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不期而至的π
俞辰的手指在咖啡杯邊緣輕輕敲擊,節奏與墻上時鐘的秒針同步。他盯著桌上攤開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公式和數字,墨跡還未干透。咖啡館里人聲嘈雜,但這些聲音仿佛被一道無形的屏障隔絕在外。他的世界此刻只剩下那些跳動的數字,它們在他腦海中排列組合,形成美妙的數學交響樂。
“又一個素數。“俞辰低聲自語,嘴角微微上揚。他在筆記本上畫了個圈,將“577“這個數字圈了起來。這是他今天發現的第七個隱藏在這頁書中的素數——一本普通的暢銷小說,卻因為頁碼排版方式暗含數學規律而吸引了他。
“先生,您的藍莓松餅。“服務員將點心放在桌角,謹慎地沒有碰到任何一張寫滿公式的紙片。這家咖啡館的員工都認識這位常客——那個總是坐在角落,與數字對話的年輕數學家。
俞辰點點頭表示感謝,卻沒有抬頭。他的目光被筆記本上一處計算吸引——這里有個不和諧的變量,一個他無法立即解釋的異常。他皺起眉頭,手指不自覺地開始敲擊太陽穴,這是他思考時的習慣動作。
“打擾一下。“
一個陌生的聲音打斷了俞辰的思路。他抬起頭,看見一位中年男子站在桌邊,手里拿著一張折疊的紙條。
“我在那邊撿到這個,“男人指了指咖啡館的另一頭,“上面全是數字,我想也許是您掉的?“
俞辰接過紙條,展開后發現上面確實寫滿了看似隨機的數字,排列成三行。他正要解釋這不是自己的,卻發現男人已經轉身離開。他聳聳肩,將紙條放在一旁,準備繼續之前的工作。但某種直覺讓他再次拿起那張紙條,仔細觀察起來。
數字排列如下:
```
1415926535 8979323846 2643383279
5028841971 6939937510 5820974944
5923078164 0628620899 8628034825
```
俞辰的瞳孔微微擴大。這些數字他太熟悉了——這是圓周率π的前90位數字,被標準地分成了三行,每行30位(或可視作三組,每組30位)。但為什么要這樣排列?他翻過紙條,背面用鉛筆寫著一行小字:“看看它們如何墜落“。
“墜落?“俞辰低聲重復,眉頭緊鎖。他拿出手機,搜索今天的新聞,沒有什么特別的事件。他重新審視這些數字,嘗試各種可能的排列組合和數學變換,但都沒有發現異常。
咖啡館的燈光漸漸暗了下來,提醒著夜晚的來臨。俞辰收拾好筆記本,將那張神秘的紙條夾在其中。走出咖啡館時,他注意到街對面站著一個人影,似乎在觀察他。但當他想看清楚時,人影已經消失在夜色中。
回到公寓,俞辰將紙條釘在書房的軟木板上,與其他研究筆記并列。他給自己倒了杯威士忌,站在窗前凝視著城市的夜景。數學從來不會欺騙他,數字中隱藏的真相總是清晰而美麗。但那張紙條...有什么讓他不安的東西,就像樂章中一個不和諧的音符。
凌晨三點,俞辰突然從書桌前驚醒。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睡著的,但腦海中有一個想法異常清晰。他沖到軟木板前,取下那張紙條。“墜落”...也許不是指數字本身墜落,而是指數字所代表的位置?
一個想法擊中了它。他迅速在草稿紙上將三行數字連成一個長串:
1415926535 8979323846 2643383279 5028841971 6939937510 5820974944 5923078164 0628620899 8628034825(π的前90位)
然后,他嘗試將每10位數字視為一個獨立的單元,并只提取每個單元的最后一位數字。因為“墜落”可能暗示著終點或結果。
他計算著:
· 第1-10位:...5 (最后一位是 5)
· 第11-20位:...6 (最后一位是 6)
· 第21-30位:...9 (最后一位是 9)
· 第31-40位:...1 (最后一位是 1)
· 第41-50位:...0 (最后一位是 0)
· 第51-60位:...4 (最后一位是 4)
· 第61-70位:...4 (最后一位是 4)
· 第71-80位:...9 (最后一位是 9)
· 第81-90位:...5 (最后一位是 5)
他得到了一組新的數字序列:5, 6, 9, 1, 0, 4, 4, 9, 5
俞辰盯著這組數字,開始思考其含義。日期?時間?坐標?他嘗試將數字兩兩分組:(5,6), (9,1), (0,4), (4,9), (5) 。最后一個5是孤立的。
他迅速打開電腦,搜索今天的日期—5月30日。 “5-30......”他喃喃自語。但這里的第一個分組是(5,6),是5月6日?還是指5和6,代表5點30分的6秒?感覺牽強。
一則之前忽略的新聞推送閃過他的腦海。他重新搜索今天的重要事件。
· 上午9點16分,地鐵信號故障。
· 下午1點09分,市中心咖啡館發生小型火災(無人傷亡)。
· 晚上8點04分,城東化工廠發生泄漏警報(迅速解除)。
9:16, 13:09, 20:04......數字序列中的(9,1) 和 (6)? (0,4) 和 (4)? 似乎能對應上,但又很模糊。
突然,一則最新的突發新聞彈窗出現:“更新:城東化工廠泄漏警報后續,確認發生爆炸,已造成13人死亡,5人重傷”。
俞辰的手猛地一抖,杯子里的酒灑了出來。 13人死亡,5人重傷。13......5......
