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與關羽靜立一旁,見張飛雖言語粗獷,教導起來卻頗有法度。
牛憨更是心無旁騖,全心投入,一板一眼練得極為專注。
一柄尋常砍柴斧,在他手中竟漸漸顯出章法來,舞動之間風聲獵獵,氣象初成。
雖遠不及張飛那般霸道凌厲,卻已隱隱透出幾分猛將的輪廓。
劉備眼中欣慰之色愈濃,輕咳一聲,與關羽一同舉步上前。
“三弟,四弟。”劉備溫聲喚道。
張飛正教得興起,聞聲回頭,見是兩位兄長,頓時咧嘴笑道:
“大哥二哥,你們來得正好!快瞧瞧俺教四弟這劈砍的功夫怎么樣?”
牛憨雖舍不得正在蹭蹭猛漲的經驗,但見是大哥、二哥過來,卻也不敢怠慢,趕忙收勢停斧,恭恭敬敬向二人行禮。
劉備含笑點頭:“極好。四弟進步神速,三弟你這師父功不可沒。”
張飛受此一贊,更是眉飛色舞,雙眼瞇成兩條細縫,得意非常。
關羽微瞇丹鳳眼,亦開口道:“四弟根基初立,更須苦功。三弟,每日教導不可懈怠。”
“二哥放心,包在俺身上!”張飛拍著胸膛慨然應諾。
劉備目光轉向牛憨。
對這位新結拜的四弟,他心中確有許多話要說。
昨日桃園結拜,雖是機緣巧合,順勢而為,
但經過這一日的相處,他與關羽都已看出,這位四弟秉性純良,憨直可靠,更兼天賦異稟,
確是可造之材,亦是可交之人。
然而劉備亦敏銳地察覺,牛憨心思淳樸,對于“義結金蘭”四字,似乎并未有太深的敬畏。
劉備猜測,或許在他心中,更多是找到了一個安身立命之所,幾位能讓他“管飽”的兄長。
也正因如此,有些話,更須說個明白。
“四弟,”劉備聲音沉著,自有令人信服的力量,“從今往后,我們便是異姓骨肉,生死與共的兄弟。”
牛憨重重點頭,他雖然被系統將智力禁錮在10點之上,心思愚鈍,卻并非不曉事理。
兄弟這個詞,他懂。
在他過往的生命里,兄弟就是一道爬樹掏鳥窩、下河摸魚蝦,誰家有口吃的大家分,受人欺負了一起來扛。
如今與劉關張三人結義,還多了個匡扶漢室的活兒干。
關羽輕撫長髯,丹鳳眼微睜,沉聲道:
“既為兄弟,便當同心協力,共赴大義。四弟,可知我與你大哥、三弟之志?”
牛憨眨了眨眼,老實搖頭:“不知。”
劉備微微一笑,不以為意。
他向前一步,目光掠過滿園桃花,望向遠處澄澈的天空,神色漸漸莊重而深遠。
“如今天子蒙塵,宦官當道,戰亂頻起,百姓流離,苦不堪言。
備雖身為漢室宗親,卻力薄德鮮,惟有一腔熱血,愿匡扶漢室,解黎民于倒懸,再造清平乾坤。
此乃我兄弟三人之志,縱百死而不悔!”
牛憨聽得半懂不懂。
“匡扶漢室”、“黎民倒懸”這些詞,離他太遠,也太大了。
他的世界很簡單:天亮了上山砍柴,換了銀錢糧米,填飽肚子睡下,明日再來。
若是能夠在砍柴的同時,多刷刷熟練度,那更是再好不過。
至于天下大事?
那是城里說書先生口中的故事。
但他聽懂了“百姓苦”、“解黎民”這幾個字。
一念及此,他忽然想起了前世
那些即便人人都笑他是個傻子,也不曾短過他一口飯食的鄉親。
想起了一波又一波從城里趕來,跋山涉水為自己送來米面糧油的干部。
起了自己將落水孩童推上岸邊,卻被水流卷走時,那個毫不猶豫躍入河中向他游來的迷彩身影。
他又想到此世饑腸轆轆的日子,鄰居王婆李老漢為了一口飯唉聲嘆氣,那些交不起租被豪強家丁趕出村的鄉親……
我知道了!
