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
李總神情一肅,他知道洛珞一定是發現了什么,連忙吩咐道,然后率先跟了出去。
隨即,他好似想起來什么,掏出手機按下了一個號碼。
“噠噠噠”
洛珞身后傳來此起彼伏的腳步聲,金屬樓梯被踩出密集的鼓點,盡管眾人此刻都有些不明所以,但這時候只能跟過來,看看洛珞的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
暮色中的總裝廠房巍峨如鋼鐵巨獸,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龍門吊下泛著冷冽銀光。
“站住”
看著洛珞飛速沖過來的身影,保衛人員第一時間察覺并上前攔了下來。
好在洛珞一身的白大褂,還有領口隨著他快速走動一上一下起伏著的身份銘牌,表明了他是相關工作人員的身份。
要不然以火箭發射前期的安保程度,保衛人員可是荷槍實彈的全副武裝,攔下都是輕的。
“我是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的顧問洛珞,火箭的部分參數異常,我需要進去檢查,這是我的證件。”
洛珞連忙表明身份道。
這邊安保人員剛查看完,后面的大隊人馬也已經趕到,眾人一窩蜂的涌進了總裝。
“你是不是發現哪里有問題了?”
這會兒李總師跟了上來,看向洛珞凝重的神情問道。
洛珞沒有回答,他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
在眾目睽睽幾十雙疑惑的目光中,只見他直接攀上檢修平臺,鼻尖幾乎貼上二級發動機噴管,手指沿著焊縫一寸寸摸索。
“這里!”
他忽然定住,指甲在某個焊接點輕輕叩擊:
“X射線探傷機!”
當泛著幽藍的檢測影像投射在屏幕上,所有人倒吸冷氣——焊縫深處藏著發絲般的裂紋,像蟄伏在金屬血管里的黑色蜈蚣。
這也正是洛珞在【未來視界】里看到火箭崩潰的起點。
“不可能啊.”
焊接組組長聲音發顫:
“這是經過三次探傷的”
洛珞沒有回答他的疑惑,而是又奔向整流罩。
碳纖維復合材料在夕陽下泛著珍珠般光澤,他抽出激光測振儀,117赫茲的正弦波在顯示屏上瘋狂跳躍。
層間剪切強度隨著共振不斷衰減,數值最終定格在63MPa。
“立即停止發射流程!”
李總師這一刻的臉色沉的要滴出水。
剛才他就有預感洛珞恐怕是發現了什么問題,但他仍然沒有想到,居然會是這么嚴重的問題。
這個層間剪切強度,火箭發射過程中直接解體都有可能,更別提把衛星送上預定軌道了。
如果火箭剛發射就失敗,萬一像96年那樣觸地爆炸,那就不是簡單的項目失利,而是巨大的人員傷亡了。
當時的問題有多小呢,研制團隊經歷了一個多月,最終,發射失利的原因水落實出。
問題,出在一個焊點上。
是的,僅僅是一個焊點。
一個制造的工藝質量大概有缺陷。
兩個不同的金屬焊在一塊,直徑多少呢?
只有我們頭發的幾十分之一,起飛之前三秒鐘就已經有脫開的跡象,1802火箭一點火、一振動,很快這個導線結點就開了。
這根導線如果它再延長1500秒再壞,也就是25分鐘左右,這一次發射絕對是非常漂亮的、圓滿的、成功的。
遺憾的是,它就差這么1500秒左右。
如此微小的問題,卻導致了整個悲劇的發生,而他們此次的問題還要更嚴重一些。
隨著李總的話音落下,整個發射場警鈴大作,紅色警示燈將眾人的影子投射在百米高的廠房墻壁上。
洛珞背靠防撞欄喘著粗氣,剛才在檢修臺上爬來爬去倒沒有多累,倒是【頭腦風暴】的后遺癥多少還是有一些。
看著工程師們螞蟻般涌向火箭,他嘴角勾勒出了一抹微笑,好在這次【未來視界】派上了大用場。
要不然,連他恐怕都會忽視了過去。
雖然如果他把相關檢測數據全輸入給【流形重構】檢測一遍,肯定也可以發現問題。
但國家一年得發射多少火箭,送多少衛星上天。
更別提還有各種航母,導彈,等一系列或是國防,或者科研的先進成果。
難不成每一次他都能一一去驗證嘛,那他就是有上百萬的積分也不夠揮霍的。
不過這次靠著【未來視界】,他沒用【流形重構】就找到了問題所在,至于剛才1000%【頭腦風暴】用掉的二百多積分,跟發現的問題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這次相當于純賺。
“你是怎么發現的?”
