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里,別說是其他大臣了,就連宇文化及都稍顯愕然。
要知道,突厥可不是一般小國,而是雄霸漠北的強國,實力非同小可。
當初楊堅為了北疆安穩,亦是調遣重兵,才正面擊敗突厥,為大隋爭取了安穩發展的時間。
雖說那場大戰,突厥確實損失慘重,但他們仍舊有一戰之力,如果突厥真的不堪一擊,楊堅豈會手下留情?
但此刻,楊廣竟然說要覆滅突厥,在場群臣豈能不驚?
感受到群臣躊躇之意,楊廣卻是神色淡然,沉聲道:
“突厥與我大隋乃是世仇,若是不將之覆滅,我大隋永世不能安生。
諸位這般神色,莫非是怕了突厥?”
楊廣的問題,一下子將群臣問住了,他們猶猶豫豫不敢回答。
這要是真承認自己怕了突厥,以后肯定是沒好日子過了。他們可不覺得楊廣是什么心慈手軟之輩。
在楊廣登基之后,別說是尋常大臣了,就算是楊堅遺留下來的老臣,也逃不過楊廣的清算,伍建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伍家滿門都被楊廣斬首,要不是伍云召鎮守于南陽關,肯定是難逃一死。
在這種情況下,誰又敢和楊廣作對呢?
宇文化及雖然沒想到楊廣目標這么大,但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
既然楊廣已經表明態度,他也沒什么可猶豫的,便是當即拱手道:
“陛下英明,微臣也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
突厥先犯我大隋,陛下興兵討之,乃是順應天意,亦是突厥自取滅亡。而今我大隋兵強馬壯,區區突厥,根本不足為懼。”
在宇文化及開口后,楊廣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才是他最想要的答案。
實際上,自從楊廣成功平定伍云召叛亂之后,便是不甘寂寞。
他也想找點事做,建功立業,成就自己千古一帝的威名。
最起碼,他要證明自己不比楊堅差,他是這天下最適合成為大隋之主的人。
包括當初楊廣派遣宇文成惠北上,也有一些這樣的想法。只是他沒想到,機會來得這么快,這么的突然。
雖然在最開始時,楊廣得知消息稍有驚訝,但在群臣趕來的路上,他就已經做出決斷,要趁此機會覆滅突厥。
當初楊堅雖然大勝突厥,卻不曾滅了突厥,始終留有后患。
如果楊廣的計劃順利,從此突厥不復存在,他做到了楊堅沒有做到的事情,天下還有誰敢非議他得位不正?
甚至于,覆滅突厥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楊廣還要做更多的事情。
看到楊廣的反應,大多數大臣都看清局勢,他們沒有考慮太多,便是立刻站出來附和:
“微臣附議,這幾年來,突厥屢次釁邊,簡直視我大隋如無物……”
“臣也附議。”
看著群臣陸續表明態度,楊廣亦是微微頷首,至于那些緘口不言者,楊廣并未太過在意。
他雖然不喜歡這些人,但他知道,在這朝廷之上,終究需要有人維持平衡。
當然了,如果他們實在不知進退,非要招惹楊廣,他也是不會手下留情的。
“除此之外,朕還有一事要宣布。”
見眾人都說得差不多了,楊廣觀察著群臣反應,繼續說道:
“朕打算御駕親征。”
隨著楊廣話音傳來,在場眾人皆是神色呆滯,從這場朝會開始,楊廣的決斷是一個比一個驚人。
對突厥用兵,要將突厥覆滅也就罷了。
可他身為大隋之主,不好好守著老家,卻要去御駕親征,萬一發生什么變故,楊廣出了什么事,那就麻煩了。
意識到這一點后,立刻有大臣站出來,想要勸阻楊廣,卻見楊廣率先道:
“此番對突厥用兵,乃是滅國之戰,不能小覷,朕身為大隋之主,豈能置身事外?
朕為晉王時,也曾掛帥平定南陳,而今親臨前線,穩定軍心,有何不可?
還是諸位覺得,朕是個昏庸無能之輩?”
楊廣一番話,將那些欲言又止的大臣堵了回去,楊廣態度如此堅決,難道他們還真敢說楊廣不行嗎?
就算真是如此,他們也得憋著。
楊廣目光掃視著群臣,低喝道:
“朕為大隋之主,自然要讓大隋更加強盛,讓四方蠻夷臣服于我大隋鐵騎面前,令我大隋國威傳于四方萬世。”
這番話令群臣一陣動容,如果楊廣真的能夠做到這一步,令大隋變得如此強盛,那他們這些大臣,也將名留青史之上。
言盡于此,朝堂上終究無人敢再開口,楊廣順勢問起,可用何人掛帥領兵?
聽著群臣建議,楊廣很快確定了幾個目標,分別是平南王韓擒虎和北平王羅藝。
羅藝雖然鎮守一方,聽調不聽宣,但他終究是大隋臣子,楊廣讓他出兵征討突厥,羅藝自然無法拒絕。
至于靠山王楊林,倒不是無人提及,只是楊廣并不準備調動楊林。
一方面,如今楊林威名太盛,若是讓他繼續建功立業,楊廣也不知該如何處置。
另一方面,楊廣對楊林多少有些忌憚,哪怕他相信楊林的忠心,但將楊林招來,真和他頂起來該如何是好?
畢竟楊林的身份,可是和其他人不同,作為大隋宗親,一生征戰沙場無數,立下赫赫功勛,被楊堅加封為靠山王。
這封號的意思很簡單,楊林就是大隋靠山,只要楊林還在,大隋便不會倒下。
所以楊廣對楊林,肯定不能像其他人那般輕視。
一切商議妥當,楊廣當即下達命令,讓韓擒虎北上靈武,調遣各地邊軍,作為西路大軍,征討突厥外族。
羅藝為東路軍,從北平府出發,側翼夾擊突厥之眾。
而楊廣,則是在關中調動兵馬,他將會親自統領中路大軍北上,麾下有宇文成都等大將,乃是此戰的絕對核心。
雖然現在的楊廣,已經貴為九五之尊,但軍功的作用依舊不容忽視,不僅可以穩固他的位置,更能提高他的威望。
只要戰斗順利,楊廣得償所愿,成功覆滅突厥,那就是百利而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