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鏡頭猛然拉高,穿過層層疊疊的云霧。
一座城市,出現在所有人的眼前。
它不似長安那般規整,也無金陵那般秀美。
它依著山勢而建,房屋鱗次櫛比,層層疊疊,仿佛要一直堆到天上去。
長江與嘉陵江在此交匯,環抱著這座山城。
終年不散的濃霧,為它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戰時首都——重慶】
天幕之上,六個厚重的大字,是用血與火鑄成。
“武漢失守,國都西遷,這里,成為了全民族抗戰的指揮中心,成為了四萬萬同胞最后的希望所在。”
旁白聲剛落。
尖銳、凄厲的防空警報,毫無預兆地撕裂了長空!
那聲音攫住了所有時空觀眾的心臟。
畫面中,重慶城內的百姓們,臉上沒有流露出太多的驚慌,而是一種習以為常的麻木。
他們放下手中的活計,抱著孩子,攙扶著老人,迅速而有序地向著城中隨處可見的防空洞跑去。
天際線的盡頭,出現了一片密密麻麻的黑點。
黑點迅速放大。
數百架涂著膏藥旗的轟炸機,顯露出猙獰的輪廓。
機群遮天蔽日,投下金屬的陰影,帶著毀滅的意志,撲向這座不屈的城市。
“轟炸……又是轟炸!”
大唐,太極殿。
李世民的拳頭攥緊。
他早已見識過近代戰爭的殘酷,可這種從天而降,對平民進行無差別屠殺的戰爭方式,依舊讓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憤怒與無力。
“他們想用這種方式,摧毀這座城里所有人的意志。”長孫皇后聲音發顫,輕聲說道。
天幕之上,炸彈并未落下。
取而代之的,是無數從機腹投下的、帶著尾焰的燃燒彈。
天降火雨,精準而又惡毒地灑向了重慶人口最密集的城區。
木質結構的房屋,一旦被引燃,便再也無法撲滅。
一團火,變成一片火。
一片火,匯成了一片火海!
整個重慶,在燃燒!
沖天的烈焰,將濃霧染成了詭異的血紅色。
滾滾的黑煙,直沖云霄,要將天空都燒出一個窟窿。
房屋的崩塌聲、烈火的咆哮聲、人們絕望的哭喊,混雜在一起,成了這座城市唯一的哀鳴。
轟炸過后,滿目瘡痍。
整個重慶城,幾乎變成了一片廢墟。
斷壁殘垣,焦土遍地。
空氣中彌漫著燒焦的氣味和死亡的氣息。
但是,重慶,沒有死。
幸存下來的人們,從防空洞里,從瓦礫堆中,默默地爬了出來。
他們臉上沒有淚水,只有被煙火熏黑的痕跡和深入骨髓的仇恨。
他們沉默地在廢墟中尋找著親人的尸體,用最簡單的方式將其掩埋。
然后,他們擦干了手,拿起了工具,開始在廢墟之上,重建家園。
一堵被炸塌的墻壁前,幾名工人正合力豎起一塊巨大的木牌。
木牌之上,是四個用白漆刷成的字。
那四個字,筆畫歪斜,卻觸目驚心。
【愈炸愈強】
這四個字,沒有絲毫文采,卻抽在了所有侵略者的臉上!
這四個字,灼痛了所有時空觀眾的心!
“好!”
“好一個愈炸愈強!”
漢武帝劉徹,看著那四個字,猛地站起,龍袍激蕩。
“任你千般打擊,萬般磨難,我華夏子民,就是這般,愈挫愈勇,屹立不倒!”
“號外!號外!”
就在這時,一個嘶啞的、帶著濃重川音的童聲,在廢墟中響起。
一個衣衫襤褸、渾身臟兮兮的報童,赤著腳,在凹凸不平的碎石路上奔跑著。
他一邊跑,一邊奮力地揮舞著手中的報紙。
“長沙大捷!我軍擊退日寇,殲敵數萬!”
