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局,”江昭寧親自給林方政倒了杯茶,自己也端了一杯,在對面坐下,語氣變得平和,卻依舊帶著深思,“這寺廟大殿的修繕,具體要多長時間?”
“施工方案確保萬無一失了嗎?”
“那可是省級重點文物,動一磚一瓦都要慎之又慎。”
林方政接過茶杯,放在面前的茶幾上,身體微微前傾,認真地回答:“施工方案是省文物局專家反復論證過的,以搶救性加固和恢復原貌為主,盡可能減少干預。”
“古建三隊有修復類似木構大殿的成熟經驗。”
“只要天氣正常,沒有發現重大隱蔽性結構問題,快則十天,最多半個月即可完成主體工程。”
“后續還有一些細節處理和彩繪修補,但不會影響主體開放。”
“嗯,效率還算可以。”
江昭寧微微頷首,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看似隨意地繼續問道,“那么,修繕完了之后呢?”
“大殿煥然一新了,然后怎么辦?”
林方政被問得一愣神,下意識地回答:“江書記,修繕完后,寺廟肯定煥然一新,安全隱患排除了,文物得到了有效保護,這當然是好事。”
“接下來,自然就是要重新對外開放啊。”
“信眾游客都盼著呢,這也是我們工作的最終目的之一,恢復宗教活動場所的正常功能,也能帶動周邊旅游經濟。”
“我說的是門檻!”
江昭寧放下茶杯,目光如電,直指核心,“那道入門的門檻,你們打算怎么辦?還要定那么高嗎?”
“門檻?”林方政一時沒反應過來,修繕方案里似乎沒特別提到門檻的物理高度問題。
“這個入門門檻,”江昭寧身體微微前傾,手指輕輕敲擊著沙發扶手,每一個字都清晰有力,“我指的是門票!”
“那道把人擋在外面的、看不見卻實實在在存在的門檻!”
“你們打算收多少錢一張票?”
林方政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書記關心的是這個。
他心中迅速盤算著,謹慎地開口:“哦,您是說門票價格啊。”
“這個我們研究過,肯定是恢復原來的價格體系呀。”
“修繕投入這么大,后續維護管理也需要持續投入,門票收入是最直接、最穩定的來源。”
“80元?”江昭寧直接報出了那個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的數字,眉頭不易察覺地蹙起,“我記得清涼寺修繕前就是這個價,比五年前翻了一番還要多。”
“重新開放還維持這個價?”
“林局,你覺得,是不是多了些?”
林方政感受到書記話語中的質疑,立刻坐得更直,開始陳述理由:“江書記,80元的價格,比之前前確實高了不少。”
“但是,請您聽我解釋。”
他掰著手指,條理清晰地說下去:“首先,這次大殿主體修繕預算就是130萬,這還不包括后續的維護費用。”
“這筆錢,雖然財政撥了,只是救急。后續的日常維護費用需要寺廟自身通過香火和門票收入來彌補。”
“我們和清涼寺管理委員會,是有分成協議的,只是執行得不太好。”
“我打算以后將門票收入的35%如數返還給寺廟,用于日常運營、僧眾生活和小型維護。這是硬性支出。”
他頓了頓,觀察了一下江昭寧的表情,見他只是靜靜聽著,便繼續道:“其次,更重要的是我們局里自身的壓力。”
“您知道的,這次機構改革,文旅局和宗教局合并,避免了政出兩門,相互扯皮推諉的局面,但‘吃飯的嘴’也多了不少啊。”
林方政的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無奈。
“財政撥款是按行政編制人頭來的,這勉強能覆蓋在編人員的基本工資。但是,”他加重了語氣,“我們還有大量的歷史遺留問題——事業編制人員!他們的績效、補貼,很大一部分要靠單位自籌。”
“還有更現實的問題:合同工、臨時工!”
“景區講解、票務、安保、保潔、綠化維護……這些一線服務崗位,靠那點撥款根本養不起,全靠門票和旅游相關的經營收入在支撐。”
“清涼寺作為我們縣最重要的宗教旅游景點,是我們即將成立的文旅局重要的‘錢袋子’之一。”
林方政越說越覺得理直氣壯:“您想想,除了按規定比例上交國庫的部分,剩下的錢,要維持這么大一個攤子的日常運轉:水電費、設備維護更新、人員工資社保,特別是非在編人員的辦公經費、宣傳營銷費用……哪一項不要錢?”
“合同工、臨時工加起來上百號人,平均月薪加社保也要兩千七八,一個月就是幾十萬的開銷!”
“這還沒算一些應急的維修、活動的組織費用。清涼寺門票收入是我們預算里非常重要的一塊拼圖。”
“維持80元,已經是經過成本核算、市場調研后相對‘合理’的價格了。”
“再降,局里的運轉真的會捉襟見肘,服務質量也難保證。”
辦公室里陷入短暫的沉默。
江昭寧沒有立刻反駁林方政,他緩緩站起身,再次走到窗邊,望著遠處的清涼山。
林方政的理由很現實,很具體,甚至可以說代表了一個龐大機構最真實的生存邏輯。
錢,確實是繞不過去的坎。
良久,江昭寧轉過身,臉上沒有明顯的情緒,但眼神卻異常深邃,仿佛穿透了眼前的現實,看到了更遠的地方。
他開口,聲音不高,卻像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林方政心中激起層層漣漪:“方政同志,你說的這些困難,我都理解。”
“當家難,柴米油鹽醬醋茶,哪一樣不要錢?”
“機構要運轉,人員要吃飯,這是現實。”
“我們做工作,不能脫離現實。”他話鋒一轉,語氣陡然變得沉重而富有力量,“但是,我們是不是也忘了點什么?”
“忘了我們為什么要把這座寺廟從破敗中搶救回來?”
“僅僅是為了讓它成為一個更光鮮亮麗的‘錢袋子’嗎?”
他踱回辦公桌前,沒有坐下,居高臨下地看著林方政,目光灼灼:“清涼寺,是文化遺產,是古跡,這沒錯。”
“但它更重要的身份,也是普羅大眾的旅游勝地!”
“我們修繕它,最根本的目的,是讓這座承載了千年信仰的古剎重新煥發生機。”
“是讓信眾,讓普通游客能夠近距離感受我們傳統文化的厚重,而不是把它變成一座攔著高門檻、只認錢不認人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