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之上,黃巾大敗奔逃。
左豹堵住大營,張牛角隨后趕到支援。
張新步卒死死咬在后面。
萬余黃巾,竟被不到四千漢軍圍在中央。
“放下武器,降者不殺!”
張新見局勢已定,開口招降。
“放下武器,降者不殺!”
漢軍齊聲大呼。
黃巾斗志全無,又找不到主帥,紛紛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荀攸見狀,連忙帶領城中守軍出城,協助接收降卒。
控制住降卒后,張新心情大好,將這邊的指揮權交給高順,帶了幾個親衛,策馬來到張牛角處。
“老牛,許久不見啊。”
近兩年未見,張牛角的兩鬢已經有了些許白發。
“末將拜見君侯!”
張牛角見到張新,十分激動,忙下馬行禮。
“我等拜見君侯!”
黃巾舊部亦是下馬行禮,激動大呼。
“好好好。”張新哈哈大笑,“起來,都起來。”
眾人起身。
張新細細看著這幫老部下。
這些舊部雖然風塵仆仆,但全部面色紅潤,精神奕奕,身形也都壯碩了不少。
看來漁陽的日子不錯。
張新又詢問了一番他們的日常生活。
張牛角一一回答。
忙時種地,閑時操練,風雨不輟。
張新聽完,十分滿意。
張牛角很負責,并沒有讓士卒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女人身上。
隨后,張新又感覺有些不對。
“老牛,你這次帶了多少人來?”
“一千五百。”張牛角道。
“我不是讓你帶一千八么?”張新看向他,“你給我打什么折扣?”
“還有三百人在后面護衛小姐呢。”張牛角解釋道。
“小姐?寧兒?”
張新一楞,隨后皺眉。
“你把她帶過來作甚?我沒讓你帶她來吧?”
“君侯,你忘了么?”
張牛角亦是一愣,“小姐年初就及笄了,你得和她成婚啊!”
成婚?
張新聞言,一時間有些恍惚。
時間這么快的嗎?
當年在下曲陽時,張寧才那么點大,一轉眼都成年了?
片刻,張新說道:“如今青州兵荒馬亂,待我安定了青州,再把她帶過來也不遲,你急什么?”
“不是我急啊。”
張牛角撓頭,“是小姐自己要求的,眼下都快過年了,小姐過完年就要十六了。”
“小姐說,再不嫁人,她都要成老姑娘了。”
張新無語。
十六,放在他上輩子那會,才剛上高中吧?
這就成老姑娘了?
不過,時代不同,他也無法反駁。
早在前漢之時,漢惠帝劉盈就曾有過規定。
女子年十五以上三十以下不嫁,五算。
超過十五歲沒有嫁人的,每年征收五倍人頭稅,以此來逼迫百姓早日嫁娶、生育,增加人口。
到如今四百余年過去,十五而嫁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輕易無法更改。
張新問道:“她現在到哪了?”
算了,來都來了。
漁陽距平原七百里,總不能再把她送回去。
畢竟古代出一次遠門,基本都要折騰掉半條命。
“現下應當到冀州了。”張牛角笑道:“估計再有個七八日就能到了。”
張新點點頭,走進黃巾舊部當中,看向一個舊部,笑著問道:“怎么樣?這幾年在漁陽生了幾個兒子?”
被問話的舊部受寵若驚。
“回君侯,小人這些年生了兩個兒子。”
“不錯嘛。”
張新拍了拍他的肩膀,看向另一人。
“你呢,生了幾個兒子?”
“回君侯,五個!”
這人雙手叉腰,聲音很大。
“你很能干嘛!”
張新哈哈大笑,一起問道:“你們呢?都生了幾個兒子?”
眾人紛紛叫嚷。
大部分人都是二到六個,少數只有一個。
還有些人不知是運氣差還是怎地,全是女兒,此時郁悶的不行。
“君侯!我生了八個!”
突然一個人的聲音蓋住了所有人。
張新頓時愣住。
“臥槽!牛逼啊!”
這些黃巾舊部,是中平三年初被放去屯田的。
現在是中平五年底。
拉滿了算,也就不到三年時間。
三個女人,就算每個都是三年抱倆,且都是兒子,最多也就六個才對。
這人能生八個,肯定是有雙胎。
果然,那人十分自豪的說,自家有兩對雙胎。
“好**!”
