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北方的第一場大雪如期而至。
一夜之間,整個浮云山都披上了一層厚厚的銀裝,瓊枝玉樹,粉妝玉砌,宛如一幅渾然天成的水墨畫。
山巒的輪廓在白雪的勾勒下愈發顯得清冷而又莊嚴,平日里潺潺流淌的溪流半凝著冰,叮咚聲變得更加清脆悅耳。
尋常的旅游景區,到了這個季節,尤其是下了這樣的大雪,客流量往往會銳減。
人們畏懼嚴寒,更怕山路濕滑帶來的危險。
但浮云山卻是個徹頭徹尾的例外。
大雪非但沒有勸退游客,反而像是給這場狂歡添了一把新柴,讓本就火熱的浮云山旅游熱度再次攀上了新的高峰。
原因無他,浮云山的基建早已超出了常規的范疇。
山頂的溫泉區,更是徹底引爆了社交網絡。
露天的湯池熱氣蒸騰,富含靈氣的泉水洗去人一身的疲憊。
游客們將身體浸在溫暖的泉水中,身上是極致的溫暖,眼前是白雪皚皚的絕美山景,遠處是銀裝素裹的蒼茫林海。
這種冰與火交織的奇妙體驗,讓所有人都沉醉其中。
“舒服!太舒服了!”一個東北大哥泡在池子里,滿臉通紅,嗓門洪亮,“我們那嘎達冬天也泡溫泉,可沒一個地兒能跟這比!身上泡著,嘴里吸著這帶甜味兒的空氣,感覺多活十年都不止!”
“快,給我拍張照,這發朋友圈絕對要被贊爆!”
“我昨天看天氣預報說下雪,連夜改簽機票飛過來的,值了!太值了!”
南麓原本的山地滑車項目,經過吳擎源大師的“煉器”手法和趙山河大師的“符箓”加持,被司家營造隊改造成了一條國際頂尖水準的滑雪道。
雪道的表面被一層特殊的符文覆蓋,不僅能自動維持最佳的雪質和厚度,還能根據滑雪者的水平,微調摩擦力,確保了絕對的安全。
無論是蹣跚學步的初學者,還是追求刺激的專業玩家,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
山下的下河村家家戶戶的煙囪里都冒出了裊裊炊煙,新修的柏油馬路被村里的清潔工掃得干干凈凈。
游客們穿著厚厚的羽絨服,戴著帽子圍巾,三三兩兩地從各個民宿里走出來,臉上非但沒有被凍得齜牙咧嘴的痛苦,反而洋溢著一種新奇又愜意的紅潤。
“天吶,這兒的雪景也太美了吧!跟仙境似的!”
“是啊是啊,你感覺到了嗎?這兒的空氣吸進去,一點都不覺得凍人,反而特別舒服!”
“沒錯!我在我們那兒,冬天出門鼻子都快凍掉了,在這兒走了半天,手腳都是熱乎的!”
游客們興奮地討論著,紛紛拿出手機,對著這難得一見的雪后山村美景瘋狂拍照。
遠處的浮云山主峰在云霧和白雪的繚繞中若隱若現,更添了幾分神秘與縹緲。
靈氣潤物無聲,不僅改善了村民的體質,也讓這方天地的環境變得格外宜人。
凡人身處其中,寒暑不侵,神清氣爽,自然會覺得這冬日里的嚴寒也變得可愛起來。
傍晚時分,大雪又開始紛紛揚揚地落下。
客棧的院子里,幾位年輕的游客沒有回房間,而是在新搭的玻璃棚下,支起了一個小小的炭爐。
紅泥小火爐上,陶罐里的水咕嚕咕嚕地冒著熱氣,茶葉在水中舒展,散發出清雅的香氣。
旁邊還烤著橘子、紅薯和年糕,香甜的氣味彌漫開來。
客人們圍坐在一起,喝著熱茶,吃著烤得暖烘烘的食物,看著棚外的大雪無聲飄落,遠處是村莊溫暖的燈火。
“哇,這種感覺也太棒了吧!這才是冬天該有的樣子啊!”一個女孩幸福地瞇起了眼睛。
“是啊,‘圍爐煮茶’氛圍感直接拉滿!”她的同伴說道。
“關鍵是,一點都不冷!你們看,咱們就穿著毛衣,在這棚子里坐了快一個小時了,手腳都還是暖和的。”
“沒錯沒錯!住在這兒,感覺整個人都懶洋洋的,特別放松,連我多年的失眠都好了!”
許琴琴站在客棧的窗邊,靜靜地看著院子里那溫馨的一幕,心里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
她拍下了一張照片,發到了自己的社交賬號上,“歡迎來我的家鄉,在下河村,相約第一場雪,圍爐煮茶。”
這張照片,連同“圍爐煮茶”這個充滿詩意的場景,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成為了下河村冬季旅游的又一張新名片。
下河村的冬天,非但沒有因為寒冷而沉寂,反而在一片熱氣騰騰的煙火氣中,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
楚宜站在村委會的辦公室里,看著窗外熱鬧的景象,心中感慨萬千。
窗外,是她從未想象過的下河村的冬天。
往年這個時候,村里幾乎看不到什么人影。要么在外打工未歸,要么窩在家里烤火看電視,整個村子都透著一股蕭瑟和沉寂。
可現在,視線所及之處,無不是鮮活的景象。
路邊的太陽能燈柱上掛著一串串紅燈籠,在皚皚白雪的映襯下,像一幅年畫。
三三兩兩的游客穿著時尚的冬裝,臉上洋溢著驚奇和愜意,絲毫不見被凍僵的狼狽。
他們的歡聲笑語,混雜著孩子們在雪地里打滾的叫喊聲,讓整個村莊都充滿了暖洋洋的煙火氣。
“圍爐煮茶”這個項目,如今已經成了下河村冬季的標配。
幾乎每家民宿的院子里,都搭建了漂亮的玻璃花房或者暖棚。
游客們圍著小小的炭爐,煮著茶,烤著紅薯和橘子,看著雪花在棚外靜靜飄落,聊著天,拍著照。
這種松弛而又充滿詩意的氛圍,通過網絡發酵,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城市人前來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