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商議,只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
早在之前書信交流的時候,如何分兵、如何行事,基本都已經定下了。
第一件事,自然是給自己升官......
哦不,按照眾諸侯的說法,這叫便宜行事。
一時間,諸侯們紛紛互表將軍。
不過他們還是要點臉的,沒有直接自稱將軍,而是在前面加了一個‘行’字。
‘行’和‘領’差不多,都是代理的意思。
比如鮑信表曹操為行奮武將軍,曹操又反過來表鮑信為行破虜將軍。
孔伷被表為行建威將軍......
給自己封完官,部將也不能冷落。
接著又是一輪互表。
比如鮑信的弟弟鮑滔、張邈的部將衛茲等等......都被表為了偏將軍、裨將軍等地位略低的雜號將軍。
分贓完畢,眾人又一起聯名,表袁術為司隸校尉。
司隸又稱司州,司隸校尉也可以說是司州刺史。
這樣一來,出兵雒陽的名義就有了。
大帳內頓時喜氣洋洋,眾諸侯互稱‘將軍’,瘋狂商業互吹。
張新作為大漢正統的衛將軍,自然不可能去和他們過家家似的互表,掉了自己逼格。
見此情形,張新內心瘋狂搖頭。
一個自嗨的代理雜號將軍而已,這些人的嘴角都翹到了天上去。
果然成不了大事。
有人歡喜,自然就有人愁。
袁紹坐在靠中間的位置,垮著個批臉。
他不明白。
原本說好的車騎將軍,怎么就變成了行揚武將軍。
正在此時,有士卒進入帳中來報,長沙太守孫堅有信使到,求見張新。
不待張新開口,袁術就迫不及待的開始強調自己盟主的身份。
“請進來吧。”
片刻,信使來到。
趙云上前接過孫堅書信,轉呈張新。
張新打開一看。
孫堅在信中說:先前袁術來信,邀請他到魯陽駐軍。
如今他大軍已至南陽,是應袁術之請,前往魯陽屯駐,還是繼續北上,來河內與張新會師?
若是要來河內,只需張新回信一封,他即刻領軍北上,以報當年舉薦之恩。
“子清賢弟。”
袁術開口問道:“孫文臺在信中說了什么?”
“盟主自己看吧。”張新將信遞給袁術。
紀靈上前接過,轉呈袁術。
袁術看完,有些忐忑的問道:“依賢弟之見......”
孫堅也是個能打的。
說實話,袁術很需要他。
但張新剛剛推舉他做了盟主,若是張新開口要人,他還真不太好意思不給。
“便讓文臺留在南陽,以為盟主之助吧。”張新笑道。
諸侯討董,只有三個人會出力。
孫堅自不必說。
在原本的歷史中,董卓討伐戰完全就是他的個人秀。
曹操和鮑信雖然也出力了,但作用不大,還被徐榮錘了個全軍覆沒。
這也是張新為什么沒有爭奪盟主之位的原因。
沒必要。
諸侯們各自心懷鬼胎,基本上都是出工不出力,完全指揮不動。
別說他了,就連袁紹也指揮不了。
正因如此,袁紹在討董之后名望大跌。
反而是敢于進軍的曹操聲望大漲,吸引了許多人才來投。
這才讓后來的曹操有了和袁紹對抗的資本。
爭奪盟主,贏了,諸侯們不會坐視他收走勝利果實,搞不好還會來一次諸侯討張。
這些黨人掌控輿論,到時候他不得被抹黑成張卓啊?
輸了,他就是個完美的背鍋俠。
當盟主一點好處都沒有,張新可不會去爭。
既然如此,孫堅就不能來河內了。
若讓孫堅前來河內會師,是能加強張新這邊的力量沒錯。
但到時候無論他怎么出擊,都只是一路來,一路去,會失掉許多變數。
董卓只需要專心防御他就行。
而他,也需要面臨來自董卓的絕大部分壓力。
倒不如就讓孫堅留在南陽,既能牽扯董卓精力,還能與他遙相呼應,靈活許多。
“賢弟真是個忠厚人吶!”
袁術聞言大喜。
“皆是為了國家。”張新微笑。
夜色降臨,諸侯聯軍殺豬宰羊,飲酒宴樂,花式互吹。
宴畢,張新回到營中,寫了一封書信,叫來幾個黃巾舊部,讓他們走小路前去雒陽。
董卓聽聞諸侯起兵,早派士卒把守關隘,眼下走大路進雒陽是行不通了。
次日,諸侯們按照商議好的,各自前往自己的戰區。
張新北上河內,屯野王,虎視孟津。
袁紹、王匡亦到河內,屯郡治懷縣,算是作為張新的援軍。
韓馥回冀州,駐鄴城,負責給張新、袁紹、王匡提供糧草。
孔伷屯潁川,威脅轘轅關。
袁術回南陽,與孫堅一同,威脅廣成關。
其余人則留在酸棗,負責取敖倉、威脅滎陽、成皋關。
時代的大幕緩緩拉開。
諸侯們一一告別。
曹操抓住張新的手,熱淚盈眶。
“能勝董卓者,必宣威侯也!還望君侯多多用心,謀劃方略......”
“孟德放心。”張新也拍了拍曹操的手。
“子清賢弟,子清賢弟。”
袁術的聲音傳來。
張新回頭看去,只見袁術正在對他瘋狂揮手。
“孟德,我去一下。”張新對曹操道。
曹操點頭。
張新來到袁術近前,拱手以示尊重。
“盟主。”
袁術的嘴角瞬間咧到了后腦勺。
“什么盟主副盟主的,日后有事商量著來唄,要不你當正的,我當副的也行。”
“好啊。”張新點頭。
袁術垮起個批臉。
“適才相戲耳。”
張新微微一笑,也不再逗他,開口問道:“不知盟主喚我前來,可有要事?”
袁術哪有什么要事?
只不過想要招攬張新而已。
他自覺名高,張新又能打。
言語之間,頗有種‘你我兄弟齊上,焉有一合之將’的感覺。
張新陪他講了一會鬼話,把他哄的五迷三道,隨后表示下次一定,便帶著黃巾舊部,渡河往野王而去。
見張新走了,袁術也帶著紀靈等人,往南陽而去。
袁紹、王匡、韓馥、孔伷等人也相繼離去。
......
陳琳的檄文沒過多久便傳到了雒陽。
他與田楷投了張新之后,便被任命為了將軍府的主簿。
自從劉宏賜了張新開府之權后,他便有了組建兩套班底的權力。
一個是州府的班底,一個是將軍府的班底。
所以張新可以擁有兩個主簿,崔琰是州府的主簿,陳琳是將軍府的主簿,二者并不沖突。
董卓正在宮中狂炫天鵝肉,在看到陳琳的檄文后,驚出一身冷汗,當場就軟了。
當他得知陳琳是張新的主簿后,當場大怒。
“去,給老子把蔡邕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