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應該感謝咱們這一界的某一只“蝴蝶”或某一些“因子”的善行義舉,讓這一界的地球與平行時空木子易的地球出現了歷史脈絡的偏差。
簡言之,感謝讓我們這些小角色中的絕大多數都躺平了2012,以至能茍到現在。
對岸另一個地球上的人們,2012顯然沒能熬過去。
十年后,那顆星球躺下一半人口。
注意,是躺下,不是躺平。
當然,木子易的記憶信息里,他的那個中國災難死亡的人數相對全球的比例不算多,因為國人懂得互助。
有體制的互助和自發性的互助共同發力。
那另一個中國的第一個10年是因何減員也挺多的呢?
老死,不生。
一旦不生,那就是凈減員。
因何不生?
我看了一下他的記憶信息,簡單總結為:
生養孩子,沒給人們帶來快樂、帶來成就感,卻帶來了負擔、痛苦感。
在木子易的記憶信息中,將其歸因于教育出了問題。
但不是數理化沒教好,是德育出了問題。
父母的快樂和成就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考第一,考前十名,而是懂得感恩、善良自律、能自強自立。
所以他才反復強調,那一界地球的偉大意識調研了人類孩子的道德水準。
結果善惡參半、生死一線,觸發了宇宙法則中的生滅規則或生滅之道,人類文明開啟了末日考驗。
他們從2012年開考。
不知道我們是不是也會開考,又從何時開考,或者是已經在考。
下面是另一個地球上,木子易既作為考生又作為監考者的一些記憶:
人們說浩劫,一般是指巨大的災難,歷史上火山、地震、洪水,傷亡人數眾多一般都可稱為浩劫。
但這種浩劫出現,常局限于一市一地或一省。
末日浩劫,則不同,它是在末日考驗的基礎上疊加,影響的范圍也更廣,更大。
這十年我們究竟如何渡過的考驗,下個十年我們又將如何面對可能的浩劫?
中國人是最有發言權的,因為從一國的損耗比例來看,中國人基數大但比例更小。
為什么?
因為中國人更容易相信善,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孕育了這個民族對善的終極信仰,一朝喚醒,生機勃發。
其次伊斯蘭教眾也相信善,穆罕默德教化有功,伊斯蘭教眾對**至善堅定不移,友善互助,歷久彌堅。
所以,當生滅之道降臨,中國人與伊斯蘭教國家在經過短暫的錯愕、疑惑之后,最先以兄弟之邦,守望互助。
原因無他,生滅之道,化身下界,指點善源,別無他圖。
歪門邪道、偽神假佛,乃至一切虛妄魔念的外在表現是什么?
不勞而獲,乃至不老而獲。
所以,當王漢、陳浮他們當初勸我出世的時候,問我需要點什么,我當時一愣,然后認真思考了一下。
此刻的凡人木子易,需要點什么呢?
別墅?現在這100平米,我兩天拖一次地,干的都不情不愿,再大累死,免談。
美女?齊齊整天指揮我干著干那,好在熟能生巧,已經習慣成自然,換包工頭,太煩。
更重要的是,所謂佛在心頭坐,我擔心萬一起了離婚的念頭,下一步大概率是出家,而不是換美女。
豪車?太費油,也太費司機。我現在一想到吃的是地球母親的血肉,吃飯都是光盤,你讓我使勁兒燒油,我不太舍得踩油門。我時常經歷魔劫,開豪車還擔心刮了蹭了,太費心神,至于司機,我就是個草民,請什么司機,所謂眾生平等,神魔不強迫我,我也不好強迫別人。
金錢?這個可以有,但我只要所付出勞動的正常收入所得。“錢之道”我都悟出來了,就別拿這個來禍我了。
別管我腦袋里是不是正經歷魔劫,只要我正常上班沒耽誤事兒,那就要正常發工資。我燒腦寫書,一邊做飯一邊找靈感,一邊拖地一邊構思,一邊被齊齊嘮叨一邊敲鍵盤,這么辛勤耕作,總要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劃重點,給金蘋果的不要。錢這個精靈,夠用就行,若家人善德不夠,有害無益,遺禍子孫。
地位?按心魔惑亂我的念頭,生滅之道化身下界,我只要冷眼旁觀,完成使命,死后大小是個神靈。人間界還有比這更高的地位嗎?就算魔念為虛妄,我還有伊諾兒說的“能量種”呢!