他的聲音,穿透了死亡的陰霾,照進了這座幾近絕望的城市。
原本還在默默清理廢墟的人們,聽到這個聲音,紛紛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抬起了頭。
他們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
一個商人,從懷里掏出幾張皺巴巴的法幣,塞給報童,拿過一張報紙,大聲地為周圍不識字的人念了起來。
希望,就在這片焦土之上,頑強地蔓延開來。
天幕的鏡頭,又轉向了重慶郊外。
這里沒有高樓大廈,只有一排排用竹子和茅草搭建起來的簡陋校舍。
【西南聯合大學】
黑板前,一位戴著眼鏡、穿著洗得發白的舊長衫的教授,正在給一群同樣衣衫破舊的學生們上課。
外面是轟炸機掠過的呼嘯,教室里卻是朗朗的讀書聲。
油燈的光芒,照亮了學生們求知若渴的臉龐。
他們衣衫單薄,面帶菜色,可那雙眼睛,卻比星辰更亮。
教授轉過身,在破舊的黑板上,一筆一劃地寫下了一行字。
“中國不亡,有我!”
粉筆,應聲而斷。
這六個字,如暮鼓晨鐘,炸響在所有時空的帝王心中。
“讀書人……”
清朝,紫禁城。
一直正襟危坐的康熙皇帝,身體微微前傾,眼中是無法掩飾的動容與敬佩。
他一生勤政,開創盛世,比誰都清楚文教對于一個國家的意義。
“金戈鐵馬,可保一時之國祚。”
“唯有這不滅的文脈,方能保我華夏千秋萬代!”
“身在陋室,心懷天下。有此等師生在,華夏之根,便永遠斷不了!這精神,比任何鋼鐵城墻,都要堅固百倍!”
如果說,重慶的軍民,是在用血肉鑄造物理的防線。
那么,這些西遷的師生,就是在用生命守護著民族的精神長城。
天幕的視角,再一次拔高,飛向了更高、更險峻的所在。
喜馬拉雅山脈,世界的屋脊。
在這里,一條比蜀道更難的“天路”,維系著中國的抗戰命脈。
【駝峰航線】
一架架沒有任何武裝的運輸機,在海拔數千米的雪山之間穿行。
這里氣流紊亂,氣候惡劣,日軍的戰斗機隨時可能出現。
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是永別。
鏡頭之下,一架運輸機在強氣流中劇烈顛簸,最終失控,撞向了雪白的冰川,爆成一團絢爛而又悲壯的火球。
天幕的畫面,掃過航線下方的一處山谷。
陽光之下,無數飛機的殘骸,散落在谷底,反射出刺目的銀色光芒。
【鋁谷】
“這條航線,因為墜機率極高,被飛行員們稱為‘鋁谷’。”
“每一片閃光的殘骸背后,都是中美兩國飛行員年輕而又寶貴的生命。”
畫面中,一名年輕的中國飛行員,駕駛著性能遠遠落后于日軍“零”式戰斗機的P-40戰機,為了保衛運輸機,拉動操縱桿,朝著數倍于己的日軍機群,發起了沖鋒。
他沒有選擇。
身后,就是重慶。
他以血肉之軀,撞向了鋼鐵之敵,用生命,在祖國的上空,綻放出最璀璨的煙火。
這,是一場純粹的精神與物質的對抗。
日軍擁有更先進的飛機,更充足的炸彈。
他們以為,用無盡的恐怖,就能摧毀一個民族的抵抗意志。
但他們錯了。
他們摧毀的,只是重慶的房屋。
他們燒掉的,只是重慶的街道。
他們永遠無法摧毀的,是刻在四萬萬中國人骨子里的,叫做“不屈”的精神。
(感謝兄弟姐妹們的打賞,喜歡就點點發電就行,花錢打賞就算了,受之有愧,我都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