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鏡靜如今才八歲,當(dāng)然不可能立刻就嫁給李可。
所以到底什么時(shí)候嫁,這也是個(gè)問題。
“陛下,若是公主答應(yīng),那你打算什么時(shí)候?yàn)槲覀z舉辦婚禮?”
此時(shí)……
孫貴妃已經(jīng)帶著朱鏡靜回去了,然而,李可卻仍然還留在大善殿之中。
朱元璋也是道:“你此前不是死活不同意?”
李可道:“臣有說不同意嗎?臣說的分明是,不漂亮的不要。”
朱元璋便回道:“再怎么樣,也要等鏡靜十六歲吧。”
這李可可等不了。
回道:“那得等到猴年馬月去。再等八年,這都洪武九年去了。臣的意思是,下一年,或者是下下年,你就把公主許配給我。”
朱元璋聞言:“……”
直接便無言以對。
李可道:“早點(diǎn)完事,早點(diǎn)確定名分好。”
朱元璋看出李可的著急,便也好奇地問道:“那你倒是說說看,你為何要這般著急?”
李可便道:“主要是臣覺得,八年時(shí)間太長了,而且誰知道在這期間,你會不會反悔了?”
“八年時(shí)間,足以改變很多東西了。”
“到時(shí)候陛下你多少歲?”
朱元璋本不想告訴他,但看他老盯著自己的,只好道:“八年后,朕四十八。”
李可便道:“你看,你都四十八了,古往今來,皇帝都是越老越糊涂,越老越昏庸。你知道這八年意味著什么?若是放到貞觀二年開始算起,八年,長孫皇后都去世了,魏征都說李世民,陛下最近越來越聽不進(jìn)去群臣的勸諫。”
“誰知道八年后陛下你還是不是一個(gè)明君?搞不好都成昏君了。何況八年后,公主長大了,難免心思就會不在臣的身上,搞不好她就喜歡上別的人都有可能。”
“那臣今日所問的話,就沒有意義了。得八年后,再重新問一次。”
李可自顧自地說著話,絲毫沒有發(fā)現(xiàn),朱元璋此時(shí)青筋都已經(jīng)是暴起。
李可是第一個(gè)敢在他面前說出他八年后說不定早就成為昏君的人。
不過貌似對方所說的話,又挺有道理。
“你說皇帝都是越老越糊涂、越老越昏庸?此言何意?”
李可回過頭,感覺到對方言語中的怒氣,便道:“臣說的,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你看一手創(chuàng)造大唐盛世的李隆基,如果在開元盛世之時(shí),他就駕崩了,那這妥妥就是千古一帝的級別,只可惜,到了后來,年老昏庸,甚至還昏到了搶自己兒子的王妃。”
“再比如說李世民,貞觀十年以前,妥妥的明君,自打長孫皇后去世以后,也開始聽不進(jìn)群臣的諫言了,這人啊,便是如此,越是年紀(jì)大了,就越是執(zhí)拗固執(zhí),貪圖享樂,對很多良善的話,都開始聽不進(jìn)去。”
“陛下如今之所以能勵(lì)精圖治,無非就是大明剛剛開國,北邊也還有蒙古人還沒有消滅,國家制度,國家法律、禮儀等,還有很多東西都還沒有完善,可等個(gè)八年后,等一切都安定下來了,就是陛下,我看也怕是難逃變昏。”
說到這,李可也是重新朝著朱元璋看了回去,道:“當(dāng)然,陛下您也不用生氣!畢竟今日就算是李世民站在這,臣也會這么說。臣不是針對陛下,臣是針對古代,乃至今后的所有皇帝。”
“還有就是……臣其實(shí)還有一個(gè)私心。”
“什么私心?”
李可便湊了上去,道:“陛下你把公主許配給我,那我就可以住公主府了,公主府每月還有固定的祿米,甚至還會有皇莊,節(jié)日額外賞賜那些臣都不說了,因而這現(xiàn)在給,跟八年后給,那意義完全不同好吧!這得差了多少石祿米?那就算是傻子都會算這筆賬!”
朱元璋也是明顯怒了,“那意思就是說,你是為了錢,所以才想盡快娶公主了?”
這跟那些貪官污吏,又有何區(qū)別?
這小子!就該拖下去直接砍了。
李可回道:“那倒也不全是。主要臣也喜歡小孩子,親手把公主養(yǎng)大,多有意思,等公主都長大了,那臣豈不是虧了八年跟公主一起玩的時(shí)間?”
朱元璋的腦子都差點(diǎn)就被燒掉。不禁心想——這數(shù),還能這么算的?
李可又道:“而且公主早點(diǎn)出嫁八年,也能拿到更多的祿米跟賞賜,陛下你如今肯定不會給公主發(fā)祿米吧?臣這是為臣跟公主盡早謀劃我們夫妻二人的共同財(cái)產(chǎn)。這豈是單單為了臣自己一人?”
朱元璋聽完后便道:“那朕不允。”
李可也是回道:“那公主我也不要了。”
朱元璋額頭青筋都露了出來。
“來人啊!”
李可:“等等!”
李可直接打斷施法。
隨后道:“圣明的陛下,就不能滿足臣這么小小的一點(diǎn)請求?我給陛下規(guī)劃今后大明的治國方向!讓大明治隆唐宋,武功遠(yuǎn)邁漢唐!”
朱元璋方才原本想找人來把李可拖出去砍了,不過聽到了‘治隆唐宋’,‘遠(yuǎn)邁漢唐’以后,立馬又感興趣了起來。
只見朱元璋眼神微瞇,嘴角微微勾起一絲玩味的弧度,“什么是‘治隆唐宋’,‘遠(yuǎn)邁漢唐’?”
李可便道:“就是讓陛下的文治,比唐朝跟宋朝都繁盛,武功,比漢唐都要打得遠(yuǎn)。在唐太宗以前,天下百姓稱頌的只有文景二帝,在唐太宗以后,被稱頌的就是唐太宗,而今后,世人將會稱頌陛下。”
那朱元璋得好好地聽聽。
“你先說說,朕姑且先聽聽。”
李可便道:“臣要是說了,萬一陛下你食言怎么辦,不過……臣倒是可以先與陛下說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
朱元璋此時(shí)此刻都不由得正襟危坐了起來,開啟了認(rèn)真聽的模式,“那你說。”
李可便道:“唐以前,皇帝都與世家貴族共天下,宋,皇帝是與士大夫共天下,元,皇帝與包稅的商人、地方豪強(qiáng)共天下,那么臣想請問,陛下今后的大明,打算想要與誰共治天下?”
就這么簡單的一道問題。
卻是直接就把朱元璋給問住了。
一來他學(xué)識低,可能第一時(shí)間,都不知道李可在說什么。
二來,就算他反應(yīng)過來說的是什么,可問題的答案,他依舊是很難給出來。
他總不能說,我朱元璋打下來的天下,為何要跟你們共治?
可似乎不跟別人一起共治,又真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