所謂人生苦短,我死后估計有大把的歲月,趁活著的時候,抽時間多陪陪這一世的父母,多陪陪老婆孩子,不香嗎?
美食?海鮮少吃,曾經痛風過;肉少吃,壞了兩顆牙,塞牙;酒,不喝了,心臟受不了;煙,不抽,小時候就慢性支氣管炎;茶,喝多了,胃不舒服??紤]半天,竟然無福消受,而且開始魔劫我有段時間直接沒胃口禁食,差點把自己折騰死,后來雖說緩過來了,但少葷多素卻成了習慣,除非跟同事一起聚餐,眼看大家剩下,怕浪費勉為其難多吃點,往往又讓自己顯得有些尷尬!
衣著?衣服、鞋,難道不是應該合身、合腳就行嗎?皮鞋已經很少穿了,可憐剝皮的生靈。古人說“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還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我過去衣著樸素主要是沒錢,現在腦袋里全是道理,更不在乎了。
當時,王漢眾人見我認真思索的樣子,其實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唯恐我奢求太高,出個難題。
然后,我當時提了唯一一個要求:一切照舊。
我出世之后,不論文明不善,末日終結,人族覆滅,還是文明改善,末日救贖,天下大同。
我與這一界的關系,一切照舊。
我該去買菜的買菜,老板該收多少錢收多少錢。
我若觸犯黨紀國法,國家該怎么處罰就怎么罰。
我若違反企業規章,企業該怎么辦理就怎么辦。
同樣:
之前我是個小百姓,之后我也只做到小百姓。
之前我是個小組長,之后我也只做到小組長。
之前我副業寫作文,之后我副業還是寫作文。
之前我是農民之子,之后我若失業還是農民。
我本人的才能有限,且大道托付、時刻磨礪,精力有限,小百姓、小組長、老農民干好了一樣修善、證道、自渡。
至于順天應人,或許能略有功德,那跟才能、才干必須分開算,這一點要有自知之明。
所謂德才兼備,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關鍵在人。在于人能認清自我,開闊心胸,基于未來和下一代做抉擇。
這即是善,即是求真理。
對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清醒認知,懂得德才兼備,唯才是舉、唯才是用,懂得退位讓賢,且,甘之若飴,能付之行動,此亦稱為德。
然后是才,才能,才干。
假如我是一名技術骨干,我的領導年過40歲,他感覺自己的身體、智力、甚至創新、開拓能力走下坡路,一些決策力跟不上技術革新的速度,也跟不上年輕人與時俱進的新思路,這時候的他功德深厚、但才干下滑。
那么他心甘情愿,準備退位讓賢,就會按照德才兼備的標準,在德的基礎上,唯才是舉,唯才是用,把合適的,下一代德才兼備年輕人,扶上馬送一程。
至于我,我認可這樣的老領導,只要我德才兼備,才干突出,自然有被認可提拔的一天,有好好干的信心。
當然,也可能永遠就是個技術骨干,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所謂一山更有一山高。
一個才干比自己高的同事甚至后輩年輕人存在或不斷出現,這個團隊才能進步,才會進步,才可能水漲船高。
最直觀的就看從電報、電話到智能手機、AI的快速迭代更新,人們對手機不斷刷新的良善愿景促成了日新月異。
當然,我理解才能和才干還是有些區別的。
才能,只說明一個人有才華、有干某事的潛能、可能。他經過努力干成了,叫才干。
比方說,招聘面試大學生,其實評估的是才能。而大學生進來工作幾年,公司決定要提拔他,評估的是才干。
更要注意,在這個過程中,有一種念頭若冒出來,要及時自查自糾捻滅它,它叫做嫉妒。
這個念頭的源頭,叫羨慕,源頭是清澈的,是個人抉擇不同,導致清濁有別、道路分岔、人生不同。
一種表現為“我要是能怎樣…….也能怎樣……….”
一種表現為“我要是他那樣…….也能怎樣……….”
