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西進和知青轉運的大轉運點,吐魯站外街頭上人頭攢動,多數都是綠色的仿制軍帽或者雷鋒帽。
身上背著各式各樣的行李。
幾乎都是東邊過來的知青。
路邊站著很多戴著紅袖章的兵團民兵,不斷指揮著人往正確的方向走。
再過些日子就是元旦,為了完成今年的指標不少知青被迫在這個寒冬臘月的時候趕赴西疆。
捷克大脫粒鳴著喇叭緩緩駛出貨運口,前頭的人群紛紛避讓。
寶根沒和梅志強擠駕駛室,而是和梅子幾個擠在車斗里。
開出差不多兩百多米出現一大片空地,停滿了各種接駁汽車和毛驢車。
吐魯的火車站在大河沿鎮,距離市區大約五十公里。
不過他們不用去吐魯市區,因為大河沿鎮這里設有好幾個知青招待點。
其中大部分都在接待北疆落戶的知青。
寶根他們去的是南疆——最苦最危險的地帶。
開著卡車圍繞火車站轉了差不多一大圈,他們終于在附近野地里發現了一片營帳地。
邊疆人員中轉指揮部(南疆),建設兵團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和第四師的知青都在這里報到。
營地周圍拉著鐵絲網,門口還有持槍民兵在巡查。
只不過寶根遠遠的看過去,發現民兵同志們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在營地內部。
寶根輕輕嘆了一口氣,心里多了幾分無奈。
來之前寶根用了好幾顆小五星做過功課。
西疆的知青是這個年代最苦的團體之一,而其中南疆比北疆更甚。
北疆以生產和搞經濟為主,而南疆則是以防御與治理環境為主。
兩者之間的建設、經濟差別以十年計。
用后世知青們的玩笑來說,北疆是南疆知青們夢里的天堂。
而在消息閉塞的這個年代,很多人在被動員來南疆之前對于自己要去的地方沒有任何概念。
其實也不是動員干部故意隱瞞,而是他們也不清楚南疆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每個知青抵達邊疆人員中轉指揮部后都要經歷三個流程。
首先是進行個人資料審查。
其次進行兵團紀律培訓,其中就包括南疆的地理氣候等方面的教育。
最后才是簽發一次性邊疆通行證——這個證只能讓你往南疆走。
寶根之前就告誡過自己的朋友們,千萬不要以為這三關很好過。
首先是審核環節,與在京城的審核完全不一樣。
在京城,人家為了動員你出發,有些太敏感的段落會給你用一點春秋筆法,語氣也是相當和藹可親的。
可到了這里,這個環節的審核簡直嚴格到了讓人發指的地步——尤其是南疆知青。
因為南疆很苦很苦,其次所有去南疆的知青都要做好作戰戍邊的準備。
必須保證每個抵達南疆的知青都是一顆合格的釘子。
任何有隱患的地方都要先排查出來,方便后續的工作和教育。
說句有點帶諷刺的話,家庭出身有點問題的知青會被幸運的留在北疆去農場進行集體勞動。
通過審查的才能去南疆。
熬過這一關后,看似很普通的第二關卻讓不少人直接崩潰。
在這個環節,他們會知道南疆真正的生活、工作環境有多苦,更讓人抓狂的是工資待遇很多時候到不了位。
因為運輸困難、更因為南疆窮!
北疆支邊農墾知青的口糧實際是28公斤一個月,而南疆支邊衛戍知青的口糧是25公斤一個月,三成是粗糙的玉米面。
在沒轉正之前工資只有15元。
還沒等寶根回憶完這些資料,大脫粒已經開到了營地門口。
捷克大脫粒這么大的卡車很少見,守門的民兵們都很稀奇。
坐在副駕駛的唐向陽拿出了介紹信,民兵隊長只是看了一眼便揮手讓他們開進營地。
按照上級的吩咐,對待進入營地的知青必須是和顏悅色,無須過多的檢查——重要防備的是營地人的人偷偷逃返。
卡車在一處空地停下,引來不少已經到了這里好幾天的知青們的遠遠圍觀。
看到寶根這幫人精神抖擻的跳下車,不少人或多或少的露出了憐憫或者譏諷的神色。
其實來到這里的不乏志愿者,但在得知南疆真正的環境和待遇后都會如他們現在這樣憂心不已或者干脆麻木。
每天來運人的卡車上都配有帶槍的民兵和干部。
說是為了防止路上的危險......。
“向右看齊!”
寶根其實比他們更清楚南疆的情況,自己要是沒外掛和實在的好處,他也不會選擇去那邊。
在寶根的口令下,十個一水八成新軍大衣的新來知青當著眾人的面開始整隊。
“立正、稍息、講一下!”
“報數~!”
本來死氣沉沉的營地因為這些個活寶的表演變得松快了些。
但所有抱著手盯著寶根十人的知青們都認為這幫人怕是快活不過十分鐘。
老齊主任站在帳篷外面嚴肅的看著新來的幾個知青在列隊喊口號。
氣勢還算不錯......。
他瞄了一眼手里的表單,臉色難得略微松快了點。
京城來的十個志愿者,全都是優秀學生干部,都是主動要求去南疆的。
這種年輕人很好做工作,第一關審核幾乎沒問題,但也最容易在介紹南疆實際情況的環節出問題。
說起來他也有點臉紅。
給內地的待遇資料是一張,而他們當地實際執行的又是另外一張。
但,既然都來了......。
看著眼前這個叫張寶根的年輕人遞給自己的資料,齊主任沒忍住一遍又一遍的在揉著眼睛。
上頭說過會有幾個不錯的年輕人下來,可他也沒料到會是如此“不錯”!
全國少先隊總隊長、京城團委學生委員、京城學生聯合會總會長、十七歲就是D員。
別人獲得的榮譽恨不得每一條都寫上一百字,可這個年輕人的榮譽欄里全是米粒小字,而且極其簡短。
例如國家級優秀學生*7......。
再看齊主任最看重的出身一欄,好么,烈士子弟。
養父是軍人加工人出身的中層干部、養母是小學教師、姐姐在總參保密單位工作,大哥是公安干部。
這成分簡直是紅到發紫了。
帶著一臉的不可思議,齊主任問了一個自己都覺得很蠢的問題。
“張寶根同志,你真的是自愿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