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勝大大給的親筆信中,林平安有些哭笑不得。
因為中央縱隊一直覺得,當時林平安連夜送過去的彈藥和物資,是紅34團的家底兒,他們頗為感動。
這次繳獲大批敵軍彈藥和輜重,便劃出來一部分,連本帶利都還給紅34團。
同時在這封信箋中,得勝大大也表示。
“你部在外游擊作戰,條件艱苦,殊為不易,往后中央縱隊又要同敵人轉戰,恐怕難以再為你部提供物資和彈藥補充,你部需咬緊牙關,為革命之勝利同敵人血戰到底。”
這結語之中,帶著幾分悲壯和同情。
然后中央縱隊的首長們顯然并不知道,紅34團這段時間,在余慶縣周邊打劫中央軍運輸隊,簡直富得流油。
因為吃的太好,現在紅34團的戰士們,體重得到明顯提升,這才一個多月的時間,一人至少漲了十斤肉。
林平安心想不能再這么吃下去了,再吃下去都走不動道了,還怎么行軍作戰,甚至命令炊事班的人,將飯菜量減少三分之一。
另一邊,貴陽城中,中央軍高層已經留意到,運輸部隊屢次被搶的情況。
從湖南轉運到貴陽的物資和彈藥,竟然有三分之一被當地土匪劫持。
若是持續下去的話,肯定會影響到后續圍剿紅軍的行動。
所以一番商議之后,決定抽調兩個師的兵力,去往黃平和施秉縣一帶保護運輸線。
同時抽調一個旅,去往余慶縣,配合黔軍一個師,進占余慶縣,做好對湄潭和遵義盤踞紅軍進攻的準備。
趙龍帶領的騎兵連,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監視各個方向**的動向。
所以**向余慶縣,黃平縣等地區進逼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林平安這里。
林平安覺得這是個機會,當然這個機會并非是用手里這兩千多人,去對敵人以卵擊石。
而是向黔西轉移的機會。
眼下中央縱隊重新占領遵義之后,貴陽方向的中央軍也被調動起來,渡過烏江,去圍剿中央紅軍。
除此之外,中央軍還抽調部隊,向余慶縣還有黃平縣一帶行動,保護他們多次遭遇到攻擊的運輸線,同時將盤踞在此處的紅34團徹底消滅。
林平安若是選擇堅守余慶縣一帶,那就需要單獨面對敵軍三個師的兵力。
幾乎十比一的兵力對比,這場仗贏面幾乎沒有,而一旦輸掉,那林平安就會一夜回到解放前,甚至連解放前都不如,直接回到剛過行湘江的狀態也不一定。
之所以選擇去往黔西,是因為那里沒有敵軍的什么部隊,而且人口不少,適合建立根據地。
在那里的農村地區隱匿起來,不但可以獲取新的補充給養,還能招募士兵,擴大部隊編制。
他們現在所在的余慶縣,到底是小地方,招募一千多人,就已經很難再繼續招募更多士兵了。
但是如果去廣闊的黔西地區發展,那里的人口不少,讓部隊再擴充到三四千人,應該問題不大。
而且林平安算算時間,距離紅軍回頭四渡赤水河,猛攻貴陽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足夠訓練出來一支能作戰的部隊了。
于是在貴陽這邊出發的中央軍部隊,出發前往余慶縣的時候,紅34團也開始連夜轉移,從貴陽北部的山林之間穿過,晝伏夜出,急行軍五天之后,順利抵達黔西地區。
到達此處之后,林平安并未選擇去攻打那些縣城,以及六盤水等城市,而是隱匿在更加廣大的農村地區。
眾人還有些不解,為什么林平安要這么做,其實原因也不復雜,他知道未來貴陽必然會陷入到防御空虛的狀態之中。
若是自己在黔西的行蹤暴露出去,那在貴陽的老蔣肯定是要提防一手的,到時候中央紅軍四渡赤水的行動方案,必然受到影響。
林平安還盤算著,等回頭貴陽兵力空虛,他直接帶兵殺入貴陽,搶了中央軍囤積在那里的大批彈藥和物資呢。
嘖嘖嘖,到時候自己一個團擴充到五六千人,問題應該不大。
不過好在黔西地區都是山地,各地之間的通訊不暢,在縣城里面的那些地方部隊,對于廣大農村地區的控制能力更是幾乎為零。
正因如此,林平安他們在農村地區的活動,幾乎沒有太多影響,尤其是在遠離縣城等地區的活動。
這一個月的時間,林平安的部隊,便藏你在黔西的山林農村之間,幾乎進入到隱身的狀態之中。
不過募兵工作開展的很積極,因為紅軍紀律嚴明,而且給當地貧困百姓許多幫助,所以募兵工作展開的很順利。
不到一個星期,就在農村地區招募到一千多名士兵。
他們的隊伍從原來的兩千五百人,迅速擴充到四千人。
之前的兩千多人,在經過之前幾次戰斗之后,已經迅速成長起來,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
這些新兵被老兵帶著訓練,成長速度也很快。
最重要的是,因為彈藥充足,給這些新兵訓練的時候,紅34團都是直接上實彈。
這放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因為彈藥稀缺,新兵一直到戰場上,恐怕都打不了一顆實彈。
可眼下林平安富得流油,規定每個新兵,每天至少五顆子彈打實彈。
甚至還拿出部分手榴彈,然后把士兵塞到壕溝里面,手榴彈就扔到一旁轟然爆炸。
碰上被爆炸嚇跑的士兵,抓住就是一通訓斥,以此來讓士兵們更快適應戰場上的爆炸,省得敵人炮一響,這些新兵蛋子就想著撅屁股炮。
在這種情況之下,雖然消耗了部分彈藥,但是士兵們成長速度卻是極快的。
等到一個月后,這些新兵們終于從新兵營的訓練中走出來,被下放到各個部隊之中。
眼下紅34團,雖然仍舊是一個團的番號,但是編制人員卻發生了重大改編。
人員總數,已經從原來的兩千五百人,擴充到四千余人。
三個步兵營,每個步兵營編制千人,說是一個營,實際上是一個團的人員以及火力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