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那面染血的圣喬治十字旗在風暴中獵獵作響,最終化作光點散去。
光影重組,王座依然是那個王座,但坐著的人已經換了面孔。挑戰者,也已不同。
畫面聚焦于英格蘭,這個剛剛擊敗了“無敵艦隊”的新晉強者,它的面前,橫亙著一個更難以逾越的龐然大物——那個以公司為骨,以金錢為血的第三代海上霸主,“海上馬車夫”荷蘭。
然而,這一次,英格蘭人沒有再派出海盜。
天幕中央,一卷由英格蘭議會通過的法案緩緩展開,羊皮紙上的每一個字,都透著不容置疑的霸道。
【《航海條例》】
其核心條款,被金色的光芒放大,灼燒著所有人的眼睛:
【其一:任何產自亞洲、非洲、美洲的貨物,必須由英格蘭船只運入其本土及殖民地。】
【其二:任何產自歐洲的貨物,必須由英格蘭船只或商品原產國船只運送。】
整個世界,在這一刻,仿佛被這幾行字劈成了兩半。
大明,奉天殿。
朱元璋陷入了長久的沉默。這與他的“海禁”何其相似,都是以國家法令干涉海洋貿易。但目的,卻截然相反。
一個是將天下財富關在門外,自守一隅。
另一個,卻是要將天下財富,盡數攬入自家懷中!
天幕的畫面,瞬間切換到了荷蘭。
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內,代表著財富與繁榮的鐘聲,被憤怒地敲響,一聲接著一聲,急促而暴躁。
無數平日里精于算計的富商巨賈,看著天幕上那《航海條例》的條款,臉色鐵青,仿佛自己的血管被人狠狠掐住。
一位身著黑袍的荷蘭議員,沖上高臺,對著所有咆哮的商人怒吼:“看看吧!這是英格蘭人遞來的戰書!他們這不是在制定法律,他們是在否定我們存在的權利!”
“他們要搶走我們的馬車!搶走我們的生意!搶走我們的一切!”
“既然如此,那就用大炮,來和他們商討一下,什么才是自由貿易的權利!”
【資本的邏輯:任何阻礙利潤的行為,都是戰爭行為。】
戰爭,如期而至。
英吉利海峽,兩支龐大的艦隊猛烈碰撞。天幕展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戰斗風格。
荷蘭艦隊如同一位精于計算的商人,炮火精準,陣型嚴密。
而英格蘭艦隊,則像一群剛剛穿上制服的海盜,打法刁鉆、瘋狂,充滿了不計后果的狠厲。他們時常放棄陣型,冒著炮火沖上去,渴望用最原始的跳板戰,解決一切問題。
【這是一場關于“誰有權在海上賺錢”的戰爭。】
【敗者的代價,就是徹底退出世界舞臺。】
天幕畫面飛速切換,展示了前后四次“英荷戰爭”的殘酷拉鋸。戰火從歐洲燒到美洲,從加勒比海蔓延至東印度群島。無數船只沉沒,無數財富化為泡影。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這會是一場漫長的消耗戰時,第二次戰爭中,令所有時空都難以置信的一幕,發生了。
一支荷蘭艦隊,在海軍上將德·奈特的率領下,竟趁著英吉利海峽的退潮,如幽靈般悄無聲息地,闖入了英格蘭的泰晤士河口,直搗其海軍基地——查塔姆。
“什么?!”
大唐,太極殿。李世民臉上滿是錯愕。他無法理解,那支擊敗了無敵艦隊,以兇狠著稱的英格蘭海軍,為何會在自家的河道里,對敵人洞開門戶。
“這是在……夢游嗎?!”
鄴城,銅雀臺。
曹操收起了笑容,眼神變得無比凝重。“驕兵必敗,古今同理。”
天幕之上,荷蘭士兵已經登陸,他們輕松地占領了防御空虛的要塞,隨即開始了一場狂歡式的破壞。
他們焚燒船塢,炸毀炮臺,英格蘭海軍最強大的幾艘主力戰艦,就在自己的母港之內,被荷蘭人像點蠟燭一樣,一艘艘付之一炬。
最屈辱的畫面出現了。
荷蘭人砍斷了英格蘭海軍旗艦“皇家查理號”的纜繩,在岸上無數英國人呆滯、憤怒、屈辱的注視下,將這艘象征著國家榮耀的巨艦,作為戰利品,緩緩拖出了泰晤士河口。
那感覺,就像一個國家的脊梁,被人當眾抽走。
奇恥大辱,如一盆冰水,徹底澆醒了沉浸在擊敗西班牙喜悅中的英格蘭。
天幕中,伊麗莎白女王的身影已經遠去,新一代的統治者,護國公克倫威爾,以一種更加冷酷的姿態出現在王座之上。
【羞辱,是最好的燃料。】
【英格蘭人終于意識到,光有海盜的勇猛是不夠的。他們必須擁有比商人更精明的頭腦,比商人更強大的資本,以及……比商人更無情的國家機器。】
一場深刻的變革,開始了。
畫面一轉,倫敦城內,模仿阿姆斯特丹模式的銀行、保險公司、股票交易所拔地而起。
英格蘭議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通過了巨額的撥款法案,用從國民和貿易中壓榨出的每一分錢,去建造更大、更強、炮火更猛的新式戰艦。
他們在模仿荷蘭,更在用舉國之力,去超越荷蘭。
當第三次英荷戰爭的號角吹響。
再一次出現在海面上的英格蘭艦隊,已經脫胎換骨。
他們既保留了海盜式的狡詐與狠厲,又擁有了正規海軍的嚴明紀律與恐怖火力。他們不再是雜亂的狼群,而是一支懂得計算、配合,且嗜血成性的鯊群。
在一場決定性的海戰中,英格蘭艦隊以近乎自殘的慘烈代價,硬生生鑿穿了荷蘭人的陣線,擊潰了他們的主力。
勝負已分。
天幕之上,那面象征著“海上馬車夫”的荷蘭紅白藍三色旗,出現了裂痕。裂痕迅速蔓延,最終“咔嚓”一聲,徹底破碎。
取而代之的,是一面由英格蘭與蘇格蘭旗幟融合而成的“雙十字聯合旗”,它冉冉升起,預示著一個新霸主的誕生。
地圖上,荷蘭在北美的核心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被一支紅色的箭頭劃歸英格蘭。它的名字被抹去,一個新的,在后世如雷貫耳的名字,被烙印其上。
【紐約】
天幕的旁白,為這場持續了數十年的霸權之爭,畫上了句號。
【十八世紀,第四次英荷戰爭爆發,垂垂老矣的荷蘭再也無力抵抗。英國徹底擊敗了它的老師,奪取了全球金融霸權,阿姆斯特丹的時代結束了。】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那個曾經與海盜為伍的邊緣島國,在擊敗了第二代、第三代海上霸主之后,終于站在了世界的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