兩字之別,兩種念頭,兩種結果。、
前者:羨慕,奮斗,進。進的善果,就算沒追上別人,你也進步了。別人再拉你一把,你比自己跑要更進一步。
后者:羨慕,嫉妒,恨。恨的惡果,你拖住了別人,別人想干掉你。你拖住了一群人,眾望所歸托幽冥干掉你。
談了德才兼備,再談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其實有一位先賢就曾把這兩者一體感悟,稱為“格物”,即窮究事物的道理,廢寢忘食,終有所得。
那位先賢王陽明曾對著竹子格物,窮究其理,雖略有遺憾,但其大道領悟也足以傲視古今。
其領悟所得即為“格物致知”,悟得“格”就是“正”的意思,格物解作“為善去惡”,“致知”即一直精進,達到真正的“良知”。
更可貴的是,他提出了知行合一,即所謂“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光喊知道了不行,干了才是真知道、真行、真成功。
當然也略有遺憾,其未悟得之處在于雖然勘破了“物”的表象,“為善去惡”的道理直接超脫了物本身,但低頭再著眼于物,著眼于竹子本身,窮舉了竹子無數用途,每種用途又都有其價值,結果即感其用途無窮無盡,又分不清那種用途能使竹子功用最大、讓竹子亦感此生無憾。
即物盡其用,只悟得物“近”其用,只能接近此物的最大、最多功用,但未悟透竹子多少種用途為盡,或者哪一種用途才是最有價值。
我個人理解,先賢遺憾之處,簡言之在于“物盡其用”,如何用才能算盡善盡美。
在我看來,先賢所以未悟透,緣由該在這個“盡”字之上。
何為“盡”?
“盡”字,考古字形可追溯至商,千年傳承,累世解讀,今人解其意為:上方有手,手中有刷,下部是食器,表示刷洗食器的意思。洗刷干凈即為“盡”,所以后人又稱“盡,器中空也”,吃完飯刷鍋,一干二凈、完、沒有了。
而我觀此字,兼具生滅之義,今人已做滅解,我今另做生解,或能解先賢悟道之遺憾。
“盡”字,本源字義或可解作:上方有手,下部是食器,但手中卻不是刷子,乃是“黍”即“善糧”也,以手存黍米在儲物皿中,待未來或后人取用,此即為生之要義。
物盡其用,當物用能做到利后人,才真的稱“物盡其用”。
再回到先賢王陽明所格物之“竹”,其諸般用途,可有“利后人”之“盡”用處?
我現以竹為題,試舉一例。
今人家有兒女者,諸般困擾,其中或有三條:
其一,為“知道了”;其二,為“我還小”;其三,為“不勞而獲”。
所謂“知道了”,為人父母者總有體會,你千叮嚀萬囑咐,需要如何如何,該干什么什么了,然后孩子或敷衍、或干脆、或煩躁、或純屬條件反射,答一句“知道了”,然后不干、不行、不動。非等到家長三催四請,乃至不惜惡言惡語相向,拳打腳踢伺候,孩子們有的才不情不愿動動,有的直接炸刺起毛爆發。
所謂“我還小”,人間法對未成年人向來寬厚,這本無過錯。然國法寬一,家法寬二,長輩寬三,孩子自己就能寬四。一句“我還小”或“他/她還小”,結果寬過了就成了松,“寬四”就松松垮垮向“官司”、“關死”滑落,“四”成了“死”。我反思癥結在“小”字上,怎么算“小”,何時起孩子犯錯也要自擔罪過。
所謂“不勞而獲”,縱觀古今,就是這四個字,使人壓迫人、人剝削人、**害生靈,諸般惡念惡行罄竹難書。伴隨科技進步、文明演變,尤其道德信仰滑坡,一旦一代人把“不勞而獲”的惡習被慣成常態,那就是壓倒本次文明、壓垮眼下這一代未來的最后一根稻草。再疊加AI的巨大推動力,孩子們有死無生。
然后,我們就拿一根竹子,用來“格物”、用來“正”心,用來“為善去惡”,把它物“盡”其用,把它利后人。
大家可以跟自己孩子說,你已經不小了,幽冥界已經開始拿小本本記錄你的表現了。
幽冥界怎么評估孩子大小,判斷一個孩子該不該拿小本本開始登記表現的呢?
