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初平四年的新年漸漸過去,混亂已久的長安朝廷開始逐漸恢復正常運轉。
一道道征辟令從長安發出,去往各地。
各地名士陸續趕赴關中,填補官吏空缺。
在張新的主持下,一批批西涼兵領了退伍補貼之后,被組織送往河東屯田。
這些人到了河東之后,將由戲志才負責管理。
戲志才來了一趟長安,進宮面圣,謝恩之后,感激涕零的拜別張新,上任去了。
終于......
終于能夠一展胸中抱負了!
戲志才的眼中燃燒著熊熊斗志。
與此同時,青冀二州的屯田兵領了賞賜,各自回家。
大批尸位素餐,不好好加班的摸魚官員,也被張新一并清退。
百官見張新是來真的,不敢再混日子,一個個的都認真了起來。
朝廷上下的風氣為之一肅。
各部門的官員雖然精簡了許多,但辦事效率卻提升了不少。
在張新的瘋狂壓榨下,朝廷僅僅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將先前積壓年余的政務處理完了。
當然了,代價就是,每名官員在這個正月,都瘦了好幾斤。
“老典,老典。”
張新將案上做完批示的竹簡丟進箱中,看著空空如也的桌面,開口問道:“后面還有嗎?”
“沒了。”
典韋的臉上有著一絲欽佩。
看看咱家的主公,就是厲害。
朝廷積壓了這么久的政務,僅僅月余時間就處理完了。
“終于把活干完了。”
張新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
“接下來干啥呢?”
張新走到堂外看了看天色。
大白天的,還沒到去找董白玩耍的時候。
“那就去找大侄子吧!”
張新令典韋備好車駕,入宮求見劉協。
寢宮內,劉協坐在案前,看著張新給他送來的書籍,只覺得眼皮十分沉重,小腦袋一點一點,仿佛隨時都能睡著。
張讓見他這副模樣,眼中露出一絲心疼之色。
“陛下。”
一名宦官走了進來。
“大將軍求見。”
“他怎么又來了?”
劉協瞬間就不困了,眉目糾結半晌,長嘆一聲。
“宣吧......”
張新進殿,行禮。
“臣張新拜見陛下。”
“姑父來了啊。”
劉協強迫自己堆出一個笑容,“免禮。”
“讓翁,賜座。”
“謝陛下。”
張新落座。
劉協小心翼翼的開口問道:“不知姑父今日進宮,所為何事啊?”
“臣今日已將朝廷積壓政務盡數處理完畢......”
張新巴拉巴拉,將那些政務所說的事情大致講了一下。
劉協心中松了口氣。
不是來查作業的就好。
雖說他現在很怕看到張新,但見張新不僅將朝中事務處理的井井有條,效率還賊高,他的心里還是很高興的。
無論怎么講,這大漢江山還是他老劉家的。
有這等能臣在朝,實乃幸事。
“姑父真乃我大漢之棟梁也!”
劉協開口笑道:“這段時間,姑父辛苦了,朕得賞你。”
“姑父想要什么賞,盡管說來,朕無有不允!”
“此乃臣分內之事也,不敢求賞。”
張新表示了一下謙虛,隨后話鋒一轉。
“可若說臣真有什么想要的,那還真有一件事,希望陛下應允。”
“姑父請說!”
劉協將胸膛拍的梆梆作響,“朕一定辦到!”
“君無戲言?”
張新看著劉協。
“君無戲言!”
劉協點點頭,心中有些疑惑。
張新尊重他,他很高興。
可朝廷現在都在張新手里握著,人家想要什么,完全可以自己去拿。
他方才說的什么無有不允,其實也就是一句場面話而已。
有什么事是非得他這個皇帝點頭同意的?
“那臣就說了。”
張新臉上露出一個天真純潔的笑容。
“臣想請陛下勤加學習,爭取早日親政。”
劉協臉上的笑容瞬間僵住。
“朕,朕知道了。”
劉協強壓心中煩躁,勉強一笑。
“大,大將軍放心,朕一定努力學習。”
張新見劉協連姑父都不叫了,心知目的已經達到,臉上露出一個欣慰的笑容。
然后他就開始考校劉協的功課。
劉協支支吾吾,回答的前言不搭后語。
張新見狀,臉上露出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什么‘先帝欲興大漢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宇內紛亂,關中疲敝......’之類的話就都出來了,說得劉協面紅耳赤。
“大將軍教訓的是,是朕荒廢學業了。”
“陛下是君,臣是臣。”
張新板著臉糾正道:“豈有臣下教訓君上的道理?”
“是朕失言了。”
劉協只覺得自己坐在這里,如坐針氈,如芒刺背。
渾身上下,哪哪都不舒服。
“還望陛下日后謹記‘勤勉’二字。”
張新嘆了口氣,“臣就先告退了。”
“姑父慢走啊。”
劉協聽聞張新要走,心中長舒一口氣。
“讓翁,替朕送一送姑父。”
張讓伸出手來。
“大將軍,請吧。”
張新跟著張讓離開。
“朕被國賊欺凌了那么久,就不能享受享受嗎?”
劉協突然暴跳如雷,拿起案上的竹簡就往地上砸去。
“學學學學學......”
“學個屁!”
坐在角落里的起居注史官瘋狂搖頭,蘸了筆墨,就開始記小本本。
張新欺負完大侄子,心情極好。
張讓落后他半個身位,臉上堆笑。
“大將軍,大將軍。”
張新看向張讓。
“讓公有話請講。”
“大將軍。”
張讓開口勸道:“陛下壓抑日久,如今好不容易得以脫困,正該好好舒緩一段時間。”
“大將軍讓陛下勤加學習,這自然是沒錯的。”
“只是大將軍如此逼迫,奴婢怕會適得其反啊......”
“讓公說的這叫什么話?”
張新不滿道:“睜開你的眼睛看看,現在這天下都成什么樣子了?”
“是我逼迫陛下學習嗎?”
“是這世道!”
“陛下若不學習,將來如何興復大漢?”
張讓知張新說的沒錯,便沒有再出言反駁,只是心中有點心疼劉協。
他還是個孩子啊......
張新出了宮,心情愉悅的往大將軍府而去。
剛到門口,就有一名小吏迎了上來。
“明公,汝南太守曹操遣使前來,正在正堂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