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嚴厲的提醒他:“你自個兒知道就行了,到外面可別瞎咧咧。你被人彈劾不要緊,可別連累太子殿下背個任人唯親的名聲?!?/p>
說著環(huán)顧四周,“你們也是,到外面嘴巴抿緊一點,今時不同往日,在外講話都小心著點?!?/p>
謝五郎笑道:“瞧娘您說的,您兒子我是那不著調(diào)的人嗎?您兒子在家里那是真性情,在外面可精了?!?/p>
其余人也趕緊點頭,表示知道了。
孫氏看看謝三郎,哎呀好怕怕,小叔子變太子后,怎么感覺話都不知道怎么說了,想回去做她的農(nóng)婦行不行?
公孫湛笑道:“也不用這么緊張,沒道理我成了太子,家里人反倒束手束腳。只要不犯什么大錯,我還是能擔得起來的。”
謝五郎立刻哈哈的笑,“我就說嘛,我四哥都是太子了,我還不能在京里橫著走,那多憋屈??!”
被謝大郎再次拍一巴掌,“你是螃蟹啊,還想橫著走,你可別太張揚了,連累了太子殿下,就跟我回宣州種地去!”
公孫湛反倒一點也不擔心,老五看似大大咧咧,但心思清明的很,他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公孫湛吃完飯,要離開的時候,高氏讓顧玖去送。
兩人牽著手,慢慢往外走。
顧玖道:“突然間好不習慣??!”
公孫湛低頭沖她笑,“還跟以前一樣,我就是不在家里住了而已?!?/p>
顧玖嘟著嘴,有些郁悶道:“不一樣了,我都不知道該怎么稱呼你了。叫公孫湛吧,感覺那都不是你。還叫謝湛吧,更不合適。叫你太子殿下,又太生疏。唉,好難哦!”
公孫湛一下子就樂了,“我不介意,你想怎么叫就怎么叫。我上面還有三位去世的皇子,你叫我四哥也行,四郎也行。”
顧玖深深的嘆氣,“大兄弟,這都太俗,我想稱呼獨特一點的。”
公孫湛“撲哧”一聲笑,捏捏她的耳朵,“大兄弟可不行,要不私下你還叫謝湛,我做了快二十年的謝湛,改個姓我自己也不適應。再不行,我覺得叫湛哥哥也挺好?!?/p>
“肉麻兮兮的,這個稱呼應該配上這樣的表情和聲音……”
顧玖拿捏著嗓子和動作,跺跺腳,撅撅嘴,用矯揉造作的語氣道:“湛哥哥,人家不來了啦,你壞壞啦!”
公孫湛在手臂上搓兩下,有些受不了,“算了吧,你還是叫我謝湛吧。”
陸阿牛跟在后面也是抖三抖,從頭皮到腳底板出了一身雞皮疙瘩。
兩人在大門和二門中間的院子正中停下來,公孫湛道:“忙完這段時間,我派人去一趟梧州,找回你祖父和一家人的尸骨,運回祖籍好好安葬。到時候你要不要回去一趟,看著家人下葬?”
顧玖沒猶豫,“回,那畢竟是我的家人?!?/p>
就算沈家人沒給原主多少親情,那畢竟也是家人,家里就剩她和沈舒了,后事她們不在場說不過去。
“好,我在這次進士科里挑個能干的人,出任梧州廣陵縣令,把這件事處理好?!?/p>
先前的廣陵縣令肯定要問罪的,瞞下沈相一家被殺的消息,和成峰沆瀣一氣,得押解進京問罪。
顧玖覺得心里十分熨帖,握住公孫湛的手臂,腦袋靠過去蹭了蹭,“好,你真是太周到了,謝謝你。”
公孫湛笑著摸摸她的腦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做這些都是應該的。你之前對我的幫助更大,我也沒說過謝謝,你我之間,實在不必謝來謝去?!?/p>
“好啊,我知道了?!鳖櫨列Σ[瞇的,踮腳在他臉上親一下。
光天化日之下,雖然沒人偷看,公孫湛實在沒那么厚的臉皮親回來,只是膩歪一陣,才不得不分開。
陸阿牛本來還覺得調(diào)到東宮內(nèi)率任職挺不錯,但這會兒突然覺得也不是什么好活,天天看人家恩恩愛愛,對單身漢身實在是個巨大的折磨。
……
公孫湛離開后,孫氏有些發(fā)愁的道:“咱們家這就算是發(fā)達了,今后咱們都少不了跟那些高門貴婦打交道,想想我這心里都覺得不踏實,萬一不小心說錯話了,被人笑話可怎么辦好?”
張氏難得沒有嗆聲,也是心里有些不安,“大郎,要不咱還回宣州去?跟那些講話都要繞好幾圈的貴婦打交道,真沒村子里的人爽氣,我倒是寧愿回宣州種地。辛苦點累點,起碼活得自在?!?/p>
“瞧你倆那出息!”高氏道:“放心,太子叫了你們那么多年的嫂子,只要有太子在的一天,那些人都不會跟你們?yōu)殡y,頂多背后笑話幾句土包子。那又怎樣,反正也沒人敢說到你們面前,敢說到臉前,就大耳刮子抽她。”
“你們記住,只要你站的夠高,就算你真是土包子,別人也會想方設法的巴結(jié)。把腰板都給我挺直嘍,你們是太子殿下的嫂子,別畏畏縮縮給殿下丟人?!?/p>
又告誡大家:“雖說咱們不能太過于謙卑,但是也不能張狂,不要因為有太子撐腰,一朝得勢,就做那狗仗人勢之輩。成峰一家,就是底層百姓驟然富貴,失了本心,咱們當引以為戒。失意時不自輕,得意時也莫張狂?!?/p>
張氏、徐氏、孫氏三人都忙站起來受教。
謝大郎帶著兄弟們也急忙表示,母親的教導記住了。
徐氏笑著跟張氏道:“知道大嫂和三弟妹覺得拘束,不自在,可是你們想想,孩子們在京城,可以上最好的書院,找最好的先生,交往的也是最優(yōu)秀的人才,在京城長大,對他們將來是不是有很大的幫助?”
“咱們都是做娘的,為了孩子將來好,自己受點拘束算什么?何況這拘束也是暫時的,等大嫂和弟妹適應了京城的生活,就不覺得處處難受了。”
張氏嘆口氣,“弟妹的話有道理,我要回去了,我家小七將來難道還跟我一樣,嫁個莊稼漢,一輩子操勞辛苦?為了我家小七,我聽弟妹的,再難也要慢慢學著適應?!?/p>
孫氏認同的道:“二嫂說都有道理,為了四余和小八,我忍忍。”
高氏點點頭道:“這就對了,你們今后有不懂的,就好好跟著老二媳婦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