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比較連貫,兩章一起發)
“豫州百姓之意,我已知之?!?/p>
張新淡淡一笑,“只是朝廷事務并非我一言可定,子和遠道而來辛苦,就先下去休息吧。”
“我會在朝會之時,與諸位大臣商議此事。”
張新這話說得合情合理,曹純找不出任何問題,只能行禮告退。
待曹純走后,張新將荀攸、沮授、郭嘉、賈詡等人召了過來。
“都議一議吧?!?/p>
張新簡單的將事情說了一遍。
“這豫州刺史,該不該給?”
眾人將目光投到了荀攸身上。
他是老資格,正牌軍師,論資排輩,該是他先發言。
“明公?!?/p>
荀攸也不推辭,拱手道:“下官以為,不該給?!?/p>
“怎么講?”張新問道。
荀攸起身,走到張新身邊低語道:“昔日討董之時,明公表面看似嫌棄曹府君,實際內心卻對他頗有忌憚,下官說的可對?”
張新也不否認。
“公達洞若觀火?!?/p>
“下官雖看不出來曹府君有甚特別?!?/p>
荀攸繼續低聲道:“但以明公的識人之能,對其都有忌憚,想必其亦有過人之處?!?/p>
“既然如此,如今他不得勢,于明公便是一件好事?!?/p>
“明公若將豫州刺史給了他,豈不是自己給自己造了一個對手出來?”
沮授、郭嘉都用好奇的眼神看著荀攸。
有啥話是不能當著我們的面說的?
這么神秘?
賈詡閉目養神,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
“公達之意,我已知曉?!?/p>
張新微微點頭,看向沮授。
“公與,你怎么看?”
沮授收回好奇,拱手道:“臣以為,可以給。”
“哦?”
張新來了興致,“還請公與詳言?!?/p>
“豫州之地,天下之中,素來富庶?!?/p>
沮授整理了一下思路,“如此膏腴之地,自會引得心懷不軌之徒心生覬覦?!?/p>
“袁術以眾敗,其心必不甘,陶謙外慕聲名,內非真正?!?/p>
“曹操勢弱,明公若不給他大義,一旦袁陶聯手,兵入豫州,百姓再陷戰火之中?!?/p>
“兗州凋敝,孫策無法出兵援助,我軍新定長安,亦是鞭長莫及。”
“到那時,三方混戰,生靈涂炭,恐非明公所愿見到?!?/p>
張新點點頭。
荀攸、沮授二人,一人是從將來掃平天下的角度出發,認為不該給。
給了,會增加將來統一天下的難度。
一人是從百姓的角度出發,認為該給。
不給,豫州的人口錢糧打光了,將來重建還要花費大力氣。
張新想了想。
“若我令......算了。”
張新說到一半,自己搖了搖頭。
如果以朝廷的名義讓劉表支援曹操,那就是四方混戰。
百姓更苦了。
張新將目光投向郭嘉。
“奉孝以為呢?”
“稟明公?!?/p>
郭嘉笑道:“臣也以為,可給。”
不待張新詢問,郭嘉接著給出理由。
“如今明公入朝輔政,手握大義,號令青、冀、司三州之地。”
“幽州劉虞、兗州孫策,明公亦可隨時調動。”
“荊州劉表,又是漢室宗親?!?/p>
“且不說天子的圣旨調不調得動劉表,但以曹操的境地來看,豫州之地,已處于朝廷的包圍之中?!?/p>
郭嘉侃侃而談,“在這種情況下,他要豫州刺史,顯然不是為了不自量力,想與明公爭雄?!?/p>
“依臣之見,他不過是想要個名義,立些功勞,將來好賣個價錢罷了......”
張新聞言眼睛一亮。
郭嘉的這個角度倒是清奇。
不過仔細想想,倒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小黑胖子在前期,至少是在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前,那可是個妥妥的漢室忠臣。
如今自己手握天子,掌控朝政,與曹操的私交也算不錯。
在漢室忠臣曹操的視角里,自己應該和他是同一邊的。
既然如此,他想要豫州刺史,那就很有可能不是為了割據一方,而是為了立下功勞,搏個封侯拜將。
況且剛才曹純不也說了么?
曹操平靖豫州之后,就打算卸任了。
他為什么要卸任?
得了功勞,入朝為官么.....