張新點贊。
除去女兒,這些黃巾舊部平均一人三到四個兒子。
也就是說,十余年后,他將有萬余忠心耿耿,根正苗紅的心腹。
此刻,張新的心情極好。
“走!我請你們喝酒去!”
黃巾舊部頓時發出一陣歡呼。
張新命他們去收攏一下戰馬,隨后率部向徐和大營行去。
徐和扎下的大營,正好可以當做黃巾舊部的駐地,以及關押那些俘虜的地方。
入營清點了一番,此次徐和帶了大約兩萬余石的糧草,以及許多錢財,看來是做好了打兩個月的準備。
這些錢糧,此刻都便宜他了。
“恭喜牧伯,大勝黃巾。”
荀攸迎了上來,笑道:“此戰牧伯以兩千弱旅,殺的徐和萬余大軍全軍覆沒,待到消息傳開后,日后再行招撫黃巾,想來能夠事半功倍。”
張新笑笑,隨后嘆了口氣,“可惜我兵甲不足,此戰還是傷亡了三百余士卒,若是兵甲足備,我軍何至于有此傷亡?”
從整場戰斗的過程來看,別的不說,若是張遼那半圈的士卒都能有一面盾牌,傷亡起碼能減少一半。
若是能將弓弩之類的全部配齊,或許連百人的傷亡都不會有。
“形勢如此,非牧伯之過也。”荀攸寬慰道:“君侯此戰,無愧名將風采。”
“是嗎?哈哈哈。”張新撓頭。
被荀攸這種人夸,感覺還是蠻好嘞。
清點完物資,張新下令掩埋死者,救治傷員。
同時讓平原太守買了些牲畜過來,在營內殺豬宰羊,犒賞三軍。
正在眾人酒酣耳熱之際,營外忽然來報,太史慈來了。
“子義來了?”
張新眼睛一亮,“快快快,快請進來。”
隨后又覺得這樣似乎不夠禮賢下士,張新改口道:“等等,我親自去迎。”
來到營門外,張新看到了幾張熟悉的面孔。
太史慈,管見,以及......
徐和。
張新十分驚喜。
“子義何時到的青州?”
“回君侯,昨夜剛到。”太史慈行了一禮。
一旁的管見等人亦是行禮。
“好好好。”
張新一把抓住太史慈和管見的手臂,笑道:“我等正在慶功,子義、管見,你們來的正好,走,喝酒去。”
一行人回到帳中。
至于徐和,張新讓人將他先押了下去,好生看管。
現在不是處理他事情的時候。
回到帳中,張新讓人給太史慈和管見加了位置,隨后舉杯共飲。
一杯酒下肚,張新開口問道:“子義如何擒的徐和?來,給我說說。”
太史慈巴拉巴拉。
在接到張新的書信后,太史慈用最快的速度整頓好了水軍,開赴青州。
和張新之前計算的速度差不多,水軍順風南下,只用了不到兩日,便抵達了黃河入海口附近。
隨后逆流而上,速度就慢下來了。
直到昨夜,水軍行到安德附近。
太史慈作為青州人,熟知青州地理,深知若要封鎖黃河,就必須拿下安德。
因為在河北七縣之中,唯有平原與安德靠近黃河。
于是太史慈決定,先去安德看看。
若有機會,便直接拿下安德,若是沒有,那就再去平原。
斥候來到安德,發現城上守軍十分懈怠,便去回報太史慈。
其實也不怪守軍懈怠。
所有人都知道,目前青州只有張新在平原有三千軍隊,正在與徐和對陣。
誰也想不到,黃河上會摸過來一支水軍。
太史慈得到回報后大喜過望,當即命士卒做好準備。
等到寅時人最困的時候,太史慈下令全軍出發。
水軍士卒將平時用來上下船的那些梯子拆了下來,臨時充作攻城梯,扛著梯子就往十余里外的安德行去。
來到城下,城頭上不見一個守軍,全部都在睡覺。
太史慈就這么無比輕松的拿下了安德。
徹底控制住城中局勢之后,太史慈下令,讓麾下士卒頭裹黃巾,不改旗號,假裝城池還沒丟。
隨后派出斥候,去找張新報信,問問下一步該怎么辦。
結果斥候還沒出發,徐和就回來了。
在得知徐和就是賊酋,河北大局已定之后,太史慈干脆親自來了。
“好,很好,非常好。”
張新夸贊道:“子義智勇雙全,有大將之風。”
太史慈連忙表示謙虛。
正事說完,那便是開懷暢飲了。
是夜,大營之內笑聲不斷。
將領們吹牛講趴,士卒們大快朵頤,大口吃肉。
當然,那些黃巾俘虜張新也沒忘了,自家麾下士卒吃肉,也分了一碗湯給他們喝。
暖暖的肉湯下肚,原本惶恐的黃巾俘虜,心中頓時安定不少。
他們作為反賊,失敗被俘,不死已是恩典。
沒想到竟然還有肉湯能喝!
