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有料到,竟會發(fā)生這般變故。
雖然宇文成惠在馬邑郡取得的戰(zhàn)績,確實非同小可,令人難以置信。
但這并不代表,宇文成惠就能輕視突厥,這般肆意妄為。
他就帶著五千人,便這般大膽深入突厥,一旦被突厥發(fā)現(xiàn)蹤跡,必然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這個想法,幾乎是在場群臣的共識了。
哪怕是宇文化及和宇文成都父子,同樣神色凝重,顯然是在擔心宇文成惠。
楊廣仍舊是眉頭緊蹙,低喝道:
“朕真是太放縱他了,竟然這般冒險,他當真以為自己天下無敵了嗎?”
顯然,楊廣是十分看好宇文成惠的,但也正因如此,看到宇文成惠如此沖動冒失,便讓他多了幾分恨鐵不成鋼的念頭。
群臣戰(zhàn)戰(zhàn)兢兢,也不知該如何回答。
倒是宇文成都,他看向楊廣,并沒有猶豫太久,便站出來說道:
“啟稟陛下,末將覺得,成惠他既然主動出擊,那就不可能是自尋死路,必然是有所把握才會這樣做。
為今之計,還是應(yīng)當派人打探消息,說不定成惠在漠北,已經(jīng)取得一定戰(zhàn)果。”
宇文成都自然知道,他的話可能惹得楊廣不滿,但在這個時候,他仍舊是義無反顧的支持宇文成惠。
他們是兄弟,如果他不站出來給宇文成惠說話,還有誰會站出來?
楊廣了解自己這個心腹愛將,雖然有些不滿,卻也不好出言責怪,只得說道:
“如今突厥一方,調(diào)動二十多萬大軍,聚集邊境之地,他只帶了區(qū)區(qū)五千人,更是杳無消息,差距如此懸殊,哪有半點勝算?
就算他避開突厥眼線,但在漠北沒有糧草后勤,又能堅持多久?
由此可見,宇文成惠恐怕是兇多吉少。”
隨著楊廣話音落下,宇文成都的表情卻是變得無比嚴肅,沉聲道:
“啟稟陛下,如今外族陳兵邊境,來勢洶洶,他們意圖犯我大隋,末將愿為先鋒,即刻領(lǐng)兵與之一戰(zhàn)。
若是成惠當真死在漠北,末將自當找出兇手,替他報仇雪恨!”
宇文成都語氣無比堅決,并沒有因為此刻的場景而有半分優(yōu)柔寡斷。
不遠處的宇文化及,看到這一幕一言不發(fā),有些話他確實不好說,但由宇文成都說出來,情況就不一樣了。
楊廣倒不是糾結(jié)這個,因為無論宇文成惠生死與否,他都會全力以赴,征討突厥。
要知道,楊廣此番御駕親征,親臨邊疆,就是為了一鼓作氣覆滅突厥,實現(xiàn)自己建功立業(yè)的目標。
只是因為宇文成惠所為,給此番行動增加了一些變數(shù),僅此而已。
正當楊廣想要開口,卻聽見府衙之外,響起一陣嘈雜聲響。
緊接著,一名士卒快步跑了進來,看到其中楊廣和百官,連忙拱手行禮道:
“啟稟陛下,邊境斥候傳來消息,數(shù)十萬突厥大軍,忽然調(diào)轉(zhuǎn)來了方向,離開了邊境。”
“什么?”
聽得此言,楊廣頓時愣了一下,他的表情有些錯愕,急切問道:
“究竟是怎么回事?”
這士卒趕緊答道:
“突厥撤離得十分匆忙,并不確定是什么原因,但以斥候探查到的消息,似乎是突厥內(nèi)部出了事,他們才會匆忙撤離。”
楊廣下意識瞇了瞇眼睛,這個消息真是太突然了,他方才還想著領(lǐng)兵北上和突厥決戰(zhàn),一戰(zhàn)而定乾坤。
但突厥一方卻突然撤離,這件事太匪夷所思,也太令人捉摸不透了。
沒有廢話,楊廣斬釘截鐵般說道:
“去查,在最短時間內(nèi),查出突厥到底出什么事了,為何匆忙退兵?”
這士卒不敢怠慢,連忙拱手領(lǐng)命而去。
看著士卒離去的身影,群臣皆是小聲議論起來,楊廣口中吐出濁氣,頷首道:
“諸位覺得,突厥到底是意欲何為?”
楊廣可不會覺得,突厥是因為他的到來,所以倉皇撤離。
如果突厥這么畏懼大隋,也就不可能這般肆無忌憚,侵擾大隋邊境了。
再加上這段時間以來,突厥一方聚集這么多兵馬,陳兵大隋邊境,擺明了是想大戰(zhàn)一場,那就更不可能走了。
楊廣雖然自信加自負,但他終究是登基未久,在這些外族眼中,楊廣根本沒有足夠的威望,他們只會心生輕視。
而在場群臣聞言,很快安靜下來。
宇文化及斟酌道:
“啟稟陛下,微臣覺得,突厥調(diào)兵遣將,本就有與我大隋開戰(zhàn)之意,絕不會因為我軍抵達,而輕易撤離。
按照斥候打探到的消息,微臣覺得,可能是那突厥可汗出什么事了,正因如此,突厥內(nèi)部不穩(wěn),才會匆忙退去。
若真是如此,這對我大隋來說,乃是天大的好消息。
一旦突厥陷入內(nèi)亂,我大隋便可趁虛而入,不費吹灰之力將突厥覆滅……”
此刻的宇文化及,并沒有往宇文成惠身上想。畢竟,那可是突厥可汗,宇文成惠才帶了五千兵馬,怎么可能取得這樣的戰(zhàn)果?
雖然宇文化及心中,亦是擔心宇文成惠,但在此刻,他也只能先考慮正事。
果然,隨著宇文化及的分析,楊廣頓時眼前一亮,要是這樣的話,那還真是天助大隋啊!
突厥國力強盛,乃是一方霸主,楊廣御駕親征,也做好了苦戰(zhàn)的準備。
可要是突厥內(nèi)部生變,四分五裂,他就能順理成章覆滅突厥。
不管過程如何,只要楊廣能夠取得成功,那他的功績都將名留青史。
楊廣向來如此,他在意的并非過程,而是最終結(jié)果如何。正如他苦心偽裝多年,最終奪嫡成功,登臨至尊之位那般。
念及此處,楊廣欣然站起身來,他望向在場群臣,朗聲說道:
“宇文愛卿說的沒錯,這些外族如此大動干戈,調(diào)動數(shù)十萬大軍威逼我大隋疆界,就算他們現(xiàn)在撤走,朕也不能善罷甘休。
接下來,朕要親臨邊境,統(tǒng)領(lǐng)大軍殺入漠北,讓突厥付出應(yīng)有代價!
此戰(zhàn),便是突厥的末日!”
隨著楊廣話音落下,不管群臣心意如何,他們都不敢反駁,只能恭敬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