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的老房子位于大隊西南角。
僅僅從房子的外觀上就可以看出這戶人家的優(yōu)越性來,墻壁大部分是泥土坯子,只有住人的臥室上頭是新舊不一的瓦片。
其余的房頂全是茅草。
再看看四周的房子,寶根得出一個結論——林家的房子居然還算是中等偏上。
而根據(jù)林靖遠之前回憶,解放前家里就兩個窩棚,房子是土改的時分的。
村里現(xiàn)在叫大隊,吃飯都在公共食堂,家里原則上是不準自己開火的——大煉鋼鐵的時候每家每戶的鍋都捐了。
所以來大隊探親的林家人也得在食堂搭伙。
林菜花熱情的帶著解衛(wèi)軍去大隊部辦手續(xù)。
“從今年四月開始,公社里也不大提這個茬了,家家戶戶在食堂吃完雙蒸食,少不得又回家悄悄搗鼓點。”
林菜花的嘴最快,跟山雀似的。
“呵呵,就說點火熏熏房子,隊里也不管了。”
“都打著給城里親戚寄糧食的借口從大隊庫里借,然后在野外弄點野菜在家里偷偷弄糊糊吃。”
解衛(wèi)軍沒有帶上自己挑來的糧食,他和林靖遠之前就商量過,那些糧食存老家老房子的地窖里,除了作為陳玉華幾個在老家的糧食補充外,其余的留給家里以備不時之需。
城里還好些,但聽說淮柔這片已經出現(xiàn)逃荒的情況。
雙坡大隊沒有會計,由大隊長喬三文兼任,一個本子里記得全是流水賬。
五十出頭的喬三文笑著問解衛(wèi)軍。
“有志啊,你如今也是干部了,怎么樣?這回家里搭伙是給糧食還是給糧票?”
林有志是解衛(wèi)軍在林家的名字,喬三文故意提干部這個事說明他是有所期待的。
果然解衛(wèi)軍掏出一大疊票子來,讓喬三文樂開了花。
相比于城市,隊里實在是太缺糧票了!
隊員們都是公社按量供給,但供給根本不足,他們隊里唯一能想辦法的地方就是糧站。
可糧站只認隊里的糧食供應證和糧票。
但糧食供應證上的數(shù)字是個虛的,得看公社每個月給的底額是多少,只有糧票才是王道。
糧站也稀罕這個。
解衛(wèi)軍雖然是公安,但家里也經常去黑市淘換,兩個干部和一個名校老師的工資都留不住,所以他手里的各種糧票不少。
隊里每個人每天的定量都是寫在黑板上的,解衛(wèi)軍揉著眼睛看了三遍才敢確認“一天六兩”的標準居然是成年人的。
喬三文搖搖頭沒有解釋,反倒是菜花解釋了幾句。
“我們隊里還算好的,如今公社口糧能做到18斤一個月的也就有兩個大隊。”
“不遠處冀省那邊......。”
“菜丫,”喬三文忽然叫住了林菜花,“瞎叨叨啥呢?我這登記好了,你去食堂給你娘說一聲。”
林家這邊,當著幾個來串門親戚的面,林老爺子挨個問了話。
例如林靖遠、陳玉華和解衛(wèi)軍的工作,小的幾個的功課。
聽得幾個親戚直咋舌。
還真是兩個干部和一個好學校的老師!
具體工資待遇老林頭不讓兒媳婦說,但他們自己也能算的。
機關干部是鐵打的二十八斤定量,而老林頭兒媳婦是在景川小學教書,他們聽林老頭之前說漏過嘴。
月定量是三十斤比一般干部還高,還有半斤食用油。
至于工資方面,解衛(wèi)軍剛提干,應該是四十塊一個月,但老資歷還從過軍的林靖遠肯定不止。
可惜他們不知道林靖遠在經歷過木制廠和布簾廠后,被外貿借調時又浮動了一級工資。
五十五塊一個月,算是資深科員的待遇。
在林靖遠被外貿單位借調之前,家里工資最高的其實還是陳玉華。
她一開始是拿四十五塊的小教九級工資(五年以上教學經驗),但到了景川小學后,加了十塊錢的教研補貼,所以她也是五十五塊一個月。
(所以經常穿越的朋友都知道,城市里的小學老師是個絕好的談對象目標。)
而干活很利索的林老爺子一年忙下來,分到手的糧食和工分算到頂也就八十塊左右。
怪不得大家都想往城里去。
林老二家的幾個孩子也很爭氣。
撿來的二閨女被戰(zhàn)友領養(yǎng)去了名牌高中,還要考大學?
