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隋軍的任務便是掃平倭國余孽。
這件事,自然楊林和宇文成惠等人出手,有羅方等太保已經足夠了。
他們各自率領大軍,一路攻城略地,過程十分順利。就算十二太保實力平庸,但被楊林培養多年,又怎么可能是無能之輩?
轉眼就是一個月后。
倭國之事已定,在倭國國王被俘虜,倭國主力大軍團滅的情況下,剩下的各方勢力并沒有掙扎多久,便是選擇了臣服。
或許這其中,還有人心存僥幸,但在如今的局勢下,他們根本沒有與大隋為敵的實力。
而在一切準備就緒后,楊林也是整頓兵馬,將要班師回大隋了。
畢竟楊林可是大隋靠山王,自然不可能一直留在倭國,在掃滅琉球和倭國之后,登州府已無海寇之患。
可以說,楊林此行已經圓滿完成了預定目標,甚至還有所超出。
在最開始的時候,楊林可沒有想到,此戰會如此順利,一鼓作氣蕩盡倭國。
而這,都是宇文成惠的功勞。
眾人登船。
楊林留下羅方等數位太保,在倭國坐鎮,等后續消息傳回大隋,朝廷自然會派遣官員接管此處。
大軍在碼頭登船,朝著大隋而去。
宇文成惠和羅成等人,亦是在一艘戰船之上,這一路的奔波辛苦,可算是能夠歸去了。
雖然最近這一個月,他們并未領兵征戰,但在這倭國,自然是沒有在大隋舒坦。
相較于大隋繁華,這倭國太落后了,根本無法相提并論。
羅成眼中浮現雀躍之色,他對此行還是很滿意的,雖然他的功勞無法和宇文成惠相提并論,但表現也是不錯的。
費了這么長時間,也不算無功而返,等回了北平府,也是值得說道的。
不過此刻,羅成倒是沒有糾結于此,他算了算時間,很快說道:
“成惠兄,可算是能回去了,算算時間也差不多了,等我們回去,剛好能湊上舅母的大壽。”
羅成自然沒有忘記自己到山東的主要任務,就算他因為戰事貽誤時間,羅藝也不會責怪他,但總歸是不太好。
聽得此言,宇文成惠很快點頭道:
“賢弟所言極是,我先前亦是和叔寶兄早有約定,要是耽誤了時間,未免太過可惜。”
二人簡單議論著,這場壽宴他們自然是要去的。
——
又是半個多月后。
在汪洋大海之中,忽然出現了陸地的輪廓,看到那逐漸清晰的海岸線,船上眾人臉上皆是露出興奮之色。
“三弟,我們回來了。”
宇文成龍眼前一亮,他的興奮也是顯而易見。
其實此行征討琉球和倭國,宇文成龍的表現還算不錯。或許是天賦異稟,他對海洋的適應要比其他將士好上太多。
而此刻,宇文成龍之所以如此急切,正是因為此番大戰,他亦是有不小斬獲,功勞比之前大了不少。
相信等楊林的功勞簿上呈陛下,宇文成龍又能加官進爵了。
宇文成龍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可不會和宇文成惠比,去自取其辱。
他現在早已認清現實,有著這樣的大哥和三弟,只要老老實實跟在后面撿人頭,都足以過得很滋潤。
戰船靠近碼頭,大軍井然有序的登岸,在不少人的臉上,都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
這次出海大戰,在場將士壓力極大,哪怕他們熟悉水性,但在戰船上搏殺,感覺仍舊是截然不同。
現在回到大隋,回到了登州府,在他們最熟悉的地方,終于能完全放下心來了。
包括楊林和定彥平兩位老將,此刻也喜形于色,臉上滿是笑容。
接下來,楊林沒有耽擱,便是率領大軍,押送著琉球和倭國的俘虜,前往登州府城。
與此同時,楊林也是派出使者,快馬加鞭帶著他早已寫好的奏報,前往稟報楊廣。
在這路上,有許多百姓得到消息,紛紛前來圍觀。他們看到秩序井然,威勢凜凜的登州府精銳,臉上滿是敬畏之色。
而楊林沒有藏著掖著,在他回來的第一時間,便令人將消息傳了出去。
他就是要讓百姓知道,從此以后,登州府百姓無需再擔憂畏懼海寇,他們能夠安居樂業,過上真正安穩的生活了。
因為楊林很清楚,此間百姓對百姓的痛恨,此前數十年海寇屢次侵擾大隋,若非楊林親自坐鎮于此,這塊土地必將滿目瘡痍。
現在,楊林率領大軍踏平琉球和倭國,也算是替登州府百姓出了一口惡氣,讓他們能夠放下心中的顧慮。
有百姓聚在路旁,他們看著被關押在囚車之中,一路押送過來的俘虜,臉上既有痛恨,也有大仇得報的釋然。
從此之后,那些海外諸國,又有誰敢來與大隋為敵?
一個國家,想要維持安穩和平,那就必須展現足夠的實力。只有實力夠強,才能令人心生敬畏,不敢肆意妄為。
若是實力不濟,那必然被人欺壓,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幸好,現在的大隋日漸強盛,國力與日俱增,先前覆滅突厥,令漠北之地不復戰亂,如今又征討海外,令沿海安定。
如果種種,都是大隋國力的體現。
楊林率領大軍從百姓面前走過,他沒有先將倭國國王等人送到府城,而是以囚車押送,就是為了這一幕。
這是倭國國王等始作俑者,必須承擔的代價,也能讓百姓放下往日痛苦。
昔日的一切,終于是結束了,未來將會是全新的篇章。
這是楊林對大隋,對宇文成惠等人的期待。他們這一代人已經老了,也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
但大隋的腳步不會停止,必將沿著這條路繼續向前。或許未來會變得更加強大,達到更高的巔峰。
不管外面有什么流言蜚語,此刻的楊林對楊廣并沒有什么偏見。
因為就目前來說,楊廣確實做得不錯。
但未來的事情,誰又能夠知道呢,楊林放下心中思緒,繼續向前而去。
又是數日行軍,登州府城近在眼前。
周遭百姓、城中官員皆是出來迎接,眾人高呼,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