過大橋的運輸隊。
當六人站在怒江大橋上,看著一輛輛滿載物資的卡車安全駛過,心里充滿了成就感。林硯望著奔騰的怒江,感慨地說:“我們雖然不能扛槍打仗,但可以用自己的知識保護這條生命線?!?飄點點頭,從包里拿出一本筆記本,認真地記錄下這次考察的經歷:“這些故事,將來一定會成為歷史的見證?!?/p>
回到聯大后,飄和林硯將滇緬公路的考察經歷整理成報告,交給了學校的科研處。學校對他們的成果非常重視,不僅在校園里舉辦了專題講座,還將他們的報告寄給了國民政府相關部門,為滇緬公路的安保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
隨著日軍轟炸的日益頻繁,聯大的師生們不得不把課堂搬進防空洞。防空洞陰暗潮濕,地面凹凸不平,但師生們卻依然保持著高漲的學習熱情。飄記得有一次,聞一多先生在防空洞里給他們講《楚辭》,洞外炸彈爆炸的聲音此起彼伏,先生卻依然鎮定自若,一邊在石壁上寫字,一邊講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的深意。“越是艱難的時候,我們越要堅守文化的傳承?!?聞一多先生的話,讓飄和同學們深受觸動。
林硯則利用防空洞的環境,給同學們開設了無線電技術選修課。他把自制的電臺搬到防空洞里,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組裝和使用設備。“將來如果遇到緊急情況,你們可以用這些設備傳遞消息?!?林硯一邊調試電臺,一邊說,“知識不僅能改變個人的命運,還能在關鍵時刻拯救生命?!?/p>
有一天,防空洞里突然響起了急促的警報聲,大家以為是日軍飛機來襲,紛紛躲到角落??蛇^了一會兒,卻聽到洞外傳來歡呼聲。原來,是盟軍的飛機擊落了兩架日軍轟炸機,這是昆明防空戰取得的重大勝利。林硯立刻打開電臺,接收到了盟軍傳來的捷報,他興奮地把消息告訴大家,防空洞里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飄看著身邊的同學們,有的在認真記筆記,有的在討論學術問題,有的在擦拭自己的書本,忽然覺得,在這個昏暗的防空洞里,藏著中國未來的希望。她從包里拿出父親寄來的家書,上面寫著:“滬上雖遭戰火,但讀書人的風骨不能丟。聯大是抗戰時期的文化堡壘,你們要在這里好好讀書,將來為國家的復興貢獻力量?!?飄把家書遞給身邊的林薇,林薇看完后,又傳給了蘇曉和趙敏,大家輪流閱讀,家書里的每一句話,都化作了前進的動力。
這天晚上,飄和林硯在校園里散步,月光灑在鐵皮屋頂上,反射出微弱的光芒。林硯忽然說:“我想組裝一臺大功率電臺,讓聯大的聲音傳到全國各地,告訴大家,即使在炮火中,我們依然在堅持學習,堅持抗戰?!?飄看著林硯堅定的眼神,笑著說:“我幫你收集資料,蘇曉可以幫你計算電路參數,趙敏能幫你尋找零件,我們大家一起努力?!?/p>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六人組成了一個 “無線電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在林硯的宿舍里組裝電臺。蘇曉用數學知識計算電路的最佳參數,趙敏則騎著自行車穿梭在昆明的大街小巷,從舊貨鋪里淘換零件,陳默和林薇負責繪制電路圖,飄則整理資料,撰寫廣播稿。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一臺大功率電臺終于組裝完成。
當林硯按下發射按鈕,飄對著麥克風輕聲說道:“這里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烽火彌漫的歲月里,我們堅守著讀書人的使命,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電波穿過夜空,傳到了全國各地,無數人聽到了來自聯大的聲音,感受到了那份不屈不撓的精神。