給孩子取一根適合的細長竹竿來,把細端切削成鋒利的矛尖。
可以拿著竹竿去敲打熟透的果實,能敲下來,能自己摘撿水果,自食其力,餓不死,那你不小了,剝或洗隨意。
可以舉著竹竿,裹上面團、松膠,去粘知了。能自己粘住知了,自食其力,餓不死,那你不小了,炸或炒隨意。
可以投擲竹矛,去人工湖、漁場,去叉錦鯉。能自己叉住鯉魚,自食其力,餓不死,那你不小了,煮或烤隨意。
可以做到這三件事兒的普通孩子,孩子和家長都不要再騙自己說“孩子還小”了。一個普通孩子具備了這三種能力,不論你們怎么認為,也不管你們有沒有去叉魚、粘知了,幽冥界都會開始記錄功過得失。
當然,沒人希望自己孩子成為特殊,但如果前緣已定,命運關上了某扇門,自然會另開某扇窗,人生自有緣法。
于是,這根竹竿就這樣“正心”、就這樣物盡其用“利后人”了。
這根竹竿會告訴孩子,“知道了”就要“立刻行動”,否則樹上的知了,就是你可能的未來。
你看,它老是“知了”、“知了”的大聲叫,卻趴在樹上一動不動,它不動,但別在同伴已飛走了,它就成了獵物。它再不動,就會被突然冒出來的竹竿給粘住,想動卻動不了,最后不論炸或炒,都很凄慘。
這根竹竿會告訴孩子,“我還小”不能拿來糊弄自己,糊弄家長了,因為小不小有了標桿。
你看,有了竹竿,就有了標桿,有些孩子就沒辦法故意裝糊涂,繼續掩耳盜鈴,給自己犯錯找借口了。因為你的同齡人能自食其力,能拿竹竿去敲果子、粘知了、叉錦鯉,所以你不愿意也仍會被記小本本。
這根竹竿會告訴孩子,“不勞而獲”只是表面光鮮,如果不自食其力,最后結果都不太好。
你看,人工湖里的錦鯉,一個個不勞而獲,被人喂養的肚大腰圓,有些還表面光鮮靚麗,真可謂錦衣玉食。那么,既然全靠別人養活,別人有需要,例如讓孩子練練叉魚、烤魚技能,那錦鯉死的就不冤枉。
這根竹竿還告訴孩子什么呢?
知了、錦鯉,都是不勞而獲,知了是靠吸食別人的心血,錦鯉是靠別人恩賜喂養,不勞而獲下場都不好。
知了,錦鯉,都是貪得無厭,別的同伴都適可而止,及時警醒,飛走了、游走了,貪得無厭留下都不好。
知了,錦鯉,都是知了不行。知道危險了、知道錯了、知道別人都行動、改善了,知道了不行動都不好。
如果遇到諸如天災**、火山地震,你錦衣玉食、不勞而獲依靠的家人都遭難了,你啥都不會你怎么好?
可見,只要有一個孩子,因為一根竹竿受益,能讓他自己未來能活下去,這根竹竿就算“物盡其用”了。
當然,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單靠一根竹竿或一根竹竿的道理,做到物盡其用“利后人”肯定是很勉強的,所以才要很多根竹竿,很多跟竹竿這樣的道理,一起物盡其用“利后人”,竹子、知了、錦鯉、甚至小本本,就是要讓孩子信善,信道理,有未來。
有點扯遠了,繼續回到王漢、陳浮他們當時松了一口氣,然后興高采烈的發動宣傳機器。
再然后,之前說過了,世道人心一盆冷水把大家潑個透心涼。
王漢、陳浮等大家開始都有些措手不及,后來慢慢反思,也就釋然。當時大家忽略一點,太倉促了,少了鋪墊。
我與伊諾兒的往事、伊諾兒的神秘身份、一群外星人跟我的交往,以及我與上帝武裝,與M國華生眾人在臺島的恩怨糾葛,王漢這群專業人士心里跟明鏡一樣,可就因為太明白,太以為常識了,忽視了普通人其實一無所知。
即便我為了警示世人,多年前通過讀書網站發表了《陌生女友》,結果一樣石沉大海,連一朵浪花都沒驚醒。
當然,神靈提前布局的諸多預言多少起了點作用,但科技發展助長了人類的自大,再加上有些神靈墮落、信仰不善,讓人世間的信念、信仰、宗教都岌岌可危,那還能指望跨越歷史長河的幾條預言發揮多大作用?
最直觀的表現是,有些宗教原本神造人,即想表達神偉大、又表達人特殊的教義,現實直接把神的善沖不見了,只剩下人特殊,特殊到宇宙生靈都該跟人類差不多,可能只比人類丑點的地步。
這跟有些宗教宣揚的神照著自己的樣子造了人,如出一轍。人照著自己的樣子造了外星人。這不是瞎扯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