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貴妃聲音里都能聽出來她想掐死壽貞公主。
一個生母被廢,皇兄成逃犯的公主,被禁足了還不安分,敢傷她女兒,趙貴妃后悔自己太仁慈,容壽貞公主活到現在,以至于女兒知道有身孕之日,就動胎氣見紅。
要是她女兒肚子里孩子有什么閃失,她一定剝了壽貞公主的皮。
趙貴妃上前,跪下求皇上。
皇上得知宣寧公主腹中孩子差點保不住,也是雷霆震怒,“將壽貞公主貶為郡主,杖責二十大板,身邊助她逃出寢宮的宮女杖斃!”
但這樣還不夠。
沈挽道,“父皇,壽貞公主比宣寧公主年長一個月,如今宣寧公主出嫁,有了身孕,壽貞公主還未許配人,該給她挑門親事了。”
皇上不是沒想過把壽貞公主嫁出宮,但挑來挑去都沒合適的人選,就擱置了。
沈挽道,“父皇日理萬機,給壽貞公主選駙馬的事,不如就交給趙貴妃吧,讓她選幾個合適的,您來敲定,趙貴妃執掌鳳印,這原也是她分內之事。”
皇上看向趙貴妃,“如此也好。”
趙貴妃盤踞心口的怒氣頓時就消了大半。
敢傷她女兒,她一定會給壽貞公主,不,壽貞郡主選門好親事。
皇上罰了壽貞公主,壽貞公主下半輩子都落趙貴妃手里了,趙貴妃憂心女兒,沒有多留,就告退了。
走的時候,還和沈挽示了個好,偌大一個京都,最要交好,最不能得罪的就是清寧公主了,太子都得排清寧公主后頭。
現在的日子是趙貴妃不敢想的,在蕭懷瑾認祖歸宗之前,趙貴妃過的是戰戰兢兢,奪嫡爭不過成王,但她和宋皇后這些年沒少爭斗,一旦成王坐到那個位置,她和四皇子還有靜安伯府都沒好下場。
沒想到就在她寢食難安,夜不能寐的時候,天上掉下來個宸妃,還外帶一雙龍鳳胎。
這對流落在外的皇子公主背后的勢力大的驚人,蕭懷瑾一回京就逼的成王喘不過氣來。
她和宸妃都不曾打過照面,四皇子和蕭懷瑾更沒有結仇,靖北王世子一拉攏,他們就直接倒向了蕭懷瑾。
她能執掌鳳印,四皇子將來能做個閑散親王,富貴到老,已經是老天爺在厚待他們了。
彼時已經是用午膳的時辰,這邊趙貴妃退下,那邊公公進來,安公公就問皇上,“皇上,午膳已經準備妥了……”
“傳膳吧。”
難得兒子女兒都在,吃頓團圓飯。
蕭懷瑾往膳桌那邊瞅了一眼,他如今的地位和妹夫差不多了,不知道用膳的時候,他需不需要坐妹夫那位置……
嗯,蕭懷瑾這么想,但沒有缺心眼的宮人敢把凳子往那里放。
那是駙馬爺的專屬位置。
皇上坐下,拿起象牙筷,把魚肚子處的肉夾到沈挽碗里。
沈挽道,“多謝父皇。”
皇上給沈挽夾菜,一碗水端平,也給蕭懷瑾夾。
只是兒子就夾的隨意了,兩大根魚刺外加一小塊魚肉,在去蕭懷瑾碗里的路上,魚肉還掉了,就剩兩根魚刺了。
皇上甚至都沒注意到,放他碗里了。
蕭懷瑾,“……”
不想給他夾菜可以不夾的。
這夾兩根魚刺,讓他怎么吃?
蕭懷瑾看自家父皇,自家父皇在給妹妹夾菜,壓根沒看他。
倒是安公公快憋笑憋瘋了。
皇上是女兒奴,誰在清寧公主面前都得要嘗到失寵的滋味兒。
沒人能例外。
蕭懷瑾默默把兩根魚刺嗦了一口,扔盤子里。
然后御書房里就有了讓宮人笑抽風的一幕。
皇上給沈挽夾菜,那是夾到碗里。
給太子夾菜,那是把菜夾起來,太子起身,彎腰遞盤子過去接。
皇上對太子,有點父愛,但不多。
還是得妹夫料事如神啊。
果然他多往父皇跟前湊湊,過了那陣稀罕勁,父皇就不稀罕他了。
妹妹十天半個月才進宮一回,之前身子重了,甚至幾個月都沒法進宮一趟,父皇惦記的緊,遠香近臭,一點沒錯。
一頓飯吃的其樂融融。
當然了,其樂融融的只是皇上和公主,太子除外。
某太子覺得等妹夫回京,他們兩都得到一旁吃去了。
一頓午膳,吃了小半個時辰,沈挽實在吃不下了,才歇了筷子。
這邊剛吃完,外面小喜子進來,“皇上,右相有要事稟告。”
“宣。”
皇上起身坐到龍椅上,沈挽想著要不要出宮,后宮不得干政,朝堂上的事,她不便聽。
但她要出宮,皇上肯定讓蕭懷瑾護送她回去,但朝廷上的事,蕭懷瑾得知道。
這一猶豫,右相就進來了。
右相沒覺得沈挽不能聽,直接稟告皇上,“皇上,有成王、宋國公還有慶王他們的消息了……”
皇上的好心情,聽到這三人頓時就灰飛煙滅了。
皇上臉色沉似水,“不惜一切代價,朕要看到他們的項上人頭。”
右相面露難色,“怕是不容易……”
皇上頓時不悅。
右相忙道,“他們躲到北越,投靠北越三皇子夏侯奕了。”
“果然——”
蕭懷瑾開口。
沈挽看向他,皇上和右相也望著他。
蕭懷瑾道,“妹夫離京之前,就說他們極可能去北越投靠夏侯奕,還特地交代兒臣,若他們真去北越了,北越極可能會利用他們激怒父皇,讓兒臣勸父皇不要中計。”
慶王給皇上戴綠帽子,皇上絕不允許他們幾個活著。
但他們逃到北越去,要抓他們不容易。
如今寧朝和東梁打了大半年了,勞民傷財,北越顯然是想借此機會加入戰局,寧朝應付東梁雖有余力,但沒法同時迎戰北越。
要真氣頭上不管不顧,寧朝就危險了。
這也是為什么這時候有蕭韞和慶王他們行蹤的原因。
蕭懷瑾道,“妹夫說,藏到北越的成王和宋國公等人極可能是假的,在兵臨城下要北越把人交出來之前,需得派人去暗查,至少要查半年……”
“妹夫還說,只要父皇忍這一時,到時候能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要北越把他們送回寧朝,交給父皇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