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廠斷供的事?”
聽到寶根“隨耳”在食堂里聽來的消息,林靖遠遲疑了一下。
“焊工我倒是搞過,但這個銀銅合金觸電材料肯定很稀缺,怕是不太好搞啊。”
寶根不解的看著自己老叔。
“有多難搞?不就是救急么?叔,你們當年在半島就沒繳獲過阿美莉卡的這東西?”
“要不然您問問老部隊,要是還有庫存弄點來先救急。滬上暫時顧不上,但可以讓京城這邊松口氣。”
一個孩子的話,林靖遠最多只是當做參考,可寶根卻又來了一句。
“我估計您的【技術】能力也就剩下找老部隊化緣這項......。”
這孩子說話咋就這么不好聽呢?!
林靖遠瞪了寶根一眼,可隨后又嘆了一口氣。
但......寶根說的也沒錯,也確實是這樣。
研發東西他不行,只能找老部隊的首長們幫忙打聽找東西。
林靖遠是個爽快人,上班就讓謝欣月把京城有線電廠銀銅合金觸點材料斷供的事給攬了下來。
研發是別的單位的事,他就是個赤腳醫生,只管當下。
在提供了辦事思路后,上頭爽快的把這事交給了林靖遠。
這事不算太急,后遺癥也不算太大,就是太費接線員......。
過了一天,寶根又準時放學后跑了過來蹭飯。
林靖遠來的有些晚,不過剛坐下滿臉“驚喜”的寶根就給他提供了一個情報。
“叔,我剛才在食堂吃飯的人里有人隱隱約約說津門什么倉庫里有一批阿美莉卡的什么銀通合金材料,都快報廢了。”
“叔,要不你去查查,沒準就是你要的。”
林靖遠當即雙眼一亮,抓起兩個饅頭招呼謝欣月馬上回檔案室。
可惜他和謝欣月在檔案室泡到大半夜也沒找到那個記錄。
不甘心的林靖遠連夜跑回了家,把寶根床上刨起來一連串的追問。
“你再想想,那兩人長什么樣?”
“嗯,一個只有一只左眼,一個只有一只右耳~~~~啊!嬸兒,你別打我頭啊。”
陳玉華沒好氣的笑著罵他。
“沒看你叔都急成啥了,還逗他?”
寶根不滿的嘀咕。
“我也沒注意看啊,我人矮,滿眼都是腿來著......,對了,他們好像還提了一句,說是聽老戰友說的?”
林靖遠一怔,旋即一拍自己的腦袋。
對啊,阿美莉卡快報廢的東西,八成是繳獲的,一準在隊伍上的倉庫里。
所以不在民政的賬本上。
林叔也不睡覺,跑到楊興民值班的地方把派出所的單車借了,一路直奔魏序言家而去。
寶根看了眼鬧鐘,凌晨三點多,不知道魏叔起床氣如何?
人家兩口子十一剛結婚......。
再見到林叔的時候,有個眼眶是黑的,大小估計與魏叔的拳頭相符,但林叔和謝欣月的精神相當亢奮。
“津門軍備倉庫里確實有一批繳獲的,津門本來距離京城很近,有限電廠的技術員連夜去了一趟津門,確認那些東西能用,不過使用壽命只剩下三成(歷史真實事件,要到1961年才找到這些快報廢的觸電材料)。”
“報告已經打了上去,成不成就看上頭和那邊溝通的情況。”
林靖遠說的很謙虛,但表揚在下午的例會上就被通報。
那批從戰備倉庫找出來的鈀銀觸點材料足夠京城恢復五十臺繼電器的使用。
但也就夠20%的通信系統用到明年年中而已。
專業性不是很強的某個協調辦公室副主任率先取巧打響了整個新單位的第一槍。
雖然沒有解決京城有限電廠觸電材料的生產問題,但卻實際緩解了京城、軍隊最高層的應急通訊問題,所以上級還是決定大肆宣揚和進行表彰。
林靖遠和謝欣月各記個人三等功一次,機電組華北片區協調辦公室集體表揚一次。
臉紅。
林靖遠覺得自己這個三等功拿的有些燙手。
只是翻翻資料、動動嘴皮子,三等功就到手了?
這讓出身軍隊的他有些無法適應。
謝欣月也是個傲氣的,她不想被新同事們認為自己是一個幸運兒,又在某個小孩時不時的言語PUA下,便私下慫恿著副主任同志在攻略專家的空余時間也“研究”一下觸電材料......的來源問題。
又過了四五天,靠著某小孩在食堂“打探”來的消息,他們在排除了數個錯誤(寶根故意的)地點后,在青島找到了一批本子人留下的繼電器觸點材料——銀鎘觸點。
雖然本子人的材料差了點,但比國內的要好多了。
京城高層的全部、京城市區35%的通信都將得到恢復,但只能保證到明年10月份。
雖然略帶一些遺憾,但并不妨礙一位大佬過來親自接見和表揚了林靖遠同志。
新單位排名第四的總協調員同志。
林靖遠整個人都飄忽的厲害。
與其去討好那幾個即將回國的老毛子專家,他覺得還不如多抽點時間在這個項目上多下下功夫。
他一咬牙,把某個研發小組里邊緣地帶的化學老頭招攬進了自己的部門。
沒幾天,還真被他找到了國內能生產研發合金的地方——沈城合金研究所。
只不過這個單位已經跨了區,人家單位是東北片區的。
而剛好援建斷供后的東北也是重災區。
沈城合金研究所的任務本來就亞歷山大。
“銀銅合金研究本來就是他們所長親自主持的,”辦公室夏主任的老戰友在電話里無奈回復,“可惜總是一再失敗......。”
辦公室夏主任揉揉眉心,失望的放下了電話,無奈的看向滿眼熱切的林靖遠。
“靖遠,人家研究所是在研究這個,可惜難度太大了......。”
吃午飯的時候,一直在和化學老頭聊問題的林靖遠吃了一半才發現一個問題。
“咦?今天寶根放學后沒過來?”
謝欣月指了指一樓的位置。
“他早來了,總務處請他們幾個孩子吃的,現在正幫著那幫新來的大學生搬運資料。”
林靖遠知道那是些什么資料,無語的搖搖頭。
一樓大房間里,一股霉味在飄蕩。
七八個大學生在整理一批解放前的技術資料,五六個九歲到十歲的家屬孩子也在幫忙搬運。
這是總務處提供給職工家屬孩子的福利,中午管一頓飯,讓孩子們幫大學生們搬運、整理解放前的技術資料。
這些資料的密級很低,進行翻閱整理也是出于淘金的萬一臆想。
萬一真有民國民間達人留下了什么好東西是沒被反D派帶走的呢?
真正的在大海撈針。
大海這么大,太合適某個人渾水扔條魚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