張新越想越是心動。
袁紹已經死了,孫策又是他徒弟。
若是曹操能再為他效力......
以他如今的勢力,收拾陶謙、袁術、劉表之流,還有什么難度嗎?
張新深吸一口氣,強制自己冷靜下來,看向最后一人。
“文和以為如何?”
賈詡睜開眼睛。
“臣以為,不當給?!?/p>
“為何?”張新連忙問道。
郭嘉和賈詡都是擅長把握人心的高手,這二人出現了截然相反的意見,其中肯定有問題。
賈詡突然沉默不語。
張新立刻明白過來。
賈詡的理由,大概是會得罪到沮授或者郭嘉,因此他才不說。
這老東西真是成精了。
四個謀士,兩個覺得該給,兩個覺得不該給。
二比二。
到了張新該決斷的時候。
張新心中略微思索了一番,開口說道:“此事容我細細思之,諸位先回去吧?!?/p>
“哦,文和留一下?!?/p>
荀攸、沮授、郭嘉三人起身行禮。
“臣等告退?!?/p>
待三人走后,張新開口問道:“文和現在可以說了吧?”
“臣以為,長史所言,袁陶兵入豫州之事,與給不給曹操豫州刺史,并無太大關聯?!?/p>
賈詡解釋道:“若二人真的要來,明公即使給他豫州刺史,百姓也一樣要受苦難?!?/p>
“相反,明公若不給他大義,則將來掃平天下之時,便能少一阻礙?!?/p>
“至于郭侍中所言,將豫州賣個好價錢......”
賈詡呵呵一笑,“明公大勢已成,將來若想要豫州,自取便是,何需他人來賣?”
“讓他們爭,讓他們斗,等他們為了豫州之地,斗個你死我活之際,明公再行出兵?!?/p>
“到那時,取豫州便是易如反掌?!?/p>
張新恍然大悟。
果然,姜還得是老的辣。
當然了,這也不是說沮授和郭嘉不行。
只是各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罷了。
沮授想的是,讓曹操整合豫州之力,抵抗可能到來的袁術陶謙。
如果他們真的來了,曹操有足夠的力量應對,可以減少不少損失。
若不來,將來朝廷收回一個富庶穩定的豫州,總比一個破破爛爛的豫州要好。
而賈詡想的是,不管袁術陶謙來不來,反正不能讓你曹操舒服了。
不來,將來收回豫州的時候,不會有什么太大的阻力。
來了,就讓你們打。
你們打的越起勁,張新收復豫州就越輕松。
相比于沮授,賈詡的策略則更偏向于將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
張新思索片刻,心中已經更傾向于賈詡和荀攸的主張了。
“文和既能指出問題所在,可有良策教我?”
“此事易爾?!?/p>
賈詡撫須微笑,“曹操,豫州人也,明公大可以此為由拒絕?!?/p>
“他不是要剿匪么?”
“明公便委一將軍之號給他,讓他出兵剿匪?!?/p>
“至于豫州刺史一職,明公可于朝中選一名士擔任,用以掣肘制衡。”
“文和此計甚妙!”
張新大喜。
依照賈詡之言,既能滿足曹操出兵剿匪的愿望,也能避免他在豫州一家獨大。
至于‘豫州百姓’的請愿?
派個名士過去,就能堵住大部分人的嘴。
畢竟曹操可沒有張新的實力。
想要效仿張新,出任本州長吏?
朝中大臣不會同意的。
“文和既獻此策。”
張新看著賈詡笑道:“不知可有賢才舉薦于我,出任豫州刺史?”
賈詡拱拱手。
“人事任命,明公自決即可?!?/p>
“不愧是賈詡,確實謹慎?!?/p>
張新心中感慨了一句,站起身來。
“文和費心了,就先回去休息吧?!?/p>
賈詡起身行禮。
“臣告退?!?/p>
待賈詡走后,張新重新坐下,心中思索著豫州刺史的人選。
此次任命豫州刺史,為的是制衡曹操,因此不能用他自己的人。
得在朝中名士里選一個和曹操不對付的。
“孔融現在好像在隴西當太守吧?”
張新嘿嘿一笑,“要不把他弄過去?”
