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項目的負責人陪同著洛珞一起,從一個個實驗室輪流看了過去。
大屏幕上,1:50的長征三號模型在計算機操控下進行虛擬試飛。
當火箭突破卡門線時,洛珞注意到二級發動機噴口泛起的湛藍尾焰比記憶中的顏色純粹得多。
“多虧您重構的燃燒室流場方程。”
動力系統負責人張濤十分客氣的說道,雖然他們不屬于長征五號項目組,但對于洛珞的大名也是早有耳聞。
他在控制臺敲出三維剖面圖,鎳基合金的晶格結構隨著他的講解如蓮花般層層綻放:
“我們把GH4169高溫合金的釔氧化物彌散相重新排布,現在渦輪盤在850℃環境能持續工作1200小時——”
聽著張工的描述,洛珞的指尖無意識地在空氣里勾畫函數曲線,他的大腦也跟著飛速運轉。
電腦屏幕紛飛的數據流中,他看見自己去年寫在長征五號數學模型里的那個非線性泛函分析公式,此刻正在二十倍大的屏幕上統領著所有參數。
“現在的渦輪盤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
總體設計部的又一位工程師走過來,馬克筆在整流罩復合材料示意圖上圈出蛛網狀結構:
“±45°交錯織構的碳纖維布層,直接把整流罩減重15%,昨天試裝時,吊裝組的小伙子還以為拿錯了模型”
此話一出,實驗室頓時一片歡聲笑語。
顯然這次參考洛珞的數學模型,也讓他們的改進工作收獲頗豐。
“唰唰唰”
幾個設計師一邊說,洛珞一邊在紙上奮筆疾書,這是他早就準備好的筆記本,即便是拍戲也隨著帶著,上面全是一些關于航天工程的模型數據,十分重要。
“應該用索伯列夫空間做約束。”
隨著洛珞停下筆一個轉身,計算機已開始重新渲染防熱層結構,納米多孔二氧化硅的介孔結構正在拓撲重新構建:
“馬赫數8時的質量損失率還能再壓0.1個點。”
雖然當時的模型是系統幫忙構建的,但其中數學的那部分洛珞比任何人都了解,此刻復核起來可謂信手拈來。
只是長征三號和五號之間不同的材料和參數實在是太多,即便是以他目前在數學上的造詣也回答不了,因為這已經不是個數學問題了。
他話音剛落,三十七雙膠底鞋在地面摩擦出整齊的沙沙聲,幾名設計師當場就對洛珞的提議試著改動了起來。
“倒也不用著急修改,這些參數我都已經記錄下來,事關設計模型,我還要從頭復核一遍才行。”
洛珞如此說道。
材料學他掌握的并不好,尤其是涉及到火箭修改材料這么重大的事,就更不能憑他一個人的意見就直接定奪。
而如何復核,他早就已經有了打算。
他就知道,自己這積分啊,是攢不住的。
如果說最靠譜的方式,自然只有一個——把項目打算更換的材料參數輸入【流形重構】,讓系統模擬一遍便什么都清楚了。
只不過這種行為其實有些奢侈。
畢竟,這不同于長征五號的設計模型,甚至連當場殲-11的修改模型也談不上,單純就是一個驗證,屬于以防萬一。
如果最終【流形重構】演示出來的結果毫無差錯,那這次的積分就等于完全浪費了,只起到了一個提前確定發射成功的作用。
但洛珞卻絲毫沒有遲疑,即便是為了保險起見,也還是要用【流形重構】檢測一下,萬一出了問題,他怕是追悔莫及。
沒有問題自然是最好,至于到時候浪費的積分,就當求個心安吧。
“那就麻煩洛工了”
幾個設計師聽到洛珞如此一說頓時一喜,有洛珞這位頂級的數學家,還是計算材料學的天才在,他們也算有了底。
畢竟單單是他們和超算的檢測還是有些不確定,如果能加上洛珞一道保險,想來應該萬無一失了。
其實超算的檢測跟【流形重構】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輸入參數和公式進行驗證,同時還能模擬發射情況。
只不過區別在于,在洛珞的認知里,超算尚且有算不到的情況,但【流形重構】絕無這種可能,除非他積分不夠。
“不必客氣,大家各司其職。”
洛珞輕笑一聲,就像之前在水木大禮堂跟王院士說的,他其實早就是航天工程的一份子了,只是沒有一個固定項目的設計師名義而已。
他目前只是掛名了殲-11和長征五號兩個項目的顧問而已,并不算項目的正式在編人員。
不過這種情況也不少見,跟他關系最近的便是谷院士了,他老人家便是起碼十多個項目的客座顧問。
一般掛這種職位的也多是這些地位高,學問大的老院士,老教授們,洛珞則完全是個例外。
“好”
見洛珞這樣說,幾人笑著答應了一聲,對洛珞的好感更加了幾分。
他們本就是學術型的工作人員,不擅長那些人情世故和客氣話,如今見洛珞也是這幅直來直去的性子,還如此有才學,有擔當,當下也是深感投契。
“對了,我看外面也是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已經組裝完畢了,這是近期有發射任務嗎?”
