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攝影棚外已是另一番景象。
場務剛搬開警戒錐準備放行道具車,遠處公路忽然涌來十數輛媒體車,長焦鏡頭如密林般架起。
十月底的寒風在郊區曠野上呼嘯,卻吹不散門口聚集的數十名娛樂記者和攝像師的熱度。
仿佛是為了印證溫嵐的話,攝影棚巨大的隔離門方向隱約傳來嘈雜的人聲。
場務組長老王氣喘吁吁地跑進來,帶著滿身寒氣:
“洛導,溫總,不好了!外面來了十幾家媒體!保安快攔不住了!都在喊……喊諾獎的事!”
棚內瞬間陷入一種奇異的寂靜。
洛珞終于將視線從監視器移開。
“知道了。”
他平靜地開口,聲音不大,卻清晰地穿透了這片寂靜:
“繼續拍,老王,告訴他們,片場重地,非請莫入,再糾纏的立刻報警,溫嵐,你處理一下?!?/p>
他目光銳利如初:
“韓朵朵,剛才那段情緒很好,保持住,我們再來一條!ACTION!”
劉藝菲立刻收斂心神,迅速進入狀態。
巨大的綠幕背景下,模擬運載車開始隨著預設軌道微微震動,駕駛艙內警報紅光急促閃爍。
與此同時溫嵐匆匆走向大門方向,拿出手機快速撥號,語氣冰冷而專業:
“公關部全體待命!立刻啟動緊急預案!所有關于洛導和諾獎的采訪請求一律擋掉,強調三點:
第一,NS方程證明正在由世界頂尖數學家團體進行審驗,學術需要時間;第二,洛導及團隊對任何獎項均持平常心,科研價值無需獎章背書;第三,洛導目前專注于電影《流浪地球》拍攝,謝絕一切與當前工作無關的打擾!
……對,措辭強硬點!再派人聯系懷柔警方,請求協助維持片場外秩序!”
另一邊的片場大門外,記者們呵出的白氣匯成嘈雜聲浪:
“洛導!瑞典皇家科學院剛公布諾獎名單!”
“NS方程證明為何落選?”
“請您回應數學界與物理界的分歧!”
因為洛珞這個現實版洛教授的緣故,從來只關注娛樂新聞的影視圈記者們,居然罕見的關心起了諾貝爾獎評選這種學術圈的事。
一個個還問的有模有樣的,顯然剛剛突擊補習過一些知識。
只不過這些問題在洛珞看來實在幼稚的可笑,如果是央視那些專門做學術報道,譬如采訪過他的那個女記者,斷然不會問出如此淺顯的問題。
一直到收工時夕陽斜墜,基地閘門才緩緩開啟。
閃光燈洪流瞬間吞沒出口,洛珞的白襯衫被強光映得發亮。
那些記者依舊鍥而不舍的守在這里,盡管有警察維持秩序,也依舊久久不愿離去。
洛珞自然不想太過麻煩公務人員,索性出來應付一下。
“請問諾獎落選是否代表NS方程被否定?”
最前排的記者幾乎將話筒抵到他下頜,這首當其沖的問題,就差點把洛珞逗笑。
“你們知道1900年希爾伯特在巴黎國際數學家大會提出的23個問題嗎?”
洛珞輕聲開口,隨即視線掃過面前一張張迷茫的面孔,索性直接說道:
“有些答案需要整個世紀來驗證——而我們剛走過第一年?!?/p>
“N-S方程的解存在且永恒光滑,時間會告訴數學界和物理界,我的證明是絕對正確的,對于這一點,我有著十足的信心?!?/p>
洛珞的語氣無比篤定,這幅堅定的態度瞬間震懾了所有記者。
是的,這畢竟是那個唯一的天才,菲爾茲獎得主洛珞。
盡管在諾貝爾物理獎落選的這一刻,他們像是嗅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沖著熱點就跑了過來。
往屆別說他們的目光了,整個國內也不會有幾個人關注這種東西,都是因為這次的候選名單里出現了洛珞才會如此。
但所謂的“N-S方程是否證明錯誤”這種話,也只是他們心口胡謅的熱點詞條,畢竟這個方程到底是什么他們都不知道,上哪知道對錯去,當然是怎么有熱度就怎么問了。
所以……現在的結果就是,洛珞回答了,但他們……聽不懂。
“我一個娛記,為什么要去了解這種數學問題啊!”
后排一個戴眼鏡的記者,苦惱的緊握著話筒,言語間全是不理解。
這句話簡直說出了所有人的心聲,他們也不愿意湊這種學術圈的熱鬧,但洛珞的新聞就是熱點,他們同樣不可能錯過,只能一邊悶頭看了兩眼相關的內容,就迫不及待的過來采訪第一手資料了。
“呼~”
洛珞深呼吸了一口氣:
“無論是數學界論證一個重大的理論,還是物理界用實驗來驗證,都需要時間,而理論愈重大,驗證也就要愈嚴謹,這一過程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十年?!?/p>
他只好用最樸實的話給這群娛記們解釋道,不然他們還以為論文這種東西前腳上傳,后腳就會通過呢。
記者們的圍堵沒有持續太久,本就是個簡單的烏龍,只是他們缺乏對學術圈和一些論文期刊基本的理解,才會造就的烏龍。
洛珞那有理有據的回答也十分有力,這種事他們回去可以輕易查證,實在犯不著撒謊。
……
“你會不會有點遺憾???”
劇組收工,洛珞依舊是和劉藝菲一塊乘車回酒店,劉藝菲好奇的問道,畢竟……那可是諾貝爾獎啊。
如果學術圈的獎項有排名,那諾貝爾獎絕對是民眾眼中公認的第一。
甭管其他獎項的含金量有多高,但大眾最認可的,知名度最高的,毫無疑問只能是他。
“諾貝爾獎我當然也十分想要了。”
洛珞輕笑著,跟劉藝菲自然就不用說那些套話了,先是肯定了對方的想法,不過他便隨即表示:
“但只要給數學界和物理學界一定的時間,他們都會明白,我們的證明是對的。”
事實上,現在整個數學界對他質疑的聲音已經很小很小,如同退潮后沙灘上零星的水洼。
那些曾激烈交鋒的郵件列表沉寂了。
公開的討論轉向了如何利用洛的框架去探索湍流中更深層次的結構、嘗試將其與其他數學分支連接、或者對證明本身進行系統化的闡述和教學推廣。
此刻《數學年刊》編輯部最終房間里,那份厚達幾百頁的稿件,包含原始證明、多輪審稿意見、洛珞的多次補充說明、附錄、以及編輯自己的總結報告,正在主編的辦公桌上等待著他簽字前的最后一次沉思。
三小時前,他剛結束與評審委員會的最終視頻會議。
屏幕上那些頭發花白的臉龐從質疑轉為莊重的場景仍在腦海中閃回。
經過一年的論證,三個小時的激烈討論,關于洛珞的那篇證明總算有了結果。
在助理驚訝的目光中,斯梅爾拿起鋼筆,在過審的簽名欄鄭重的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如同完成一個神圣的儀式。
就在國內的學術界和娛樂圈,都在討論著這次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跟洛教授失之交臂的時候,在稿件多如牛毛的arXiv上的預印本版本號悄悄變成了 v.7,包含了最后一次關于渦度邊界條件的微小修正。
《數學年刊》對這篇論文最終接收的郵件通知,如同一個遲到的句號,靜靜躺在洛珞郵箱系統的“待處理任務”里,等待著主人不知多久后才會點開的瞬間。
今天下午請假,晚上恢復更新,并開始加更,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