原來哥哥們是想做如同前世那些人一樣的大事?
這個念頭讓他豁然開朗,只覺得眼前的劉備、關羽、張飛頓時愈發高大起來。
讓人吃飽飯,這是天底下最實在的事!
他不善言辭,心中激蕩,最終只匯成一句:“大哥說得對!是好志氣!”
想了想,又補上一句在他看來最切實、也最重的承諾:
“跟著哥哥們干大事,讓天下人,都有飯吃,能吃飽!”
劉備聞言,驀然一愣,隨即眼中一暖,仿佛春水破冰。
他素來以“匡扶漢室,安黎庶于天下“為志,這話說了千百遍,聽者無不稱善,
卻從未有人如牛憨這般,將這宏圖大業說得如此直白,如此實在。
讓天下人都有飯吃,能吃飽。
這短短一句話,像一道驚雷劈開迷霧。
劉備忽然覺得,自己那些堂皇冠冕的說辭,在這最樸素的愿望面前,竟顯得如此空泛。
他眼前閃過身為游俠時見過的無數面孔:易子而食的饑民、跪地求雨的農夫、為半斗米賣兒鬻女的父母……
他們的苦難不是因為沒有漢室,而是因為沒有飯吃。
“民以食為天……“
劉備喃喃自語,眼中漸有光華流轉:
“是啊,社稷江山,黎民百姓,說到底,不過是一碗飯的事。“
他忽然整了整衣冠,向著牛憨深深一揖:
“備一向自詡心懷天下,今日方知所見仍淺。
四弟一言點醒夢中人,讓天下人吃飽飯,這才是最實在的大志!
你才是真有大智慧的人!“
關羽丹鳳眼中精光閃動,長髯無風自動。
他凝視著向牛憨躬身行禮的劉備,心中波瀾起伏。
這位新認的大哥,竟能為四弟一句樸實之言而折節相詢,此等胸襟,非常人可及。
關羽想起自己一路走來,見過多少自稱英雄豪杰之輩,要么剛愎自用,要么沽名釣譽。
能如劉備這般,聽得進勸諫,容得下真言,更能從善如流的,實屬鳳毛麟角。
“大哥...”關羽輕聲喚道,聲音中帶著前所未有的敬重。
他見劉備抬起頭來,眼中清明如洗,宛如一汪碧泉。
那是一種被點醒后的豁達,一種找到方向的堅定。
關羽忽然想起昨日桃園結拜時,自己心中尚存的一絲疑慮頃刻間煙消云散。
能追隨這樣一位大哥,何嘗不是人生大幸?
他素來重義,但義在何處,此刻仿佛有了更具體的著落。
那不再是虛無縹緲的忠義之名,而是百姓能夠端的起,吃的飽的飯碗!
他緩步上前,與劉備并肩而立,面向牛憨鄭重拱手:
“四弟一言,如晨鐘暮鼓,不僅點醒大哥,也令關某茅塞頓開。”
“能讓天下人吃飽飯,才是大仁大義!四弟這話,關某受教了。“
張飛雖然聽不大懂那些大道理,但“讓天下人吃飽飯“這七個字,卻讓他環眼圓睜,熱血上涌。
他猛地一拍大腿:
“俺的個娘嘞!原來四弟不是只知道自個兒吃飽,是要讓天下人都吃飽!
這志氣比天還大!比海還寬!俺以前真是小瞧四弟了!“
說著他一把摟住牛憨的肩膀,力道大得讓牛憨齜牙咧嘴:“大哥放心!有俺老張和四弟在,定幫你打出個天下人都能吃飽飯的太平盛世來!
誰不讓百姓吃飯,俺就捅他一萬個透明窟窿!”
春風拂過桃園,落英繽紛。
劉備看著眼前三人:義薄云天的二弟,豪氣干云的三弟,淳樸仁厚的四弟,
忽然覺得胸中塊壘盡去,前路從未如此清晰明了。
他握住牛憨生滿老繭的手,又拉過關羽、張飛:“來,我們兄弟四人今日再立一誓——“
“不為虛名,不圖富貴,但求天下人,人人有飯吃,頓頓能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