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視界!”
洛珞不禁在心中驚呼一聲,那亮起的技能正是從他到手之后便一直沉寂的【未來視界】。
原本他以為首次S級任務一定會出個十分給力的道具,結果就拿到了這么個被動技能,但能預見未來的技能,也確實逆天,完全配得上S級任務的逼格。
只是,誰成想這個破技能到手之后就跟沒激活一樣,一動不動啊。
任憑他怎么試驗,用盡了各種方法都毫無反應,屬實是他手里最“被動”的技能了。
可是沒想到,在這個時候,【未來視界】突然有了反應。
來不及想它怎么會突然被激活,洛珞的注意力已經第一時間被眼前的畫面吸引。
因為首當其沖映入他眼簾的便是一副火箭發射的畫面。
畫面雖然無聲無息,甚至有些碎片化的呈現,并不連貫,但卻異常的清晰。
看著上面“中國航天”和“CZ-2E”的字樣,洛珞瞳孔驟然收縮,毫無疑問正是長征三號乙系列運載火箭。
而且極大可能就是基地外面的那一個。
發射塔架上的長征三號乙火箭正沐浴在夕陽里,倒計時數字在控制大廳顯示屏上猩紅跳動。
“三、二、一,點火!”
畫面里一陣耀眼的白芒閃耀,劇烈的火光在火箭底部噴涌而出,整流罩上的五星紅旗在尾焰映照下泛起層層波紋。
伴隨著動人心弦的轟鳴聲,火箭瞬間拔地而起。
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畫面忽然跳轉,火箭已經升空許久。
雖然火箭發射時的天氣都十分良好,甚至連朵云都看不到,以至于都不太好判斷高度。
但洛珞根據火箭的狀況只一眼,便大致推斷出,這是火箭剛剛突破對流層時的情景。
突然,火箭的二級發動機噴管詭異的震顫起來,隨即泛起蛛網狀裂紋。
二級箭體接縫處迸發幽藍電弧。
改良后的±45°交錯碳纖維織構在劇烈振動中形成駐波,層間剪切強度從105MPa斷崖式跌至63MPa。
整流罩如同破碎的蛛網,在稀薄大氣中崩解成萬千菱形碎片。
“壓力波動頻率117Hz,接近燃料箱固有頻率!”
畫面一轉來到控制室,這里已經亂作一團,未來時空里某位工程師的驚呼刺破耳膜。
“姿態失控!”
實踐七號科學試驗衛星的項目總師,一拳砸在控制臺上。
最驚心動魄的畫面在卡門線附近炸開:納米二氧化硅氣凝膠的梯度介孔結構在激波震蕩下形成微米級空腔,超臨界液氫如手術刀切入防熱層。
火箭在電離層綻放出藍色火球,墜落的殘骸在視網膜上拖拽出彗星般的軌跡。
洛珞看到的最后一個畫面是實踐七號科學試驗衛星在外層空間飄蕩。
即便火箭已經墜毀,但最后一刻星箭分離,衛星依舊發射出去,只是它的狀況在洛珞的視線里可不算太好。
衛星的太陽能帆板并未展開,軌跡更是亂的一塌糊涂,最最重要的是,原本要發射到太陽同步軌道上的它,此刻完全沒有進入預定軌道。
他不知道這顆衛星要執行什么任務,又錄入了怎么樣的修補措施和應急方案。
但即便衛星有自救的可能,以這個情況來看,難度恐怕比再發一顆小不到哪里去。
而且即便自救成功,衛星的壽命也必定大幅折損。
這次發射毫無疑問——將以失敗告終。
“洛工.洛顧問.”
“嗯?”
洛珞的把手搭在了旁邊的實驗臺上,指尖無意識摩挲著實驗臺邊緣,金屬的涼意順著掌紋滲入,讓他逐漸從剛才看到的畫面中回過神來。
不過眼前仍殘留著未來視界里爆炸的藍色火球,視網膜上虛幻的灼燒感與現實中空調冷風形成微妙溫差,讓他一陣恍惚。
看著眼前正輕聲呼喚他的張工,洛珞猛地反應過來,意識到【未來視界】的技能已然結束。
“是有什么不妥嗎?”
張工疑惑的問道,在他們的視角,剛介紹完外面乙系列運載火箭的事,洛珞便愣在了當場,他自然以為是有什么問題。
“張工,關于下個月就要發射的這個長征三號CZ-2E,各項信息和參數能否告知我,讓我跟你們一塊參與系統檢查和星箭測試。”
回憶著剛才腦海里呈現的幾個畫面,洛珞突然如此提議道。
“畢竟里面用了一部分我的模型,但是我之前對長征三號并不了解,模型和那幾個材料能否完美適配,我沒什么信心。”
這是他最懷疑的地方,雖然他對于系統出品的數學模型很有信心,事實上長五項目組上下也都認可了這一點。
但這種事不是說材料參數越高越先進就越好,還要看適配問題,合適才是最重要的。
剛才的畫面雖然短暫,但他嚴重懷疑就是那幾個材料的問題。
“洛工是擔心交叉驗證的兼容性?”
