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入創業街,空氣里彌漫著一種特有的“中關村味道”——剛拆封的電子產品包裝盒的紙板氣、十塊錢盒飯的油煙味兒,混雜著蕭瑟秋風吹來的塵土和旁邊老居民樓飄出的炊煙氣。
但這片區域的脈搏,正在被一股初生但蓬勃的力量重新定義。
這條并不算寬敞的街道還稱不上正式叫“創業大街”,但野心已寫在墻上。
它像一塊巨大的“創可貼”,粗暴地貼在中關村老電子賣場日漸疲軟的殘軀上。
曾經的“太平洋”“鼎好”等電子大賣場的巨幅廣告牌下,擠出了無數塊嶄新的、尺寸不一、色彩飽和度極高的新招牌,上面跳躍著英文名或拗口的漢字組合:
“XXX孵化器”
“天使匯”
“車庫咖啡”
“3W COFFEE”(它的藍白lOgO在這片區域已小有名氣)
“創新工場辦事處”(只是個小小的門臉)
來往的人群都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特征。
有穿著相對講究,英語夾雜著中文,常常圍著桌子白板寫寫畫畫,試圖用硅谷模式“降維打擊”別人的海歸派。
還有頭發亂糟糟,眼神專注在電腦屏幕上飛速滾動的代碼或圖表,對外界喧囂充耳不聞的極客。他們的T恤上可能印著某個開源項目的LOgO。
至于那些帶著些許疲憊但依然銳利的眼神,在幾個小團體間穿梭,遞名片,交換信息,像獵鷹在尋找機會的人,則是連續創業者們。
江曉這樣年輕的面孔也不少,他們帶著好奇,興奮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想要努力的融入其中。
當然還有一些獨自在某個角落喝咖啡,穿著普通夾克的中年男人,手腕不經意露出一塊不錯的表,背著看起來質量很好的登山包。他們存在感不高,但是偶爾抬頭掃視的目光,像X光一樣穿透人群的喧囂。
來到車庫咖啡門口,這里已經有了不少人,每周的創業分享沙龍對于經常出入這里的人有著無法拒絕的吸引力。
“你好,你是來參加創業分享沙龍的嘛?那邊購買一杯咖啡就可以進去參加了!”門口的工作人員看著年輕的江曉并不好奇。
“我是受邀來參加的!”
“受邀?”年輕的工作人員一愣,有些懷疑,一般受邀的要么是行業大佬,要么是一些創業有些成績的先鋒,江曉這學生模樣都不太符合?
“請問你是?”
“你們王經理在嘛?”
“王經理?不好意思,他還沒有來。”工作人員還是不怎么相信,也不怪這個工作人員,和江曉聯系的一直是王經理,而且江曉也沒有透露自己的身份。
就是叫王經理來,一時間也不會相信,眼前這個學生打扮的人是自己邀請的嘉賓。
“行吧,給我拿杯焦糖瑪奇朵!”
江曉也無奈,總不能因為這個轉身就走吧,然后等王經理聯系自己,繼而打臉這個小看自己的工作人員?
這是小孩子才干的事情,雖然江曉長得確實像個孩子……
買了杯咖啡,江曉找了個偏僻點的角落,這里坐著一群和江曉差不多大的年輕人。男生居多,但是也有個別女孩子。
創業不是男人的專屬,有些女人創業比男人都執著。
其中一個男生正在口若懸河的講著自己的經驗,引得了這群人的注視的目光。
“首先你要明確你的用戶畫像,然后直擊用戶痛點……”
“燒錢是肯定的,眼光要放大,前期虧是必然的。”
“時間就是金錢,市場可不會等你……”
年紀不大,但是嘴里的專業名詞卻是絲毫不少,一套一套的理論知識脫口而出。
江曉聽了半天,才知道,這些都是和他一樣的大學生,大三大四的居多。
不過這些學生比起上次咖啡廳的許凌云要懂的多,雖然也很浮躁,但是看得出來他們大多數是真的在努力。
“學生?”
江曉旁邊的一個青年跟江曉打了個招呼。
“嗯,傳媒,大一”
“大一?這么早就準備創業嘛?做什么項目?”
“自媒體!”
這樣的氣氛讓江曉感覺很新鮮,前世他來到燕京,移動互聯網已經是巨頭林立,機會很少了,所以這樣的創業氣氛沒有感受過。
剛剛口若懸河的男生也回過頭,看了看江曉,有些面嫩,也有些小帥。
“自媒體沒啥前途,做不大,不可能上市的!”男生給出了自己的評價。
好家伙,動不動就上市……真牛逼。
“哦,沒事,我就是試試,沒那個能力做那么大!”
“還算有點自知之明,剛開始創業吧?多學學,失敗幾次你就能成長!”男生一副指導后生的語氣。
“嗯,這不是來學習了嘛?”江曉也不生氣,反而覺得挺有意思。
“同學,你叫什么名字?哪個大學的?”有個女生跟江曉打了招呼,女生有個5分左右,在這男生占絕大部分的場合中已經算的上是一朵鮮花了。
“江曉,傳媒大學。”
“傳媒啊,難怪選自媒體呢,錢琪琪,理工大。”女孩很大方的伸出了手。
江曉淺淺的跟女孩握了握手。
“很害羞嘛?學弟。哈哈哈……”
學姐為數不多的樂趣就是調戲學弟,無論是在什么學校,尤其像江曉這種面嫩又有點小帥的學弟。
“害羞?你要是有聶楠曦的樣子,我能開朗的讓你合不攏腿……”江曉心想著,臉上浮現出這個年紀該有的青澀。
教育江曉的學長有些不爽,但是也不以為意,會選擇創業的男生對于女生沒有那么執著。爭風吃醋的事情在他們這里很少發生,但是他們的好勝心卻是最強的。
很快,沙龍的時間到了,咖啡廳里已經是人滿為患,近200人的密閉場所里充斥著二手煙的味道以及咖啡因的氣息。
角落里還有些眼神銳利,卻神色平靜的人正細細的品著手里咖啡。
沙龍分享會很快開始,在主持人的常規的介紹后,請上了第一位分享人,一個團購公司的高管。
公司名江曉沒有聽過,那就說明不是最后活下來的那幾家,這個時間點除了前十的團購公司,其他的基本都在苦苦掙扎,大多數已經奄奄一息了。
就在8月份,團購模式的起源GrOUpOn市值發生大跳水,100億美元的市值只剩20億,國內市場經過一年多的廝殺,最多時5000多家團購網站已經凋零了一大半。
資本也從瘋狂下注漸漸冷靜下來,開始觀望……
一個30多的男人,眼神帶著些許的疲憊,但是神情卻異常興奮,上臺后便開始自己激情的分享。
從最初的想法,到困境再到破局,男人一直宣揚著團購未死,也不會死,試圖將現在團購下行的趨勢解釋為市場的正常冷靜期。
一邊揮舞著手里的數據報表,一邊對著臺下200余雙神色各異的眼神道:“我們日訂單已經破萬,線下商戶數字化是個萬億級別的風口!”
“這個數據不會說謊,今年團購市場交易額突破900億元,年底突破千億不是問題,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0%……”
江曉看了看身邊的這群年輕人,眼神里有著熾熱的火焰,全身散發著激動的氣息……
“萬億市場才是我們該闖蕩的賽道,隨便咬下一塊都比自媒體要大的多。”男生對著身邊的人說道。
有幾個人點著頭同意這個男生的觀點。
沙雕,你吹就吹,還特么踩我一下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