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抵達桐過之后,先是讓馬超帶領大軍于城外安營,隨后帶著于夫羅和部分親衛,進入城中。
桐過長見他帶來五千多騎,大喜過望,一邊派遣小吏臨時征集民夫,協助漢軍安營,一邊將縣中的存糧全部貢獻了出來。
“趙將軍。”
桐過長領著趙云來到糧倉,“縣中存糧盡皆在此,大軍可盡管取用!”
“縣君好意,云心領了。”
趙云笑著拱拱手,“此番出征,大將軍早有安排,我大軍糧秣充足,用不上貴縣之糧。”
“這些糧食,還請縣君留著,以備不時之需吧。”
“還得是朝廷的王師吶......”
桐過長感動的都快哭出來了,和趙云互相推辭了一番,又問起收復并州之事。
張繡能看出桐過百姓的期盼,趙云自然也能看出。
不過,在張新的計劃中,桐過這個地方,必須是要握在手中的。
桐過雖小,人口也只有幾千,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略要地。
從這里出發,往西北方向再走幾里地,就能進入平坦的河套平原。
往北,可以沿著黃河支流,進攻云中郡。
渡過黃河,只需往西南方向行數十里,便能抵達南匈奴的單于庭美稷(iì)。
東南方向,走過一段山路后,就是武州長城。
再往南是樓煩。
樓煩,是羊腸倉的出口。
可以說,只要守住了桐過,就守住了太原西北方向的大門,也打開了進攻河套平原的入口。
因此趙云面對桐過長的期盼,給了他一個肯定的回答。
“啊呀,啊呀......”
桐過長大喜,當即令人準備酒肉,欲要犒賞三軍,好好招待趙云等人一番。
“并州百姓困苦。”
趙云婉拒道:“值此非常之際,縣君大擺宴席,勞民傷財,似有不妥。”
“王師遠道而來辛苦,鄙縣自當一盡地主之誼。”
桐過長再次邀請,“如若不然,豈非傷了大軍士氣,墮了朝廷威嚴?”
“大將軍早有安排,大軍士氣無需縣君操心。”
趙云再次拒絕,“朝廷威嚴,也不在這一頓酒肉。”
桐過長三請。
趙云見和他說不通,索性直接搬出軍法。
“縣君莫非是想試試大將軍的軍法么?”
桐過長這才作罷,同時心中感慨。
“久聞大將軍威名,今日見其麾下兵將,軍紀如此嚴明,方知其何以能夠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這時馬超已經安排好了大軍駐扎事宜,入城找到趙云,前來復命。
趙云順勢召集眾將議事。
桐過長也被一并叫了過來。
他在本地日久,熟知附近的地理,大軍當如何行進,還需向他詢問一番以為參考,再做決定。
前套平原的地形并不復雜,北邊是陰山山脈,南邊是黃河。
中間的平原一馬平川,只需沿著黃河以及各處支流,便能抵達其他縣城,找到在各處游牧的匈奴人。
一番詢問過后,趙云讓桐過長先行退下。
“下吏告退。”
桐過長行禮退下。
他知道,后面的事情已經和他無關了。
趙云看向于夫羅。
“單于,依你之見,我軍當如何進軍?”
于夫羅當然是想直接殺到美稷,攻破單于庭,奪回鳥位。
但他的心里也清楚。
張新是不會允許他這樣做的。
他也沒法這樣做。
于夫羅之所以被逐出匈奴,不得歸國,究其原因,還是他爹羌渠對匈奴部眾的壓榨太狠,導致他們紛紛反叛。
羌渠被殺之后,匈奴人共立須卜骨都侯為單于。
須卜骨都侯只做了一年單于就死了,而且還沒留下合適的繼承人。
在這種情況下,匈奴人寧愿單于之位空懸,以老王代行國事,都不愿意迎接身為羌渠之子的于夫羅,或者是呼廚泉回來繼位。
由此可見,羌渠造的孽到底有多大。
在這種情況下,縱使于夫羅殺進單于庭,奪回鳥位,整個并州三十余萬的匈奴部眾,也一定會群起而攻之!
張新不可能為了他,起傾國之力,和整個匈奴決戰。
沒有張新的支持,他光憑麾下這三千部眾,拿頭去打三十萬匈奴?
只拿云中、定襄兩郡,對張新好,對于夫羅也好。
一來,兩郡背靠陰山,正對黃河,有險可守。
二來,于夫羅不動王庭,也能給他自己一定的緩沖時間。
王庭那邊,肯定會等到秋季過后,再來找他算賬。
如今剛剛春末,他還有足足半年的時間,可以用來拉攏兩郡部眾之心,增加自己的力量。
要是直接把王庭給端了,其他部眾肯定馬上就來干他!
這就像漢人王朝一樣。
你吃他幾個邊郡,他不會太過在意,而是會做足準備再起兵。
可你若是直接把都城端了,那各地的勤王大軍還不得發瘋似的來啊?
三來......
漢軍可以通過羊腸倉、樓煩、武州、桐過這一線,給他源源不斷的輸送補給。
即使最終戰敗,也能方便跑路。
于夫羅心中思緒飛快,臉上堆起笑容。
“趙將軍,依小王愚見......”
于夫羅巴拉巴拉。
趙將軍,你這話可算是問對人了。
哥幾個平時喜歡貓在哪里,我最清楚了!
于夫羅說完,嘿嘿一笑。
趙云看向張繡和馬超。
“單于之言,爾等以為如何?”
兩小只對視一眼,點了點頭。
“單于之言,甚是妥當。”
“既然如此......”
趙云拍板決定,“大軍明日休整一日,后日出兵!”
“將軍。”
馬超聞言遲疑道:“我大軍行進月余,春雨綿綿,道路泥濘難行,士卒多有疲憊。”
“只休整一日,怕是不夠。”
“不如多休整幾日,待士氣充沛,再行進軍不遲。”
“是啊是啊。”
于夫羅聞言附和道:“眼下已是春末,再過幾日就不會下雨了。”
“將軍不如等雨停了再進軍吧。”
張繡想了想。
“俺也一樣!”
“兵貴神速。”
趙云搖搖頭,“大軍來到,匈奴人就算再無防備,數日時間,也足夠他們得到消息了。”
“打仗,哪有不疲憊的?”
“戰機稍縱即逝,我軍豈能因些許疲憊,貽誤戰機?”
“若讓云中匈奴得到消息,做足準備,我大軍豈不是徒增傷亡?”
“我意已決,不必多言,后日出兵!”
三人對視一眼,抱拳應諾,各自回去準備。
趙云待三人離去之后,提筆寫信,將這里的情況說了一下,派人送去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