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
洛珞的最后一句話如同落入炸藥桶的火星,直接燃爆了整個會場。
在這個萬眾沸騰的ICM報告廳,白板上殘留的數學符號仍在蒸騰智慧余溫,好像是上天的指引。
聲浪如同積蓄百年的海嘯,終于沖垮理智的堤壩,短暫的死寂后,狂瀾驟起!
“Bravo——!”
“Unbelievable!”
“すごいですね!”
“Demasiado impresionante!”
“牛逼!”
驚嘆、歡呼、掌聲在會場內轟然炸裂。
一位俄羅斯老教授眉頭擰成川字,顫抖的手在紙上徒勞地追逐著洛珞從特征量(\mu_e)直接躍遷到終解框架的軌跡。
紙面被他劃出幾道深痕,最終頹然嘆息:
“太快了…從新算子嵌入到黏性重定義…至少有十個邏輯樞紐點需要驗證…”
是的,他完全沒有跟上洛珞的思路。
不過,他并不是一個人,只是同樣沒有跟上,每個人的反應卻都不一樣。
他身旁的年輕副教授更是截然不同,眼中閃耀著純粹信仰的狂熱,筆走龍蛇地抄錄白板上的關鍵公式,對同伴的質疑充耳不聞:
“還驗證什么?他敢在ICM一小時報告現場重構千禧難題!這就是答案!”
顯然,這已經不是對知識的認可,而是上升到了對洛珞個人魅力的盲目崇拜,甚至信仰上了。
后排走廊擠滿的博士生區域爆發出一片更原始、更熱烈的聲浪。那個曾被洛珞鼓勵過的巴西學生將寫滿困惑的筆記本猛地拋向空中,紙張如雪片紛飛:
“他做到了!解是光滑的!我就知道!”
無數年輕的歡呼聲浪瞬間將他淹沒。
對他們而言,洛珞最后二十分鐘的書寫早已是超現實的符號風暴。
與其說是理解,不如說是目睹神啟——那些如天書般流動的希臘字母與積分符號最終匯聚成“永恒光滑”的宣示,已足夠點燃他們對數學圣殿最純粹的信仰。
有人激動地擁抱鄰座陌生人,有人高呼著“Field Medalist Luo!”,更多人顫抖著手舉起相機拍攝那六塊布滿神諭般的白板。
是的,這已經不是普通的白板了,是神明的旨意。
若不是神明的幫助,怎么會有這樣讓人難以置信的事情發生。
而這些照片里,將會有一張洛珞和六塊白板的完整合影,在后續證明得到了數學界的承認后,登上了數學年刊當期的封面。
洛珞更是以一個數學家的身份,登上了時代周刊的封面,被稱為21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當然,這都是后話了。
跟這些忽略過程,選擇直接相信洛珞證明結果的部分學者不同,坐在前排還是有些能夠稍微理解洛珞思路的大牛在的。
斯梅爾教授枯瘦的手指死死壓住膝蓋,指節泛白。
他的目光釘死在第三塊白板上那個鎖死復雜界面項\mathcal{C}_{int}的核心不等式上,嘴唇無聲翕動,反復默誦著嵌入算子\mathcal{E}與渦度張量\omega \otimes \omega的耦合形式。
那并非單純的激動,而是一種近乎朝圣的確認——拓撲學大師的大腦正以最高速重新編譯這套由調和分析驅動的幾何語言,試圖從邏輯底層驗證這驚世一刀的嚴密性。
數排之隔,布爾甘依舊趴在桌子上,筆尖狂舞。
他完全不顧那紙上早已布滿潦草推演,直接用紅筆兇狠地圈出洛珞推導中黏性項的關鍵作用:
[\fracuewas2e{dt}|\omega(t)|{L^\infty}\leq -u \mathcal{D}(\mu_e,t)|abla \omega|{L^2}^2 ]
那個帶著絕對權威負號–的項!這絕非簡單的能量估計,而是洛珞將新鍛造的“幾何手術刀”精準刺入湍流奇點爆破機制的核心命門。
布爾甘的呼吸陡然急促起來,對著同伴低聲呢喃:
“黏性!他不是在壓制能量…他在重塑能量的傳遞鏈!看那個雙曲嵌入模的尺度變換…天才!簡直是魔鬼般的天才構思!”