擱前清那就是舉人老爺。
剛撿來的老三小小年紀就在干部小學當起了學生里的二把手,哦,成績還是全市(六校二年級)第一。
用膝蓋想想都知道,這家人以后起步就是四個干部打底。
幾個老頭看著林愛紅和林擁軍羨慕到想嘆息。
四個干部和一個老師養(yǎng)著兩個小的,比起舊社會的小姐和少爺也差不了多少。
食堂門口的鐘響了三遍,林老爺子這才悠悠然起身帶著大家往食堂走。
食堂是原來村里的祠堂,以前是先人們“吃飯”的地,如今成為了后人們聚餐的場所,用途還是挺一致的。
林家兩房人今天是所有隊員的關注對象。
這年月還有能力走親戚的實在是太少了。
寶根拿著碗筷跟著一幫孩子排隊,最后碗里多了一份稀得過分的雙蒸麥飯,里頭還有不少麥麩。
但都被熬得稀爛透徹。
真夠健康的!
擱后世住院部,沒有三十塊根本拿不下這碗“營養(yǎng)粥”。
寶根看了一眼旁邊孩子的碗里,份量只有他的三分之二,給的粗糧野菜餅子也比他少半截。
人家小孩也不在意,一邊走一邊喝。
林稻花大概猜到了寶根在想什么,過來輕聲解釋了一句。
“你哥給的是糧票,所以你和愛紅、擁軍一天足額是六兩,吃吧,吃吧。”
如今接替牛家當大廚的是大伯母,她的手藝不錯,野菜餅子比家里做的好吃。
柳茹茵吃了一口就愛上了,拉著菜丫姐姐嘀咕半天,想拜師。
這一頓是下午四點多吃的,算是晚飯。
回到林家,菜花和稻花兩個姐姐急忙拖出一個小泥胚爐子來,取了一個瓦罐加水擱上頭準備再做點吃食。
食堂里那點東西根本吃不了個半飽。
陳玉華讓茵子取的是他們帶來的白面和一塊臘肉骨頭。
看著白面,菜花的眼睛雪亮雪亮的。
“嘿,今兒做疙瘩湯吃!”
姐倆加上柳茹茵一起揉面,又醒了半小時立即下鍋。
一小塊臘肉排骨下鍋的時候,寶根“無意”路過想要偷喝,被柳茹茵捏著耳朵扯開,只是鍋底已經悄悄多出了一些臘肉絲。
寶根到了鄉(xiāng)下后,覺得整個人都放開了。
喝肉絲疙瘩湯的時候,他的吃相居然和老爺子一模一樣,都是順著碗邊吸溜著喝的。
最后那愜意的“吧唧”和“啊”聲,竟是出人的一致。
“有信啊,有前途!”
林老爺子老懷大慰的拍拍“真便宜”孫子的肩膀。
寶根點點頭,得,原來自己也有在林家的名字。
林有信!
他忽然好奇的看向柳茹茵,柳茹茵低著頭沒有出聲,只是有些緊張。
菜花笑著用肩膀擠了擠柳茹茵。
“之前是不太想告訴你,咱爺爺給女娃取小名太隨意,你叫禾花.......哈哈哈哈哈哈。”
聽到妹妹直接說了出來,稻花有些擔心的觀察著柳茹茵。
可出人意料的是,柳茹茵居然笑著應了下來。
“禾花,挺好的啊。”
大伯母范三姐從食堂回來的時候剛好趕上了最后一碗疙瘩湯,吃的最慢的林大伯還笑著從他碗里給大伯母偷偷夾了幾個疙瘩。
趁著天還沒黑,解衛(wèi)軍帶著幾個小的去了不遠處的一個房子。
那是林靖遠臨時找隊里租的房子,條件比老房子要好些,只有一半是土坯。
這里原來是一間倉庫,可如今隊里的庫藏太少,所以就空了出來。
幾個人剛剛整理好帶來的東西,忽然聽到外頭有小孩在歡呼。
“放映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