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一出,眾諸侯一片嘩然,同時心中深深恐懼。
一個董卓就這么難對付了,若是再加一個張新,他們還怎么玩?
要不散伙吧?
眾諸侯紛紛派遣使者,快馬加鞭前來張新處詢問。
最先來到張新營中的,是袁紹使者。
“宣威侯,我奉揚武將軍之命前來詢問,近日傳言君侯欲擊揚武而投董之事,是真是假?”
“董仲穎好手段啊......”
張新心中感慨,“不愧是漢末大魔王,我倒是小覷你了。”
董白的車駕剛入青州,這則流言就立馬傳開。
他哪里還不知道,自己這是中了董卓的離間計了?
把董白送過來,既能為董氏留一支血脈,完成他與張新的約定,又能挑撥諸侯聯軍的關系,一舉兩得。
反正蔡邕還在他手上,倒也不怕張新把董白宰了明志。
不過董卓還是心疼孫女的,估計是怕諸侯們得知消息后派兵截殺,硬是拖到現在才散布流言。
否則這個流言早該傳開了。
“董卓確實將他的孫女送了過來,但我與董卓既未結親,也沒有投靠他,自然不會背叛聯盟。”
張新想了想,還是決定實話實說。
首先,董白是個女子。
在這個時代,因為生育價值的存在,即使董卓罪惡滔天,她一個被牽連的女子,也罪不至死。
其次,張新還有孝道這張大牌。
這是絕對的政治正確。
再者說了,離間計之所以能生效,利用的就是人們之間互相猜疑的心理,與事實的真假與否無關。
中計之前,這是陰謀。
中了計,那就是陽謀了。
張新不是黨人,和袁紹他們本來就玩不到一起去。
董卓既然決定用自己的親孫女來離間,那他否認也沒用。
畢竟前段時間他確實派了車駕去青州,諸侯們一查便知,沒有否認的必要。
倒不如大方一點,以示坦蕩。
使者得了回復,回到袁紹處復命。
其余諸侯的使者也陸續到來。
張新一一告訴他們實情。
孫堅自然是無條件相信。
酸棗的諸侯們得到消息,也松了口氣。
也是,人家的老師還在董卓手里,為了孝道,保一個董卓的孫女也沒什么。
又不是孫子。
袁術無所吊謂,繼續刮他的地皮。
反正張新離他那么遠,影響不到他。
“宣威侯天下英雄,又豈會為了區區一個女子,與天下人為敵?”
曹操不屑的笑道:“董卓此計,不過是為了離間聯軍罷了!”
他看的很明白。
諸侯聯軍中,主戰派的他和鮑信、孫堅已經大敗,短時間內無力再戰。
要說誰能擊敗董卓,那就真的只有張新了。
董卓此舉,無非是想把最后的主戰派孤立罷了。
“只有傻子才會中計!”
曹操大手一揮,下了定論。
又過幾日,袁紹使者再次來到,并且傳書各路諸侯,讓他們一起聯名,叫張新殺董白以明志。
“你以為我是你啊?”
張新直接懟了回去,“你家都被董卓滅了,你還天天在懷縣飲酒作樂,不思進取。”
“老子沒你這么沒心沒肺,我父母都不在了,就這一個老師,當然要想辦法保他性命了!”
“倒是你袁紹,聯軍起兵這么久,你一兵不發,整日就在懷縣拉攏大族,是想干啥?”
同樣的,張新也把這些話都寫成書信,給諸侯們都送了一份過去,讓他們給評評理。
消息傳開,天下人看袁紹的眼神就有點不對了。
對哦!
你天下楷模袁本初,濃眉大眼的俊后生。
人家張新、曹操、鮑信、孫堅,都進過軍了。
就連張邈也出過力。
董卓都把你老袁家都給屠了,你咋一點動作沒有?
身處鄴城的韓馥得到張新書信,心中愈發忌憚。
從渤海來時,袁紹麾下不過萬余兵馬。
如今王匡幫他,又有各路豪杰不斷投奔,此時他麾下的兵馬已經超過了五萬之數!
袁紹的聲勢日益浩大,而韓馥卻因為要給聯軍籌措糧草,收獲了無數罵名。
算上張新,河內大軍將近八萬,酸棗那邊也個有十余萬。
即使河內,兗州本地也有糧草,但二十多萬大軍,每日所費甚巨,根本不夠。
韓馥為了這二十多萬大軍的糧草,大半年來,他幾乎把冀州的地皮都刮了一層。
“再這樣下去,冀州姓韓耶?姓袁耶?”
韓馥心中驚疑不定,開始偷偷減少給聯軍輸送的糧草。
“張新小兒欺人太甚!”
袁紹收到張新書信,勃然大怒,“好!你不是說我不進兵嗎?那我就進給你看!”
過了兩日,王匡領著兩萬大軍來到孟津,就在徐和的前軍大營邊上扎營。
表面上,王匡聲稱是來助戰。
實際上袁紹給他的命令是,找個機會干張新一票。
先前因為張新,袁紹丟了盟主之位。
如今張新又以書信斥責他,就差直接指著他的鼻子罵他不孝了。
這讓他怎么能忍?
王匡軍到后,不思渡河擊董,反倒是每日派遣斥候,就在徐和大營附近轉悠。
張新收到消息,召荀攸前來議事。
“王匡如此行事,怕是董卓的離間計已經成了,不知公達可有良策?”
他現在倒也不怕王匡。
可若是將來出現擊董的機會,他這邊進軍擊董,王匡那邊反手捅他屁股,那就麻煩了。
可他也不能率先挑起內斗,把王匡給干了。
“嫌隙已生,明公只能修書袁紹,好生安撫,緩緩修復了。”
荀攸搖搖頭,“攸別無良策。”
修書安撫?
張新搖頭。
就算拋開副盟主的身份不談,他也是衛將軍。
堂堂衛將軍,去向一個太守低頭?
就算他愿意為了討董大業吃點虧,以袁紹的尿性,估計也不會買賬。
正在此時,士卒來報,張遼求見。
“文遠怎么來了?”張新心中一驚。
張遼負責統領后軍,如今親自前來,難道是糧草出了問題?
“快讓他進來。”
少頃,張遼來到,匯報情況。
果然,袁紹那邊不給糧了。
鄴城的糧草,需得先過懷縣,再從沁水輸送到野王。
如今袁紹斷他糧草,這是準備要翻臉了啊!
“明公!”
荀攸連忙說道:“糧草乃大軍命脈,明公當速速派遣使者,去與袁紹交好,讓他發糧!”
張新低頭,沉思不語。
他在太行山邊上還有個糧倉呢,倒是不急。
“明公!”
荀攸見他不說話,再次喊道。
“公達。”
張新看向他,微微一笑,“你說董卓費了這么大的勁,是不是就是為了今天這個局面?”
荀攸一愣,“明公的意思是......”
“我欲將計就計,還請公達為我參詳。”
張新巴拉巴拉。
荀攸聞言大駭。
“明公!此計太過險峻,只要一著不慎,就是滿盤皆輸,還請明公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