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圍讀會不咸不淡地結束了。
會議室里,總編劇老錢正春風滿面地接受著一眾演員的恭維,他對自己劇本里那些“溫暖現(xiàn)實主義”的橋段頗為自得。
導演劉峰臉上掛著職業(yè)性的微笑,頻頻點頭,但那雙在圈內(nèi)浸淫了二十多年的眼睛里,卻藏著一絲不易察的‘倦’。
劇本很“安全”,四平八穩(wěn),人物動機清晰,正邪分明,是可以預見的及格之作。
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劉峰知道,這又將是一部他履歷上可以被迅速遺忘的“行活兒”。
他不動聲色地瞥了一眼角落里的陳言。
從會議開始,這個年輕人大部分時間都在安靜地傾聽,像一塊海綿,吸收著周圍的一切信息。
他沒有像其他角色那樣,對自己的角色提出這樣那樣的修改意見,更沒有試圖為自己加戲。
然而,就在剛才試讀張北生與妻子爭吵那場戲時,所有人都按照劇本標注的情緒在表演,唯獨他。
劇本上寫著“憤怒地”,可陳言沒有。
他只是用一種被生活反復碾壓后、疲憊到近乎麻木的語氣,輕聲說出了那句臺詞:“......好,都聽你的。”
沒有憤怒,沒有嘶吼,只有一股無聲的、令人心悸的絕望。
僅僅五個字,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那股子從骨子里透出來的無力感,遠比劇本上那蒼白的“憤怒”二字,要厚重千百倍。
劉峰的心被那個細節(jié)輕輕地刺了一下。
他從業(yè)多年,見過太多用技巧堆砌情緒的演員,也見過不少天賦異稟的體驗派。
但他能感覺到,陳言對“張北生”這個角色的理解,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劇本所承載的范疇。
在他的內(nèi)心,一定藏著一個更復雜、更黑暗、也更真實的“張北生”。
“陳言,你等一下。”
就在陳言收拾好東西,準備隨著人流離開時,劉峰叫住了他。
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投了過來,帶著幾分好奇。
“我覺得你對張北生的理解,好像和我們不太一樣,能聊聊嗎?”劉峰的語氣很平和,像是一次尋常的業(yè)務探討。
陳言停下腳步,抬頭看向?qū)а荩请p清澈的眸子里沒有絲毫意外。
他平靜地點了點頭,抱著自己的背包,跟著劉峰走進了旁邊那間簡陋的導演辦公室。
劉峰給陳言倒了杯水,自己則點上了一根煙,深深吸了一口,似乎是在組織語言。
“你剛才那場戲的處理,很不一樣。”劉峰率先開口,打破了沉默,“劇本里的張北生,更像一個被生活逼到絕路后,心理失衡的老實人。但你的處理......感覺他心里早就死了。”
陳言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將自己的雙肩包放到地上,拉開拉鏈,從里面取出了一沓厚厚的、用燕尾夾夾好的A4紙。
那沓紙很厚,目測至少有百來頁,紙張的邊緣因為反復翻閱而微微卷起。
他將這份“文稿”輕輕地放到了劉峰面前的辦公桌上。
劉峰的目光被吸引了過去。
封面上,是幾個用黑色宋體打印的大字,觸目驚心——
《一個好人的死亡證明》
劉峰的瞳孔微微一縮。
這不像是一份演員的角色分析,更像是一份法醫(yī)的尸檢報告。
“這是我為張北生這個角色,做的一些功課。劉導你可以看看。”
劉峰掐滅了煙,帶著一絲難以言喻的好奇,翻開了這份“死亡證明”的第一頁。
辦公室里只剩下紙張翻動的沙沙聲。
起初,劉峰的表情是帶著審視的。
他見過太多用功的演員,寫的人物小傳洋洋灑灑,但大多是劇本內(nèi)容的擴寫和自我感動。
他以為這份也不例外。
可看著看著,他的神情就變了。
從最初的驚訝,到中段的沉迷,再到最后的......脊背發(fā)涼。
這哪里是什么人物分析!
這分明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在冰冷的紙張上,被一刀一刀凌遲,走完了他被毀滅的一生!
小傳從張北生少年時寫起。
那個在奧數(shù)比賽中獲獎、夢想成為數(shù)學家的天才少年;
那個為了愛情,毅然放棄了名校錄取通知書,選擇留在本地讀師范的癡情種子。
每一個細節(jié),都為這個人物鋪上了一層悲劇的底色。
陳言甚至為張北生設計了一個精神寄托——在業(yè)余時間,獨自研究笛卡爾的愛情坐標公式。
那是他少年時的夢想,是他貧瘠生活中唯一的星光。
然而,這份最后的凈土,也被岳父在一次酒后,當著所有親戚的面,無情地嘲諷為“不務正業(yè)”、“窮酸秀才的無病呻吟”。
那一刻,劉峰仿佛聽到了角色內(nèi)心世界崩塌的聲音。
壓垮駱駝的,從來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之前的每一根。
如果說這些還只是讓劉峰感到震撼,那么當他讀到陳言對核心犯罪動機的重構時,他只覺得一股寒意從尾椎骨直沖天靈蓋!
原劇本里,張北生殺害岳父母,是典型的“激情 圖財”犯罪模式,簡單粗暴。
但在陳言的筆下,這場罪行被賦予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內(nèi)核——“拯救”。
小傳里,張北生的女兒患有嚴重的哮喘,必須接受西醫(yī)的規(guī)范治療。
但他的岳父母卻極度迷信偏方,不僅偷偷給孩子灌各種來路不明的草藥,還堅決反對她去醫(yī)院。
在一次激烈的爭吵中,岳父推倒了張北生,搶走了孩子的藥,并惡狠狠地揚言,要讓外孫女徹底和他們一起生活,用“老祖宗的辦法”把病根除掉。
那一刻,對女兒可能“被延誤治療致死”的巨大恐懼,成了點燃張北生心中炸藥的最后一根導火索。
他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一時泄憤。
他殺死那兩個看似愛著外孫女、實則正在用愚昧將她推向死亡深淵的老人,除了是為了“拯救”自己的女兒,更是在拯救他自己。
“嘶......”
劉峰倒吸一口涼氣,他感覺自己的頭皮都在發(fā)麻。
這個改動,瞬間讓張北生的行為,從“純粹的惡”,升華到了人性掙扎與悲劇宿命的哲學高度。
他顫抖著手,翻到了最后一頁。
那是陳言為張北生設計的結局。
在一切敗露后,張北生在獄中給女兒寫了最后一封信。
信里沒有悔恨,沒有辯解,只有無盡的溫柔和歉意。
而在信的末尾,他畫下了一個數(shù)學公式:r=a(1-Sinθ)。
那是笛卡爾的心形函數(shù)。
一個貫穿了他一生的、關于愛與夢想的數(shù)學符號,此刻成了他留給女兒、也是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一道無解的謎題。
啪嗒。
一滴液體,落在了紙頁上,迅速暈開。
劉峰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眼眶,不知何時已經(jīng)濕潤了。
許久,劉峰猛地一拍大腿,激動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因為動作太大,甚至帶倒了身后的茶杯。
但他渾然不顧。
“這TM才叫戲!”他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發(fā)顫.
“老錢那個是白開水,寡淡無味!你這個......是三十年的二鍋頭!一口下去,燒心燒肺,后勁兒能把天靈蓋都掀了!”(寫到這兒,我想起加班改劇本的老李了.....ahahaha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