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慶縣十天左右的時間,這段時間基本就是在采購各種物資,騾馬,還有大量的御寒物資等等。
對于林平安采購御寒物資,尤其是羊毛的行為,其實負責物資采購的趙楚不太理解。
原因也很簡單,雖然現在是冬天,但是在云貴川這些地區,都不算太冷。
弄這么多羊毛,還往衣服里面塞的滿滿當當,這是打算去東北過冬嗎?
還有就是馬匹采購的數量也很大,包括貴州馬,滇馬,還有北方馬販子運送過來的很多東北馬,以及蒙古馬,都在采購范圍之內。
光是這些馬匹的采購,就花出去不少錢,前后采買了足足兩百多匹騾馬。
加上之前繳獲的騾馬,加起來有足足四百多匹騾馬。
應該說在某程度上來說,現在林平安讓自己的紅一營實現了“騾馬化”
首先是部隊載重能力得到極大提高,而且士兵們自身的負擔也可以大大減輕,提高部隊的整體行軍速度,減少士兵行軍時候的疲憊感。
畢竟對于這些士兵來說,背著幾十斤重物行軍,和只背基本作戰裝備的輕裝行進,行軍速度和對身體負擔,是完全不同的。
如今的日軍就基本實現了步兵師團的騾馬化。
例如一個日軍的甲種師團,配備馬匹就有七千多匹,例如1937年第五師團擁有7630匹騾馬,騾馬和部隊作戰人員的比例大概是一比三。
士兵們在野外行軍的時候,甚至可以坐在馬車上行軍。
一方面提升行軍速度,一方面讓士兵保持精力充沛,可以在抵達戰場之后直接投入戰斗。
只是將勉強將比例提升到一比五,只能說是勉強實現騾馬化,距離真正騾馬化還有相當距離。
除了物資采購和部隊整編之外,新兵訓練也是重中之重。
好在他們現在子彈充足,甚至可以讓新兵在練習射擊的時候,進行實彈射擊。
這可比那些老紅軍們之前訓練的條件好太多了,他們在平常訓練的時候,根本沒有實彈射擊的機會,都是等到戰斗的時候,才會發射第一顆實彈出去。
更有甚者,一顆子彈都沒打出去,就被敵人的炮彈炸死。
在余慶縣待了小半個月,二狗和張德志終于回來。
兩人瘦了一圈兒,連馬都丟了,顯然這一路上并不好走。
不過和中央縱隊總算是取得了聯系,并且將中央縱隊的命令帶了回來。
現在的中央縱隊,內部的斗爭已經結束,得勝大大重新確定了對于軍隊的領導地位。
他寫了兩封信,一封是給林平安的,還有一封是給紅34師的。
那封給紅34師的信箋里,對他們的戰斗精神進行了贊揚,同時對中央縱隊過往的錯誤進行了反省和總結,最后總結出來,只有一句話。
“紅34師萬歲,紅軍萬歲!!”
第二封信是給林平安的,內容包括兩方面。
首先是對林平安的夸獎,其次是中央紅軍下達的命令。
第一道命令,是對整個紅一營進行改編,現在是紅34團,之所以用這個番號,是希望林平安未來可以帶領紅34團的戰士們浴血奮戰,重建紅34師,所有的軍官都升一級,排長便連長,連長便營長。
第二道命令,是對林平安的作戰指令,并不要求他們同中央紅軍匯合,反倒希望林平安可以帶領部隊,在貴州的山林之間藏匿起來,靈活出擊,策應中央紅軍行動,牽制敵人在外圍的圍剿兵力。
這一道命令,給了林平安極大的軍事指揮自主權,讓他可以自由發揮,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
這封信的最后一句話,是得勝大大給林平安的寄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農革命,必將勝利。”
看著兩封信,林平安心情也頗為激動。
他召集整個紅34團的戰士們,將那封信箋的內容,念給眾人去聽。
那些紅34師的老兵們,聽完這封信箋的內容,無不潸然淚下,痛哭流涕。
林平安也是熱淚盈眶,卻又覺得充滿希望。
他們這些紅34師僅存的火種,總算是在這漫長的征途之中,一點點燃燒了起來。
往后林平安要做的,就是讓這個火種繼續燃燒下去,就如同那信箋末尾的寄語一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得到中央縱隊命令之后,林平安就開始放開手腳干了。
他命令趙龍的騎兵連,都分散成三人一組的騎兵偵察小組,去往周邊的道路,探查敵軍動向。
沒記錯的話,中央紅軍很快就要開始四渡赤水了,到時候**這方面的兵力調動必然極為頻繁。
即便兵力調動頻繁,那么后勤補給運輸,肯定也會進入到一個相當頻繁的階段。
那林平安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想辦法去截獲這些敵軍的運輸隊,不斷繳獲他們的軍需物資,武器彈藥。
除此之外,對于兵力的擴充也需要繼續下去,因為現在的余慶縣,并不是敵人重點關注的對象,甚至都沒有發現這里已經被他們占領了。
所以林平安在這里,可以得到一個比較長的休息時間,新招募的許多士兵,也能得到更長時間的訓練。
之前招募的那上千名士兵,在之前的作戰之后,已經得到了快速的成長。
那剩下的新兵蛋子們,就需要在未來對敵軍運輸隊的襲擊之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快速成長了。
果然,五天后,林平安就得到消息,土城戰役打響。
土城戰役算是紅軍“四渡赤水”的開始,但是這場戰斗面對郭勛祺的部隊,紅軍吃了不小的虧。
一方面川軍確實能打,還有一方面,當時情報有誤,對面人數遠遠超過之前情報。
這場戰斗之后,紅軍開始一渡赤水河。
也是在這段時間,湘軍開始在湘西和貴州邊界地帶,大面積地修筑碉堡,而中央軍也以貴陽作為據點,北上圍剿中央縱隊,想要不斷地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最終將他們殲滅在赤水河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