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宋元時期那幅流光溢彩的繁華市井圖,如同被一只無形大手抹去,夢幻泡影般破碎。
取而代之的,是壓抑而沉重的暗色調。
畫面的背景,是巍峨的南京紫禁城。一個身著龍袍,面容堅毅而充滿猜疑的皇帝,正冷冷地注視著他的帝國。
【如果說,唐宋元時期,是對商業的“馴服”與“利用”。】
【那么,在最后的兩個封建王朝——明與清,這道千年枷鎖,被收縮到了極致。】
【對商人的打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也徹底澆滅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最后一絲火花。】
【明:洪武皇帝的鐵腕回歸】
奉天殿內,朱元璋的呼吸陡然粗重了幾分。
作為一位農民出身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對商人階層,抱有天然的、深入骨髓的警惕與厭惡。
他將蒙元末年豪商巨賈的奢靡與官商勾結的**,視為天下大亂的根源之一。
因此,在他建立大明之后,便以雷霆手段,重新拾起了秦漢時期“重農抑商”的嚴酷政策,并將其推向了新的高度。
畫面流轉,江南首富沈萬三的身影出現。他珠光寶氣,氣度不凡,甚至豪擲千金,出資幫助朱元璋修建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墻。
然而下一刻,畫面中的他已是家財散盡,身著囚衣,被官兵押解著,踏上流放云南的漫漫長路。
天幕中,傳來一個冰冷的聲音,正是朱元璋自己。
【“匹夫犒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
奉天殿內,朱元璋本人看著天幕,非但沒有半分悔意,反而重重哼了一聲。
咱就是這么想的!一個商人,錢多到能犒勞咱的軍隊,這不是亂民是什么?這不是潛在的威脅是什么?不殺,留著過年嗎?
大唐,太極殿。
李世民看得眉頭緊鎖,他無法理解。魏征常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在他看來,民是水,士族是水,什么時候一介富商,也能被視為傾覆國家的洪水猛獸了?
這已經不是抑商,這是仇商!
大宋,垂拱殿。
趙匡胤更是看得直搖頭。他杯酒釋兵權,靠的就是拿錢養著那些驕兵悍將,國庫的大頭可都指望著商稅。這要是把會下金蛋的雞都給殺了,拿什么養兵?
“這朱家皇帝,忒狠了些。”他低聲自語。
天幕繼續展示著朱元璋為大明精心打造的制度枷鎖。
一、【戶籍固化】
畫面里,一個農家少年骨瘦如柴,望著遠處城鎮的方向,眼里全是渴望。他想去當個學徒,哪怕只是吃口飽飯。
可里甲長像拎小雞一樣把他揪了回來,厲聲呵斥。他的戶籍是“農戶”,他爹是農戶,他爺爺是農戶,他就得一輩子跟土地耗死在一起。
【朱元璋建立的衛所、匠戶、農戶等世襲制度,將全國人民死死地釘在了各自的職業和土地上。這比以往任何朝代都更嚴格,徹底扼殺了勞動力的自由流動。】
二、【海禁】
一艘足以遠航的巨大海船,在岸邊被官兵澆上火油,付之一炬。熊熊烈焰,將天空都映成了絕望的紅色。
【“片板不許下海”】
【為了防范倭寇和張士誠等海上殘余勢力,朱元璋頒布了中國歷史上最嚴厲的海禁政策。】
【這道命令,與百年后英國頒布的,旨在爭奪世界市場的《航海條例》,形成了歷史最諷刺的對比。】
【一個,是將世界關在門外。】
【另一個,是要將世界攬入懷中。】
【這不僅僅是關閉了海外貿易,更是從思想上,斬斷了一個民族的海洋性格,讓整個國家變成了內向、封閉的大陸帝國。】
永樂朝。
朱棣的拳頭在龍椅的扶手上捏得咯咯作響。
他想起了自己引以為傲的鄭和艦隊,那七下西洋的萬丈豪情。他曾有機會扭轉這一切,可他沒有!艦隊歸來后,那該死的海禁政策依然被他的子孫嚴格執行。
他親手打開了一扇窗,卻又在窺見世界的壯麗后,轉身親手將大門死死鎖上。
三、【重稅盤剝】
畫面轉至明朝中后期,一座生意興隆的礦場,很快便引來了不速之客。
幾名面色陰柔的太監,帶著一隊官兵,在礦場設立稅卡,巧立名目,什么“礦監稅”、“過路銀”、“孝敬錢”,苛捐雜稅多如牛毛。
礦主從一開始的卑躬屈膝,到最后的絕望反抗,最終被活活逼到破產,礦場也被迫關閉。
【明朝對商業征收繁重的稅賦,尤其是萬歷年間,派出太監充當稅監,四處搜刮,更是對民間工商業進行了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這種竭澤而漁的掠奪,讓商人們形成了一種共識:做大,等于找死。】
天幕的色調,變得更加灰暗。
清朝的皇帝們,出現在畫面中,他們的表情嚴肅而自負。
【入主中原的滿清統治者,為了維護其少數民族的統治,幾乎全盤繼承了明朝的制度與思想,并將其執行得更為徹底。】
【“閉關鎖國”,成為了基本國策。】
畫面中,廣州港口,十三行的商館外,擠滿了金發碧眼的西洋商人。
他們所有的貿易,都必須通過官方指定的“十三行”商人進行,不得與任何其他中國人接觸。他們的活動范圍,被嚴格限制在小小的商館區內,如同被圈養的金絲雀。
一位英國商人,僅僅因為試圖繞過行商,向清朝官員遞交一封信,便被當場拿下,直接驅逐出境。
【這種“一口通商”的制度,將中外交流的渠道壓縮到了最窄。它表面上維持了天朝的體面,實際上,卻讓中國徹底隔絕于世界發生的劇變之外。】
【當歐洲正在進行思想啟蒙和工業革命時,清朝的統治者,依然沉浸在“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的迷夢之中。】
紫禁城內,正為自己“十全武功”而自得的乾隆皇帝,看到天幕上打出的這句話,臉色瞬間變得鐵青。
這不正是他敕諭英王喬治三世之語嗎?
天幕,竟當著歷朝歷代的面,將他的話原封不動地打了出來,這哪里是記錄歷史,這分明是公開處刑!
【從明初的戶籍固化、嚴酷海禁,到清朝的閉關鎖國、官商壟斷,這兩代王朝,用最嚴密的制度,最保守的文化,為中國這頭沉睡的雄獅,打造了一座最堅固的牢籠。】
【江南地區雖然出現了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例如松江的棉紡織業、蘇州的絲織業,出現了擁有數百臺織機、雇傭數千工人的手工工廠。】
【但這種脆弱的萌芽,在強大的國家機器和重農抑商的社會主流文化面前,就如同石頭縫里長出的小草,稍有風吹草動,便會立刻被碾得粉碎。】
【它始終無法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驚險一躍。】
天幕之上,一個巨大而沉重的“終”字,緩緩落下。
它精準地壓在了那片剛剛冒頭、生機斷絕的“萌芽”之上。
中國古代商人與資本的悲歌,至此,終于奏完了最后一個音符。
歷朝歷代的帝王們,心頭涌上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
他們忽然明白,這悲歌的終結,并非結束。
一個更加悲壯、更加屈辱的時代,即將在地平線上,露出它猙獰的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