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賞之后,群臣各自散去。
今日的主題就是論功行賞,在封賞之后,也就沒什么事了,自然是各回各家。
宇文成惠和宇文成龍方才出了殿門,便是遇見了羅藝父子。
在羅藝臉上,多少有些詫異之色,他走近宇文成惠,笑著道:
“恭喜銳武郡公了,不過以你之功績,加封郡公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年紀輕輕就能取得這般功績,本王相信日后封王拜相也不在話下。”
包括羅成,也是認真道:
“恭喜成惠兄加官進爵。”
宇文成惠連忙抱拳答禮,說道:
“王爺客氣了,羅賢弟此番亦是封侯,相信以他的天賦,定能擔負起北平府重任,成為我大隋的中流砥柱。”
雙方寒暄客氣一番,羅藝看到宇文化及和宇文成都走來,便是告辭道:
“時間也不早了,我等便先走一步。”
宇文成惠點頭道:
“王爺,羅賢弟,日后我再來拜會。”
——
宇文成惠和宇文成龍,朝著宇文化及那邊走去。
封賞已經下來,宇文成惠稍顯自得道:
“爹,孩兒今日表現如何?”
宇文化及嘴角都快要壓不住了,卻還是一本正經的說道:
“表現還算不錯,就是日后還得多加勉勵。還有成都你,陛下對你們寄予厚望,可不能辜負陛下信任。”
對此,宇文成都一邊點頭,一邊感慨萬分說道:
“如今三弟的爵位,已經在我之上,相信用不了多久,他的實力也將更勝一籌,我宇文家真是越來越好了。”
宇文成惠立刻道:
“大哥這是哪里話……”
三人小聲談論著,宇文成龍則是表現得十分低調,老老實實跟在身后,一句話都不說。
他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自然不會不識趣的去招惹宇文化及。
如今的宇文家,大哥和三弟都是鋒芒畢露,名聲在外,就他這個做老二的平平無奇,一不小心就要被當成靶子。
他在宇文家,當真是如履薄冰啊!
——
群臣皆是離開。
但還有一道身影,仍舊是留在了大殿中。
此人正是楊林。
楊林朝楊廣拱手道:
“老臣拜見陛下。”
楊廣的臉上,則是流露出幾分好奇之色,他打量著楊林,問道:
“不知皇叔從登州府歸來,找朕究竟是所為何事?”
雖然楊廣從未懷疑過楊林的忠心,但他并不喜歡楊林。
因為其他大臣,不管他們是什么身份,楊廣都能夠隨意拿捏他們。
唯獨楊林不一樣。
因為楊林是大隋靠山王,他的聲望遍及天下,同時楊林還是大隋宗室,如果楊廣把楊林怎么樣,必然引起巨大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楊林想要勸諫楊廣什么,縱然不合楊廣心意,也得給幾分面子。
聽得楊廣之言,楊林神色鎮定自若,便是沉聲道:
“啟稟陛下,末將此番前來,正是有一件要事,欲要向陛下請命。
陛下應該知道,山東之患無非二者,其一是山東綠林眾多,不少人上山落草為寇,攔路劫道,禍害百姓。
但是,隨著我大隋近年來日漸安穩,上山落草者也是越發少了。
此為蘚芥之疾,不足為懼。
至于其二,則是登州海寇之患,當年老臣之所以向先帝請命,前往登州府坐鎮,為的就是應對海寇來犯。”
聽著楊林的描述,楊廣的表情頓時變得認真起來,他知道楊林并非閑著無聊,大老遠從登州府趕回來規勸他。
而是真有要事相商。
意識到這點后,楊廣正色道:
“那皇叔有何打算?”
楊林自然不會藏著掖著,他大老遠來大興城,不就是為了當面將自己的想法告知嗎,很快回答道:
“經過老臣這些年的經營,海寇雖然時常侵入,卻不會給登州府造成太大損失。
而在此期間,老臣除了構筑防線,也是令人打探消息,如今對海寇底細,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
所謂海寇,根本便是琉球國之眾,其與倭國聯合,以琉球之地為據點,出兵進犯登州府,搶奪金銀錢糧,擄走百姓……
長久以來,我大隋屢次擊敗海寇,卻無法將之剿滅,正是因為此故。
想要真正平定海寇之患,唯有平定琉球、倭國,才能一勞永逸。否則海寇根基尚在,遲早會死灰復燃,卷土重來。”
楊林講述得很清楚,意思也顯而易見。
這讓楊廣有些意外,他是真沒想到,楊林的目的竟然是向他請戰,要對琉球國和倭國用兵。
看來,這位靠山王也不是保守之輩。
如果要對外用兵的話,那豈不是……
楊廣眼前微亮,他迫不及待道:
“既然如此,那不妨讓朕御駕親征……”
原本楊林神色還算平靜,聽到這句話,瞬間嘴角一抽。楊廣好好的皇帝,不老實在大興城待著,怎么老想著御駕親征?
說句實在話,楊林確實對楊廣御駕親征突厥多有異議。只是楊廣都已經凱旋而歸,他說什么也無濟于事,也就不說了。
但此刻,楊廣還想要親征開口,這自然是萬萬不能。
就這樣,楊林立刻拱手道:
“區區海寇,又何須陛下親征,只要陛下下令,老臣自當身先士卒,為我大隋剿除賊患,令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見楊林態度如此堅決,楊廣猶豫了一下,終究沒有強求。
畢竟是楊林,若是太過分了,指不定會作何反應。
他剛從突厥回來,哪怕他的經歷,要比其他將士輕松許多,仍舊是有些疲憊。
以后御駕親征的機會有很多,又何必急于一時。
于是乎,楊廣點點頭道:
“皇叔說的是,既然如此,朕這次就不親征了,既然皇叔欲要平定海寇,朕便給皇叔便宜行事之權。
若有什么需要準備的,皇叔盡可自行下令,朕也相信以皇叔之能,掃滅海寇不在話下,朕就在大興城等皇叔的好消息了。”
楊林聽到這番話,多少有些無語,他知道楊廣還沒有放棄親征的想法。
可楊廣沒有直言,他也不可能因為沒有發生的事情就和楊廣爭論。
這并沒有什么意義。
而后,楊林又想起一事,他眼中閃過一抹喜色,接著意味深長道:
“那老臣就多謝陛下了,除了出兵之令外,老臣還想向陛下要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