唯有陶哲軒的動作截然不同,也最為激動。
“Negative SIGN!”
他突然大喊一聲,膝蓋撞得前排椅背砰然作響。
他還沉浸在洛珞把他的離散譜波包重組成了連續流體幾何結構中。
是的,即便是他們這樣拿到過數學界最高獎項的大牛們,此刻也只是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內跟上了洛珞的過程。
至于完整的證明思路……別說判斷正確與否,連他們最擅長的領域,他們也只是勉強跟上了,更別說整個過程了。
“陶教授,N-S方程解的存在性證明真的成立嗎?”
“布爾甘教授……”
“沃恩·瓊斯先生……”
類似的問題幾乎同時在會場里最頂尖的幾位學者身邊響起,然而他們得到的回答卻也幾乎一致。
“現在就給出答案這太草率了,誰能在現場就……”
陶哲軒搖頭苦笑,這種事怎么可能現場就認定的呢。
不過說到一半他才恍然,這個沒辦法現場判斷正確與否的證明,卻是有人憑一己之力在剛剛現場推導出來的。
同樣是不可能,明顯后者的難度更大。
這么看來人家這么問似乎也不是那么奇怪了。
只是如此一想,真的是一股挫敗感油然而生。
作為本屆大會的菲爾茲獎得主,年僅三十一歲的他,已經是無數人眼中的天才,但此刻看向講臺上的洛珞,依然有些悵然若失。
不僅僅是他,這間會場里,哪個不是從小到大從無數人中崛起的天才呢?
有多少人從上學開始就沒考過第二,數學扣分比滿分的情況還少,各種省市國家級的奧賽金牌比比皆是,跳級保送更是不計其數。
但結果呢,不過是成為了此刻在后排鼓掌歡呼,為又一個千禧難題被解決的興奮不已,實則連證明過程都沒能看懂的新人罷了。
當然了,這其實并不能怪陶哲軒不夠天才。
因為正常來說,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能跟上洛珞1000%思維速度的人,這已經不是人類能觸及的范疇了,即便是200%都遠超極限,更別說十倍的加成了。
當然了,這樣的思考速度,代價也十分高昂。
【本次使用消耗積分1380】
伴隨著最后證明的完成,洛珞以最快的速度解開了【頭腦風暴】的加持,系統的提示音同步響起。
“靠!”
洛珞又是一陣肉痛。
這還是在已經完成了前面的“武器打造”的基礎上,仍舊消耗了一千多積分,要是從“0”開始,天知道要推導到什么去。
這也是他即便到了報告會迫在眉睫的時候,也從來沒想著試著動用【頭腦風暴】來解開這道難題的原因。
畢竟其他道具是有付出有回報,所有知識都能量化。
【流形重構】做數學模型,長五的就是比長三的更貴;
【掃描儀】快速獲取知識,就是越復雜的積分消耗越大;
【劇本游戲】、【心靈迷宮】等都是如此,唯有【頭腦風暴】是例外。
他是唯一一個還依賴洛珞本身思維的道具,也許剛一觸發立馬有了思路,答案順其自然的就出來了。
但也可能他燒掉上萬積分,也只是往前邁了幾步,而不是直接走到終點。
這種說不準的事,他可不敢賭,還是慢慢思考穩妥一些,積分當然是花在刀刃上。
也就是這次,因為【未來視界】讓他提前把“武器”打造出來,已經看到了終點的曙光,他才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否則他寧可等到那不知道是幾年后的水木大禮堂,再去解答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