突然身邊傳來了一個熟悉且蒼老的聲音。
“王院士,您怎么也在。”
洛珞驚奇的說道,來人正是王勇志,此刻正滿眼驚嘆的神情看著他。
“我本來就想看看你會怎么給CZ-3C進行核檢,所以提前跟李長江打了招呼,讓他有情況第一時間知會我。”
所以剛才他緊隨著眾人之后便到了,親眼看著洛珞爬上檢修臺,然后發現了問題所在。
“只是我沒想到,長三丙還沒復核,你僅憑一紙實驗數據,居然就把長三乙的問題找了出來,這可是整個項目上下一百多人都沒能發現的問題啊。”
說起這個,王院士的臉上全是不可思議。
他知道洛珞天縱奇才,這事整個航天系統的高層都知道。
但是天才也得講點邏輯啊。
要說實驗數據有什么異常就算了,但其實是沒有太大波動的,否則運載和基地的工程師也不是吃干飯的,早就發現了。
但如果不是數據有問題,洛珞又是憑何認定的呢?
他實在是想不通,只好親自過來問了。
“其實數據是有些異常的,不過我之所以會懷疑也是一種直覺吧。”
洛珞環視了一下四周,總裝的車間當然沒有白板給他用,于是便拿出了一沓草稿紙,當場給王院士演算了起來。
草稿紙在金屬臺面鋪開的瞬間,王院士的眼鏡片泛起微光。
洛珞的筆尖懸在碳纖維層間剪切強度曲線上方,墨跡在117Hz標記處洇開細小的漩渦。
“您看這里”
洛珞的手指劃過振動頻率響應圖譜:
“±45°交錯織構理論上該形成穩定的剪切帶,但實際模量衰減比模型預測快了17%。”
王院士的眉頭從洛珞把實驗數據拿出來后就沒有松開過,如今更是隨著圖譜上起伏的曲線逐漸擰緊。
暮色從廠房頂棚的天窗斜切下來,把洛珞側臉的輪廓鍍上一層淡金,那些跳躍的數字在他瞳孔里折射出星子般的光點。
“昨天復核長三丙數據時,我發現湍流邊界層的壓力脈動譜存在諧波分量。”
洛珞突然抽出一張泛著藍光的仿真圖紙,指尖點在某個傅里葉變換節點:
“特別是當斯特勞哈爾數St=0.2時.”
王院士突然按住他翻頁的手。
圖紙邊緣的褶皺在掌心微微顫動,他認出這是去年洛珞在《數學年刊》上發表的耦合振動方程——此刻正嚴絲合縫地嵌套在整流罩的頻響函數里。
“所以你把117Hz作為特征頻率?”
王院士的指甲在某個微分項上叩出輕響:
“但地面試驗明明顯示”
“因為重力補償裝置。”
他知道王院士的意思,所以沒等說完,洛珞便抽出振動臺試驗報告,翻到某頁用紅筆圈出的注釋:
“1:3縮比模型在模擬微重力環境時,非線性剛度矩陣出現了秩虧。”
說罷,洛珞拿起筆在紙上開始寫起了相關的表述方程。
δW=∑i(Fiδri)=0
∑iFiaδri ∑iFicδri=0
∑iFiaδri=0
∑i(FiP˙i)δri=0
dtd(q˙jL)qjL=Qj
“這是考慮虛功原理的更新拉格朗日描述?”
老人的呼吸突然急促。
他注意到方程第二項里嵌套著非對稱應力張量,正是解決這種流固耦合難題的關鍵。
洛珞的筆尖在虛位移項上輕輕一點,雖然有很多東西都是機密,甚至連他都只是在研究階段,未曾向任何人匯報過,但對于面前這位老人他自然是毫無保留:
“當我把長五項目的渦脫落頻率代入這個變分形式,發現特征值問題在特定工況下會出現復模態——就像當年挑戰者號的O型環在低溫環境.”
王院士抓起仿真圖紙,那些猩紅色的高應力區正如預言般盤踞在二級發動機焊縫處——與X光檢測到的裂紋位置分毫不差。
“所以你從頻響函數異常聯想到虛功原理,再結合長五的案例.”
老人的聲音有些顫動,他忽然明白為何超算沒能預警:這種跨尺度的耦合振動,正是傳統有限元分析的盲區。
但——洛珞發現了。
這算什么?
要說是運氣,那未免太看不起洛珞剛才縝密的分析,還有在偏微分方程和流體力學上都走在世界前列的學識。
剛才聽洛珞的解釋,他甚至感覺有些吃力。
雖然從一線退下來后,他已經許久不參與最新型號的研發,但相關領域的最新知識也從未停止過了解。
但這一刻他卻有點恍惚,現在外界的數學已經發展到這種地步了?他已經老到快跟不上時代了嗎?
不只是他,整個項目一百多人,實驗數據明明已經出來半個多月了,但在洛珞到來之前愣是沒一個人發現有問題。
因為這還真就不是個純粹的數據異常。
起碼不是一個隨便一眼看過去就會覺得有問題的異常。
因為在詳細計算之前,任誰都不可能發現這其中的數據差,但洛珞就是發現了。
在數學上,他們管這種叫做模糊運算,而在科研和工程上
王院士想到了剛才洛珞的解釋“我之所以會懷疑也是一種直覺吧”,他不由有些驚嘆:
“真是可怕的科研直覺啊。”
兩個三千多字的大章,還沒完,我爭取熬夜在寫個一兩章出來,繼續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