張濤的防護鏡片倒映著電子屏藍光,他猜到了洛珞擔心的地方,只是這種擔心是不是有些過了,畢竟:
“乙系列只更換了渦輪盤和整流罩材料,都是您模型里驗證過的”
“我只是有點不好的直覺,就當是我過于小心了吧,不知道能否幫我申請一下,還是得找王院士.”
洛珞卻依舊堅持的說道。
“那那倒不用,只不過三方開會碰一下就好,正好明天上午就有一個三方的協調會,到時候我在會上提議一下,應該問題不大。”
見洛珞一言不合就要去找王院士,張工連忙制止,緊接著回答道。
參與長三乙火箭的審查工作,這確實不是他能說了算的,洛珞也并非長三乙項目的人,這次參與的也是長三丙的設計工作。
畢竟他們長三乙火箭屬于運載方,而目前的審查和星箭測試是運載,衛星,以及基地的三方聯合,所以還需要問過他們的意見。
不過在他看來,通過基本沒問題。
換做別人提這種要求,也許會讓人覺得有些多心,甚至會懷疑一下對方的動機。
但洛珞畢竟是L—五號模型的創始人,他的擔心,哪怕僅僅是毫無理由的直覺,也不是可以輕易忽視的。
“好”
洛珞點點頭,火箭還有一個多月才會發射,倒也不必急于一時。
隨即在幾人的陪同下,他們又轉了幾個實驗室看了些相關數據。
不過此時的洛珞,雖然看的還是CZ-3C的數據,但腦子已經全都跑到CZ-3B上了,只是簡單的又接待了一些參數,洛珞便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回了航天局安排的招待所。
第二天,張濤在三方的碰頭會上主動提出了讓洛珞參與核查的事。
果然,雖然大家不覺得有這個必要,但誰也沒有反對。
洛珞也就合理的加入了星箭測試的隊伍。
翌日,長三乙的實驗室里,大批的工作人員聚集在一塊,隊伍的前方是總體的主任設計師以及洛珞。
在洛珞的建議下,他們沒有直奔工廠,而是先看看出廠運輸前飛行器的驗收試驗基本數據。
按照正常流程,運載火箭和航天器在各自的總裝廠完成裝配后,要進行綜合測試。
然后將數據和飛行器一起交發射場,再將火箭各級和航天器組裝起來進行測試。
一種是運載火箭在發射場技術陣地,以水平狀態進行測試,合格后再把火箭分級運到發射陣地垂直吊裝,最后進行垂直測試。
另一種是火箭各級和航天器在技術陣地吊裝,測試合格后,垂直運輸至發射陣地,最后進行發射前測試。
這次的測試方式是前者,只是還沒有進行到這一步。
“會不會有點太多慮了”
隊伍里不時傳來類似的議論聲。
盡管洛珞過往的戰績征服了航天局,還有科工局不知道多少人,但不代表所有人都認同了他。
不服乃至質疑他的也大有人在。
這倒也正常,別說他了,即便是錢老,乃至楊老不一樣有的是人質疑。
因此即便洛珞的聽力遠超常人,但是此刻也一樣當做沒聽見,自顧自的抓起桌上的光譜分析報告。
紙頁在翻動間發出急促的沙沙聲,碳纖維參數欄里±45°交錯結構的數值刺入眼簾——和畫面里未來坍塌的整流罩結構完全一致。
再搭配上未來控制室里,那幾個工程師初步判斷問題出在壓力波動頻率上,這一刻他甚至不需要【流形重構】來幫忙驗證,便直接找到了問題的關鍵:
“請幫我安排振動臺測試”
他突然轉身,筆尖重重戳在頻率響應曲線圖上:
“我要看117赫茲區間的模態分析”
實驗室陡然安靜。
正在調試光譜儀的工作人員手一抖,納米粉末在光束中揚起細碎星塵。
這個精確到個位數的頻率要求太過反常,就像未卜先知般令人心驚。
項目的李總師輕推了下眼鏡,在實驗室的燈光下反射出一道白芒:
“小洛你是不是發現了什么?”
之前他跟這個洛顧問從未合作過,但是長五項目的王總,他十分熟悉,包括這次項目的首席院士,乃至航天工程的前總設計師王院士,都對洛珞推崇備至。
這么多前輩和老朋友都對這個年輕人如此看重,他自然也不會輕易忽視對方。
“直覺”
洛珞扯了扯白大褂的領口,即便在實驗室里空調最佳溫度區間,他的后頸仍然開始滲出了細密汗珠。
系統空間里【頭腦風暴】的銀色齒輪開始轉動,1000%思維加速的副作用讓太陽穴突突直跳:
“可能是流固耦合共振”
趁著這段思維加速時期,洛珞快速翻看著實驗數據,直到他終于找到了自己想看的:
“去總裝車間”
話音一落,還沒等其他人反應過來,他抓起安全帽就往外跑,白大褂下擺在過道帶起疾風。
這章本來下午寫完了,不過想想還是這時候發吧,要不這一兩章也講不完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