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
這個年,四合院里幾家歡喜幾家愁。林凡過了個豐足而平靜的年,享受了難得的閑暇。賈家則在慘淡和壓抑中熬過了年關,棒梗的勞動改造和賈張氏的“創收”任務,像兩座大山,讓新年毫無喜慶可言。
年后復工,空氣中似乎都彌漫著一股新的氣息。廠里召開了動員大會,號召大家“新的一年,新的氣象,爭取生產開門紅”。街道上也貼出了新的標語,鼓勵生產建設。
林凡敏銳地感覺到,時代的齒輪正在緩緩加速。他通過一些細微的渠道,捕捉到了一些不尋常的信息。
有一次,他去圖書館查閱機械手冊,旁邊一位戴著眼鏡、干部模樣的人正在看《人民日報》,低聲和同伴感慨:“……看看這報道,大西北那邊的建設真是熱火朝天,部隊的同志又是修路又是墾荒,不容易啊……聽說有個團長,姓李,脾氣爆得很,但帶兵有一手,愣是把最硬的骨頭啃下來了……”
林凡心中微微一動。姓李的團長?脾氣爆,帶兵狠?這描述讓他腦海中瞬間閃過一個名字——李云龍?難道《亮劍》的世界也開始以某種形式融入進來了?雖然可能只是背景板,但這無疑是一個重要的信號,說明這個世界比他想象的更復雜、更廣闊。
還有一次,他在廠宣傳欄看報紙,瞥到一則關于某地農村試行“包產到組”責任制的簡訊,雖然篇幅很小,用語謹慎,但還是讓他精神一振。改革的萌芽,似乎已經在最基層悄然孕育。
這些碎片化的信息,讓林凡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判斷:這是一個充滿變化和機遇的時代。固步自封只會被淘汰,必須主動出擊,抓住機遇。
他坐在書桌前,攤開筆記本,開始認真規劃新的一年。
首要目標:進一步提升技術和地位。
廠里李副廠長提到的“重要任務”和進口設備困境,是他的首要目標。必須想辦法參與到這個項目中去,這是接觸更高層級技術、進入廠領導核心視野的絕佳機會。需要繼續深化鉗工技能,同時開始有意識地學習一些基礎電工和機械原理知識。
生活改善計劃:購置大件,提升生活質量。
錢和票(工業券)已經部分到位。計劃開春后,第一件事就是購買自行車,解決出行問題。然后是收音機,這是了解外界信息、獲取知識的重要窗口。這兩樣東西,不僅是實用工具,更是身份和實力的象征,能在院里和廠里進一步鞏固他的地位。
人際關系布局:鞏固基本盤,警惕潛在威脅。
院里,維持與閻阜貴、孫奶奶等相對明事理或有善意鄰居的關系;對易中海、賈家保持警惕和壓制;對傻柱、許大茂,分化利用。廠里,緊跟王師傅,積極向李副廠長靠攏,與技術科人員搞好關系。
長遠眼光:留意政策風向,尋找更大機遇。
時刻關注報紙和廣播里的信息,特別是關于經濟政策、技術引進、農村改革等方面的動向。這個世界是融合的,或許還有其他領域的機遇可以捕捉。
規劃清晰后,林凡感到動力十足。他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船長,在時代的浪潮中,穩穩地把著舵,瞄準了前方充滿機遇也暗藏風險的海域。
過完正月十五,年味漸漸淡去。林凡開始行動了。他利用一個休息日,帶著錢和廠里獎勵的自行車票,直奔百貨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