他的目光猛地釘回那串數字:5, 6, 9, 1, 0, 4, 4, 9, 5 如果...如果不是分組,而是某種索引或者求和?他瘋狂地演算起來。 “13”這個數字如何得來?第3和第4個數字是9和1,9 1 3?(3從哪里來?)不對。 或者是位置?第13位?他看向長串π,第13位是7......都不對。
他再次看向那組提取出的數字序列,一個更簡單、更可怕的想法浮現出來:也許這不是一個需要復雜運算的密碼,而是一個倒計時或事件序列?
第一個數字是5。五天前?五小時前? 第五個數字是0。零?代表什么?事件解除?還是... 第六和第七個數字都是4。44?第四個事件? 第八個數字是9。第九個數字是5。最后是5...
化工廠事故的死亡人數是13和5。13和5恰好是序列中最后兩個有效數字(9和5)之前的所有數字的和? (5 6 9 1 0 4 4 = 29) 不對。
他凝視著“13人死亡,5人重傷”的新聞,又看了看紙條上“墜落”二字。
冷汗順著他的脊柱流下。 也許他解讀數字的方向錯了。 也許“它們”指的不是數字本身,而是別的什么東西。 也許這張紙條不是預測,而是別的什么。
數學從未讓他如此恐懼。這些數字不再清晰美麗,它們變成了一口深不見底的井,井底閃爍著無法理解的、冰冷的光芒。
門鈴突然響起,打斷了俞辰的思緒。他看了看時鐘—凌晨3:45,誰會在這個時間來訪?
透過貓眼,他看見一位陌生女子站在門外,黑色長發,穿著深色風衣。女子似乎察覺到他的目光,直接說道:“俞博士,我是來幫你的。關于那張紙條,我知道得比你多。“
俞辰猶豫了片刻,還是打開了門。女子迅速閃入,關上門后第一句話就是:“你解碼了多少?“
“你是誰?“俞辰警惕地問,同時悄悄將手移向桌上的拆信刀。
“沈夏,密碼分析員,程教授的學生。“她的話讓俞辰僵住了,程教授是他研究生時期的導師,兩年前離奇死亡,官方說法是心臟病發作,但俞辰一直懷疑另有隱情。
“你知道程教授的事?“俞辰問。
沈夏沒有直接回答,徑直走向書桌,指著那張紙條:“這是'死神序列'的一部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預測死亡。程教授發現了它的規律,然后......“
“然后什么?“
“然后他就死了。“沈夏直視俞辰的眼睛,“現在你也看到了它,你也危險了。“
俞辰感到一陣眩暈,他扶住書桌:“這不可能。數字不可能預測具體事件,除非......“
“除非有人安排這些事件發生。“沈夏接過他的話,“這不是預言,俞博士,這是計劃。有人用數學序列作為謀殺藍圖,而能解讀它的人會成為下一個目標。“
窗外,一道閃電劃破夜空,照亮了沈夏蒼白的臉龐。俞辰突然注意到她風衣下擺有血跡。
“你受傷了?“他問。
“不是我的血。“沈夏簡短地回答,“我來找你是因為你是少數幾個能完全理解這個序列的人。程教授之后,數學界只有你有這個能力。“
俞辰走向軟木板,指著上面的數字:“我只看出了表面聯系。這些數字來自π,但為什么能對應現實事件?誰在背后操縱這些?“
“一個比你想象中古老得多的組織。“沈夏低聲說,“他們被稱為'數字會',幾個世紀來一直在利用數學序列隱藏他們的活動。程教授發現了這一點,所以他必須死。“
又一道閃電,這次伴隨著震耳欲聾的雷聲。燈光閃爍了幾下,然后熄滅了。在黑暗降臨前的瞬間,俞辰看到沈夏從風衣內袋掏出***槍。
“他們來了。“她說,聲音冷靜得可怕,“比我預計的快。“
黑暗中,俞辰聽到公寓大門被撬開的聲音。沈夏抓住他的手臂:“后門,現在!“
俞辰本能地抓起筆記本和那張紙條,跟著沈夏在黑暗中穿行。他們從廚房的應急出口溜出,下樓梯時,俞辰聽到樓上傳來玻璃破碎的聲音。
“他們是誰?“他喘息著問。
“數字會的執行者。“沈夏回答,腳步不停,“他們確保秘密不被泄露。“
到達底層后,沈夏示意俞辰停下。她小心地探頭查看停車場,然后拉著俞辰快速穿過空地,鉆進一輛黑色轎車。
車子啟動的瞬間,俞辰看到三個黑影出現在公寓樓門口。其中一人似乎直視著他,舉起某個設備—可能是相機或掃描儀。
“他們會追蹤我們嗎?“俞辰問,心臟狂跳。
“已經開始了。“沈夏猛打方向盤,車子沖入雨夜,“但幸運的是,我比你更擅長隱藏蹤跡。“
雨水拍打車窗,模糊了外面的世界。俞辰看著手中緊握的筆記本和那張神秘紙條,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已經永遠改變了。數字不再是安全的避難所,而成了通往危險世界的鑰匙。
“為什么是我?“他問,“為什么選中我?“
沈夏專注地駕駛,許久才回答:“因為你能看到數字背后的真相。程教授相信你能解開他未能解開的謎題—死神序列的終極規律。“
她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照片遞給俞辰。照片上是程教授站在黑板前,黑板上寫滿了公式。教授手中舉著一張紙,上面赫然寫著與俞辰今天收到的一模一樣的數字序列。
“他死前24小時拍的照片。“沈夏說,“第二天,他就'心臟病發作'了。現在你收到了同樣的序列。“
俞辰感到一陣寒意。他看向后視鏡,隱約可見遠處有車燈在雨中緊追不舍。數字不會說謊,而此刻它們正講述著一個關于死亡的可怕故事。
而他,俞辰,菲爾茲獎提名者,數學界的明星,突然發現自己成了這個恐怖方程式中的一個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