州牧仁慈啊......
次日,張新醒來,命人將張牛角和左豹叫了過來。
待二人來到后,張新說明了一下徐和的事,隨后讓人把徐和帶了上來。
徐和披頭散發,面色憔悴,昨夜顯然是沒有睡好。
來到帳中,徐和冷哼一聲,抬頭上看,長立不跪。
張新也不介意,笑道:“徐和,你看看他們是誰?”
徐和聞言瞥去,陡然瞪大了眼睛。
左豹昨天他見過,但張牛角怎么也在這里?
這人可是張寶的死忠啊!比左豹還要濃眉大眼的人,也投敵了?
張新觀他面色,趁機說道:“徐和,我昨日之言,你可信了?”
“少將軍沒有騙你。”左豹也道:“他確實是在盡力為我等黃巾謀一條活路。”
“徐和!你小子長能耐了啊......”
張牛角脾氣火爆,方才聽聞張新講述昨日之事,早就窩了一肚子的火,此時見到徐和,直接開罵。
一頓輸出下來,含媽量極高。
徐和被罵的一臉懵逼。
不是?張寶真的允許張新投敵啊?
雖然張寶的原話是:立黃天也好,投降也罷,都隨張新,只要能保黃巾活下去便好。
但確實是允許了啊!
張新有可能騙他,左豹也有可能騙他,可張牛角卻是絕對不會的。
張寶在張牛角心中是什么分量,徐和一清二楚。
說一句再生父母一點也不為過。
若是沒有張寶允許,張新想投降漢朝,張牛角絕對是第一個要造反的。
他都說是,那就一定是了。
張牛角罵完,吐出一口氣。
“徐和,我日你先人,給句痛快話,投降不投降?”
左豹也勸道:“徐和,少將軍乃黃巾正統,你既承大賢良師厚恩,何以不為少將軍效力耶?”
“徐和。”
張新也開口道:“你若還是不信,帳外還有不少下曲陽的黃巾舊部,你可詢問他們。”
“寧兒也在來青州的路上,過幾日你便能看到。”
說到這里,張新用期盼的眼神看著徐和。
“現在帳中沒有外人,我也就實話與你說了。”
“我承地公將軍遺志,要為黃巾尋一條生路,沒有賢才輔佐是不行的。”
“卿通曉戰陣,是個難得的人才,又是我黃巾之人,我實不愿殺你。”
“你若愿降,我重用你,若是不愿,我也不為難你,你自己回鄉種地去吧,只是日后莫要再與我為敵了。”
徐和聞言長嘆一聲,雙膝下跪。
“和一介敗軍之將,手握萬余兵馬,卻不敵少將軍兩千之眾,何以能得少將軍如此看重?”
“少將軍既為大賢良師之婿,又幾次三番好言相勸,如此仁慈,徐和又豈是不識抬舉之輩?”
“既蒙少將軍看重,徐和愿降。”
說完,徐和一腦袋砸在地板上,重重叩首。
“老牛,快給他松綁!”
張新大喜。
能得徐和真心投降,河北已定!
張牛角上前,解開徐和身上的繩索。
“我得卿助,如虎添翼。”
張新哈哈大笑,上前扶起徐和。
徐和見張新對自己如此不設防備,心中更是感動。
“和愿為少將軍效犬馬之勞!”
張新微微搖頭。
“現下帳內都是自己人,你叫我少將軍,我不挑你的理兒。”
“出了這個門兒,你說你叫我什么?”
徐和反應過來。
“君侯!”
“哎!”
張新哈哈大笑。
“傳令諸將,帳中議事!”
(來了來了,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