隨著抗戰形勢的逐漸好轉,聯大的師生們開始期待勝利的到來。這天,沈從文先生給飄和同學們講課時,提到了滇西的一座雪山,山上有一座古老的書院,相傳里面藏著許多珍貴的古籍,在抗戰爆發后,這些古籍一直被當地的學者保護著。“如果能把這些古籍運回聯大,不僅能豐富學校的藏書,還能讓這些文化瑰寶得以傳承。” 沈先生的話,讓飄和林硯萌生了去雪山尋找書院的想法。
他們很快制定了出行計劃,準備利用寒假的時間前往滇西雪山。出發前,沈從文先生送給飄一本《滇西文化志》,里面詳細記載了雪山的地形和書院的歷史;林硯的父親則寄來了一件厚厚的羊皮襖和一張雪山的路線圖。眾人帶著滿滿的期待,踏上了前往雪山的旅程。
雪山的路途比想象中更加艱難,沿途寒風刺骨,積雪沒膝,每走一步都要耗費巨大的力氣。趙敏從小在山區長大,熟悉雪地生存技巧,她教大家如何辨別方向,如何在雪地里搭建臨時帳篷;蘇曉則用隨身攜帶的溫度計和氣壓計,實時監測天氣變化,提醒大家注意雪崩的風險。
走到半山腰時,天氣突然變壞,狂風夾雜著雪花呼嘯而至,能見度不足一米?!拔覀儽仨毐M快找到避風的地方!” 林硯大聲喊道,眾人相互攙扶著,在風雪中艱難前行。就在這時,飄看到遠處有一座破舊的木屋,她立刻帶領大家朝著木屋的方向走去。
木屋里住著一位名叫老周的獵人,他告訴眾人,雪山最近不太平,有一群盜獵者經常在附近活動,還曾試圖闖入古老的書院搶奪古籍?!皶豪锏膶W者們為了保護古籍,已經和盜獵者周旋了很久?!?老周的話讓飄和林硯更加擔心,他們決定加快腳步,盡快趕到書院。
在老周的指引下,眾人終于在雪山深處找到了那座古老的書院。書院的大門緊閉,墻上刻著 “崇文尚武” 四個大字,雖然歷經歲月滄桑,卻依然透著一股莊嚴的氣息。飄輕輕敲了敲大門,里面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是誰?”
“我們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學生,想來拜訪書院的學者,希望能為保護古籍出一份力?!?飄大聲回答。大門緩緩打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走了出來,他是書院的院長李老先生。李老先生得知眾人的來意后,熱情地邀請他們進入書院。
書院里珍藏著數千冊古籍,從唐宋時期的善本到明清時期的手稿,琳瑯滿目。李老先生告訴眾人,抗戰爆發后,他們為了保護這些古籍,將書院搬到了雪山深處,可還是被盜獵者盯上了?!斑@些古籍是中華文化的根脈,我們就算拼了性命,也要保護好它們?!?李老先生的話,讓飄和同學們深受感動。
當天晚上,眾人和書院的學者們一起商討保護古籍的辦法。林硯提議在書院周圍安裝簡易的警報裝置,一旦有盜獵者靠近,就能及時發出警報;飄則建議將部分珍貴的古籍拍照存檔,萬一古籍遭到破壞,也能留下備份;陳默、林薇、蘇曉和趙敏則主動承擔起巡邏的任務,確保書院的安全。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眾人和書院的學者們一起忙碌著,安裝警報裝置,整理古籍,巡邏值守。有一天夜里,盜獵者果然再次來襲,警報裝置及時發出了響聲,飄和林硯帶領大家奮力抵抗,最終將盜獵者趕走。經此一事,李老先生對眾人充滿了感激:“你們不僅帶來了知識和技術,還帶來了年輕人的勇氣和擔當?!?/p>
寒假結束前夕,眾人準備離開書院返回聯大。李老先生將一本珍貴的宋代善本《論語》送給了聯大圖書館,并和飄、林硯約定:“等抗戰勝利了,我們一定要在聯大舉辦一場古籍展覽,讓更多人看到這些文化瑰寶?!?飄和林硯鄭重地點點頭,他們知道,這個約定不僅是對文化傳承的承諾,更是對勝利的期盼。
當眾人踏著積雪走下雪山時,遠處傳來了隱隱的炮聲,那是前線傳來的勝利號角。飄望著雪山之巔的書院,心里充滿了希望。她知道,無論未來還有多少艱難險阻,只要大家團結一心,堅守信念,就一定能迎來抗戰的勝利,迎來中華文化復興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