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擺明要插手這件事,兄長可以不給他插手的機會。”
孫權(quán)聞言有些遲疑,“不給插手機會,會不會逼急了周瑜?”
政治,就是妥協(xié)的藝術(shù)。
周瑜在兵權(quán)上向?qū)O權(quán)妥協(xié),作為交換,在孫紹之事上,孫權(quán)也該向周瑜讓步。
因為這點小事,繼續(xù)加劇與周瑜的矛盾,尤其在眼下這個節(jié)骨眼上,孫權(quán)覺得有些不值。
“兄長誤會了。”孫朗解釋道:“不是讓您與周瑜來硬的,咱們可以來軟的。”
“軟的?”孫權(quán)饒有興趣,“說說看。”
“周瑜能給紹兒安排先生,兄長同樣也可以啊。”孫朗得意而笑,“到時候具體教什么,還不是全聽兄長安排?”
“哈哈哈~”孫權(quán)撫掌而笑,“賢弟真智囊也!”
“兄長過譽了。”
另一邊。
“小妹?”看著去而復返的小喬,大喬驚喜道:“你怎么又來了,莫不是公瑾...”
“嗯。”小喬輕輕頷首,“公瑾不會袖手旁觀,不過此事還需阿姊配合。”
“太好了!”大喬美目漣漣,“公瑾教我做什么都行!”
這時,侍女從外邊進來,稟報道:
“啟稟夫人,府上管家來了。”
“他來作甚?”大喬黛眉微蹙,還是說道:“讓他過來吧。”
不多時,管家一臉訕笑而來,下拜道:“恭喜夫人!”
“何事?”大喬玉面冷淡。
“恭喜大夫人。”管家諂媚道:“吳侯有令,要為少公子安排先生啟蒙,人已經(jīng)在外邊候著,領(lǐng)進來給您瞧瞧?”
大喬頓時眼睛一亮,沒想到周瑜才剛插手,立馬就有效果。
“那就領(lǐng)進來...”
“不必了。”小喬突然開口打斷,“大都督已經(jīng)下令,為紹兒聘請名師,尋常先生又豈能教導好?”
“此乃吳侯之命,仆不敢善做主張。”管家抬出孫權(quán),“還望夫人見諒。”
“你盡管回復便是。”小喬拂袖道:“吳侯若有意見,讓他去跟大都督說!”
“這...”
見孫權(quán)嚇不住小喬,管家頓時面露難色。
“退下!”
管家還欲再說,小喬柳眉倒豎,嬌叱道:
“不知家姐乃寡居之人嗎?你一介男丁怎敢在此久留!”
“壞了我家姐的名節(jié),大都督第一個饒不了你,滾!”
“仆告退...”管家一個哆嗦,落荒而逃。
哪怕他是吳侯的心腹,也不敢冒犯大都督夫人。
“小妹。”大喬遲疑道:“你這是...”
“阿姊真是不長記性。”小喬沒好氣道:“吳侯安排的先生,能有好嗎?”
此間沒有外人,姐妹二人言語便沒了顧忌。
大喬聞言一驚,這才明白小喬的深意,是擔心孫權(quán)在先生身上做手腳。
而這也正是孫朗的用意,由孫權(quán)安排的先生,自然受孫權(quán)的控制。
不過正好小喬在,沒等讓二人奸計得逞。
“可這么做...”侍女忍不住提醒,“不是打吳侯的臉面嗎?”
“臉面?”小喬冷笑道:“臉面已經(jīng)撕破了!”
“小妹何出此言?”大喬焦急道:“出了什么事情?”
“眼下大戰(zhàn)在即,吳侯卻要削公瑾的兵權(quán),實在令人心寒!”小喬面露慍怒。
“誒呀~”大喬蛾眉緊鎖,追悔道:“為這孺子,害得公瑾與仲謀離心離德,實在不該!”
“阿姊多心了,不關(guān)紹兒的事情。”小喬忙不迭解釋。
奈何大喬根本不信,認定是因為孫紹啟蒙的事情,使得孫權(quán)對周瑜起了忌憚之心。
大喬蕙質(zhì)蘭心,知曉這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情。
“早知如此,我就不該跟你提啟蒙的事情...”大喬非常懊惱。
眼見姐姐對此誤會,小喬索性順水推舟,道:“現(xiàn)在說這些已經(jīng)晚了,阿姊這次一定要幫公瑾。”
“吳侯忌憚你們母子的存在,往后只有公瑾才是你們的倚靠。”
小喬想著需要大喬配合,不如將錯就錯,免得大喬心生遲疑、猶豫不定。
“好!”大喬豁出去道:“公瑾為了紹兒付出這么大,讓我做什么都行!”
大喬誤會了因果關(guān)系,還以為是因為孫紹,而導致周瑜與孫權(quán)起了矛盾。
實則不管有沒有孫紹的事情,孫權(quán)都會對周瑜削權(quán)。
但小喬有句話沒說錯,放眼整個江東,也只有周瑜能夠庇護大喬母子。
大喬幫助周瑜,其實就是幫助自己、幫助孫紹。
“那就好。”小喬隨即道:“事情有些復雜,今晚我就留下,咱們姐妹好好商議一番。”
既然孫權(quán)不仁,就休怪周瑜不義,借大喬實行反擊計劃...
——————
江畔。
一艘快船停靠碼頭,船上二人順利上岸。
“公子,在荊州好好的,干嘛跑來江東?”小廝不禁抱怨。
“別看荊州現(xiàn)在風平浪靜,即將會有大戰(zhàn)上演。”公子侃侃而談,“現(xiàn)在不趕緊離開,待到開戰(zhàn)后長江封鎖,想走都走不了。”
“哪有什么大戰(zhàn)?”小廝反駁道:“劉琮明明已經(jīng)投降了。”
“你懂個屁!”公子訓斥道:“劉琮雖然投降,但曹操又要進攻江東,此戰(zhàn)會在江夏郡內(nèi)爆發(fā)。”
“萬一江東也投降呢?”小廝嘴硬道:“聽聞孫權(quán)與劉琮年紀相仿,說不定是一路貨色呢。”
“你說的有可能,不過江東尚有一人在,就絕不可能束手投降。”
“誰?”小廝頗為好奇。
“江表周郎!”公子自信道:“不管孫權(quán)是何態(tài)度,此人斷然不會投降。”
說話間,主仆二人已經(jīng)從江畔走到城池附近。
一張告示貼在顯眼位置,引得眾多人前來圍觀,主仆二人見狀默契止步,打算看個熱鬧。
“周公瑾貼出告示,公開為孫伯符的兒子聘請良師,不知孫仲謀作何感想?”
“看來這江東也是暗流涌動啊...”公子說著抬腿,道:“走!”
“去哪?”小廝連忙跟上。
“大都督府。”公子搖頭晃腦,“周公瑾不是要聘請良師嘛,正好過去。”
“往日要見周郎可不容易,這次還真是巧了,待見過之后,正好留在他府上避難。”
小廝提醒道:“萬一人家不收留怎么辦?”
“哼,除非周郎有眼無珠,否則絕不會慢待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