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去往當值的路上。
剛剛從馬車上下來踏入皇城不久,李可的身后便響起了一道聲音。
“前面的可是中書左丞相的得意門徒?”
一聲熱絡的打招呼的聲音,也是使得正趕時間的李可也不得不向聲音發出的身后望去。
只見在黑黢黢的凌晨里,一個一看就是一臉的奸相之人,便走了上來。
身上穿著紅色官服,明顯官級比李可的要大得多。
至于是幾品,倒還真不清楚。
李可閑暇的時候,也有問過翰林院的張尚賢張典籍,這大明不同品級的官員都穿什么顏色的衣服。
張典籍也跟他說了,一到四品穿緋紅,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像他們這種八品、九品的,就穿綠袍。
有一說一,綠袍難看倒也不算是很難看,可這個綠字,畢竟有綠帽這個詞珠玉在前,所以當聽到綠袍二字時,心里面還是難免會對此有些排斥。
見對方都靠了上來了,那李可也不好不跟人家回個禮,便站定,隨手行了一個禮,回道:“你叫我?”
對方這大早上的,臉上卻是滿臉的精神。
“正是!”
皆因胡惟庸都不知道堵了李可多少次了。
這一次總算是碰上了!
其實認真地說,現如今胡惟庸跟李善長的關系還不是很熟絡。
但也不能說二人就毫無關系,畢竟胡惟庸今時今日之所以能夠當得上太常寺卿,就是因為上一年,他給李可的老師李善長賄賂了一些財物,具體賄賂了多少,不好說,反正,胡惟庸僅僅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從一個正五品官的湖廣按察僉事,直接升到了現如今的正三品太常寺卿。
可見在這明初想要當上大官,也不是什么難事。
尤其現如今,國家初立,很多元朝的士紳都不愿意出仕,六部還有著大量的官職空缺,說實話,如果李可也能學會公文寫作,以及熟悉各項事務,分分鐘中書省參政都有得當。
不過李可很清楚,站得越高,摔得越狠,反正現在已經是朱元璋的女婿了,此時他對當高官什么的,反倒是沒那么大的興致了。
畢竟本來他一開始的目標,也不過就是想要進宮混口吃的而已。
見來人身穿紅袍,比自己官大,李可也是比較謙遜地問道:“不知道您是?”
“太常卿,胡惟庸。”
李可一聽這名字,熟悉的記憶立刻涌上心頭。
擦!
這不是據說受朱元璋的指示,把劉基給毒死了的那個胡惟庸嗎?
雖說這是野史。
不過能有這野史,也足可見對方絕對是個狠人,這樣的人,可不好交惡。
緊接著也是越發恭敬道,“原來是太常卿,失敬,不知太常卿半路喊我,是有什么事?”
胡惟庸便擺了擺手道:“無事、無事,只是路上正好碰到,上來打聲招呼。李翰林年紀輕輕,今后前途無量啊。”
上來就給李可一頓夸,然而李可可禁不住對方這么夸,連忙道:“小子也就是在翰林院打雜的,可當不得翰林的稱呼。胡太常才是真真正正的前途無量!”
說到這個,胡惟庸就無語,他一個管祭祀的,雖說是三品官,哪里來的前途無量。
當然!畢竟是賄賂上來的,能有個三品官,而且是從原來的太常少卿,又晉升為太常卿,他其實已經是十分地滿足了。
畢竟你難道還想到中書,去取代人家左丞相不成?
你才給了人家多少錢。
“我跟李翰林不一樣啊,李翰林不單單在翰林院當值,而且據說……”對方直接壓低了聲音,“據說陛下還把公主給許配給你了,這足可見陛下對李翰林的重視。”
李可連忙制止對方,“胡太常可千萬別喊我李翰林了,我就一個典籍,其實就是看管翰林院的書籍,主管行政的,根本談不上翰林,要談翰林,那不說大學士,起碼也得是個編修,乃至侍讀以上的官職才能稱得上是翰林,胡太常你這樣夸,這叫別人聽了,我都臉紅。”
胡惟庸卻是毫不在意,對李可道:“其實誰不知道李翰林你這個典籍,就是個拿來過渡一下的,你是左丞相的高徒,我與左丞相還算是相熟,深知左丞相教出來的,定然不可能是普通凡人。”
李可也只好默認了,畢竟我是李善長的弟子,你可不能對我有什么想法,有時候,適當地向世人展示一下你自己的實力,也能避免一些不長眼的人來惹上你。
混口飯吃而已,沒必要斗來斗去,打生打死。
你們喜歡斗,你們就自己去斗,我吃瓜看戲就好。
你們打得越精彩越好。
之后兩人又隨便寒暄了幾句,由于到了路口分岔的地方了,便只能是拱拱手說以后有機會再聊。
這胡惟庸還特意跟他說了說,這太常寺的府衙就在那那那。
其實就在皇城門口很近的地方。
搞得好像李可有空可以去逛一逛似的。
等回到了翰林院,室內當即一暖,李可這才放松了下來一點。
‘嗨!又是平平無奇的一天。’
張尚賢張典籍剛好從外面進來,見到李可來得比自己還早,也是開口打招呼:“李典籍早!”
“張典籍早!張典籍今日有空?”
“額……”
“再指導下小子練字唄。”
若是換個別的人這樣,這叫玩忽職守,你還練字,你還看不看管翰林院的典籍了?不過誰都知道,李可就是來鍍金,來學習的,所以只要是李可開到口了,而他又有時間,張尚賢也只能是教了。
其實翰林院平常也沒啥事干,頂多也就是有人會過來問問你,什么書都在什么地方,然后讓你幫忙找找,要是誰要來借書,得登記登記。
李可最佩服的就是,對方居然真的可以張嘴就來。
什么書放在什么架子上,甲乙丙丁哪個架子,甚至是具體到第幾層,第幾本,張尚賢都知道。
當李可夸他厲害時,張尚賢也只是輕描淡寫地道一句,“唯日復一日腦熟爾。”
早上練練字,中午用過白給的午膳,然后寫寫文章、奏疏。
這便是李可的一日了。
而與此同時……
宮里,孫貴妃也是各種打聽李可的情況。
但其實能打聽的,一共也就兩個人。
一個是朱元璋,一個是馬皇后。
孫貴妃往往因為怕朱元璋覺得她打擾前朝的事,所以不敢問朱元璋,那就只好是先從馬皇后入手。
馬皇后聽了對方的話,也只能是回對方道:“這李可我也不認識啊。”
如果沒有那個啊,那孫貴妃說不定就信了。那個啊分明是在感嘆。
不過你要說孫貴妃對李可的印象,其實也談不上太差。
除了官職低了點,這人還長得挺好看。
孫貴妃想讓馬皇后給點建議,馬皇后啥建議也不好給,只能是讓對方直接去找陛下商量,孫貴妃只好后面又見了朱元璋。
準確地說,是朱元璋自己退了朝后主動去到她住的地方。
然后朱元璋對李可的評價就是:“這小子還行,對治國有很多的想法,就算是劉基他們,也都未必能夠思慮到那么多,把鏡靜許配給他,也不算是辱沒,今后,朕肯定會把他調到中書去任職,最低也是個參政,你大放心。”
孫貴妃的眼眸都瞪得老大。
那豈不是最低也從二品?
“陛下,此人當真有這般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