在原本的歷史中,孔融因為得罪了董卓,被便派去黃巾肆虐的北海國做了國相。
孔融作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名望太過高絕,董卓根本不敢殺他,只能希望他死在青州黃巾的手中。
然而由于張新的存在,青州黃巾早已平定。
孔融雖然還是一樣得罪了董卓,但北海國那么安全的地方,就不符合董卓的要求了。
因此孔融就被董卓丟到了隴西去當太守。
隴西緊鄰金城,就在韓遂隔壁,境內漢羌雜居,十分混亂。
顯然,董卓是希望韓遂或者羌人把他干掉。
說來也奇怪。
像孔融那么嘴臭的人,竟然在隴西那塊地方,好端端的活到了現在。
張新入主朝政之后,不少和孔融關系好的大臣,都與張新提過,希望他重新征調孔融入朝。
涼州那地,實在是太危險了。
甚至就連蔡邕也說過這事。
只不過都被張新以‘羌蠻粗俗,不知禮儀,孔隴西為圣人孫,正好教化’為由給否了。
像孔融這種出身名門望族,自恃身份又嘴臭的人,張新可不想與他同朝共事。
打不能打,罵不能罵,殺又不能殺。
就讓他在邊疆老老實實的待著吧。
然而現在要制衡小黑胖子,張新一下子就把他給想起來了。
歷史上這貨可沒少罵那小黑胖子。
“呃......不對。”
張新突然想起來了。
孔融是魯國人,也是豫州治下,做不了豫州刺史。
“嘴臭孔不行,還有誰呢......”
張新愁眉苦臉,突然靈光一閃,豎起一根手指,臉上露出了智慧的表情。
“誒,邊讓這人不錯啊......”
歷史上曹操最恨的三大噴子,邊讓、孔融、禰衡。
孔融做不了豫州刺史,禰衡現在年紀還小。
邊讓就很合適嘛!
一來,他是兗州人。
二來,他也做過九江太守,有治理一方的經驗。
別管他的實際能力行不行,有這份資歷在,通過任命的問題就不大。
再者說了,他越無能,就越符合張新的利益。
正好孫策前幾天來送賀表的時候還吐槽了,他在兗州天天被邊讓噴,已經快受不了了,想問問張新這人能不能殺。
現在好了。
邊讓出任豫州刺史,既能制衡曹操,又能讓好徒弟不再挨罵,還能讓他去罵小黑胖子。
簡直就是三贏。
心中計議已定,張新露出了一個輕松的笑容,拿著小皮鞭就找董白玩耍去了。
日月輪轉,很快就到了五日一次的朝會時間。
劉協坐在龍椅上,雙目無神。
張讓開始走流程。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p>
張新出列。
“臣張新有本奏?!?/p>
劉協的雙眼恢復了一些神采,看向張新。
“大將軍請講。”
張新巴拉巴拉,把曹操申請做豫州刺史的事情講了一下。
他不給歸不給,流程還是要走的。
“大將軍?!?/p>
朱儁聞言立馬出言道:“下官沒記錯的話,曹孟德是豫州沛國人吧?”
曹操當年也在雒陽做過幾年官,尤其是杖殺蹇碩叔父之事,讓百官對他印象深刻,知名度頗高。
“對啊?!?/p>
張新點頭。
“本州人如何能為本州長吏?大將軍豈不知國法耶?”
朱儁心中得意。
可算抓到黃巾小兒的辮子了。
“太尉之言有理。”
張新將豫州百姓聯名的事說了一下。
“不妥不妥?!?/p>
淳于嘉也表示了反對,“如此有違國法?!?/p>
“還是大將軍開了個壞頭?!?/p>
朱儁抓住機會開噴。
“所以我不是只做了幾個月冀州牧就卸任了嘛......”
張新委屈巴巴,“既然二位都認為此事不妥,那就否了唄。”
“嗯?”
朱儁有點意外。
黃巾小兒今天怎么這么好說話?
“否了吧?!?/p>
淳于嘉點點頭,“此事可一不可再二,否則地方會有割據之危。”
三人達成一致,小黑胖子的豫州刺史木有了。
“不過......”
張新話鋒一轉,“豫州境內如今匪患叢生,確實也需要一刺史統籌調度。”
朱儁聞言正欲開口,卻聽到了淳于嘉的聲音。
“不知大將軍可有賢才舉薦?”
“誒,懂事?!?/p>
張新心里滿意的點了點頭,微微一笑。
“我意舉薦兗州名士邊讓出任豫州刺史,不知司空、太尉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