正事已經交代完,剩下的就是靠洛珞計算驗證了,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
嗯~起碼在正常人的認知里是這樣,洛珞自然也不可能當場讓【流形重構】驗證一遍,然后把結果一五一十的說出來。
那樣的話,恐怕他的腦子真的要被拿去切片了。
因此也是閑聊的提起了他剛才在外面看到的那個火箭。
“對,那也是長征三號,不過是CZ-2E也就是俗稱的乙系列,這次發射的是實踐七號科學試驗衛星,現在火箭和衛星都已經運到發射場,接下來就要開始組裝了。”
總體的主管設計師回答道。
西昌發射中心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發射季節,根據測算,這次的發射時間定在了下個月的18號。
接下來的這個月里,會在這里進行星箭測試,確保火箭和衛星的各項功能正常,然后將組裝好的火箭轉運到發射臺,這便是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前的基本步驟。
“奧,我說呢,一開始我差點以為那就是CZ-3C,我還以為火箭都要發射了才把我喊過來驗證,這也太草率了些。”
聞言洛珞頓時恍然道,他一開始看到外面的CZ-2E,還差點真的這么以為。
“害,怎么可能這么兒戲,如果沒有確保沒有問題,火箭根本不可能組裝,更別說這么晚才請您過來檢驗了。”
總體的設計師連忙解釋道。
“長征三號的乙系列畢竟已經成功發射了許多次,所以即便是有您那個先進的數學模型,它也未曾多加改動,不過替換了兩個材料,也都經過超算驗證了。”
雖然同樣是長征三號運載火箭,但乙系列和丙系列看似一字之差,其實天壤之別。
乙系列長征三號1993年正式立項,1996年首次發射雖然以失敗告終,但1997年8月20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再次起飛。
這次發射把美國勞拉公司為菲律賓制造的“馬步海”衛星順利送入遠離地球數萬千米的軌道,也是乙系列的首次成功,距今已經過去八年了。
長征三號丙火箭于1994年啟動研制,2000年火箭的試樣才研制完成,至今還未曾正式生產組建,更別提試飛了。
不過如果這次洛珞這邊驗證下來數據沒問題,那估計正樣的制作也很快,首飛也就是近兩年的事了。
“奧,原來是這樣。”
洛珞點點頭,他的注意力剛才都在對方提到的“替換了兩個材料”上。
原本還想問問那不同樣需要驗證一下嘛,結果對方表示已經用超算驗證過了,他便沒再說話。
對于問到他的問題,他肯定全力以赴,不過一些跟他無關的項目,他倒也沒必要疑神疑鬼的非要去檢查一下,顯得他不信任項目上的其他同仁一樣。
畢竟正常情況下少了他,國家也一樣成功發射那么多火箭,長征五號十年后同樣順利升空,他不過是讓這個過程提前了許多,也讓火箭的參數提升了許多罷了。
就在洛珞打算放棄這個話題,聊回正在研制階段的長征三號丙系列時,他的太陽穴突然猛地跳動了一下。
大量的碎片式畫面如同走馬燈一樣在他眼前閃過。
就在他疑惑發生了什么時,系統空間內,技能欄中一直以來灰暗的某個名字,終于亮起了光芒。
其實還想再寫一章的,不過熬到三點多有點累了,看看白天盡量再加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