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的肩膀一直都在那里,但最終只有你站在了那里。”
陳守仁反駁道,話語中充斥著不容拒絕,當看到洛珞正面計算出了設計方案時,他對洛珞態度瞬間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導演,黑板你們還有多余的嗎?”
接著他又轉過身看向舒導。
“還有一塊備用的”
舒導的目光掃過來,道具連忙說道。
“那麻煩你們重新更換一塊吧,這塊黑板我得拿走,上面的公式和過程非常重要。”
“那個...這個風洞不是四十多年前就已經設計出來了嗎,這計算公式還有用?”
舒導試探性的問道。
作為導演,要拍攝這么一部軍事題材的科研劇,他當然也沒少查閱相關資料。
且不說這當時風洞的設計早就已經有了答案,這種設計方案還有什么意義,即便當時沒能完成。
如今科學技術也更迭了不知道多少代,60年代的飛機和現在的飛機差別有多大,風洞的差別就有多大。
“你在說什么胡話,10減4和3乘2都能得出6的結果,它們的意義怎么可能一樣。”
陳守仁頓時一臉無語的呵斥道,他本想表示,且不說N-S方程在流體力學上的應用,別說現在,即便放在十年后也不會過時。
能夠用到的領域又豈止是這部劇講述的風洞那么簡單,油井鉆探、風力發電機、渦輪機、火力和核反應器等方面,主流能源相關的領域它涉及了一大半。
即便拋開他的工業領域的應用,單單說這家伙能把N-S方程使用成這樣,這個設計的過程,便能輕松發表一篇夠上數學領域頂刊的論文了。
不過考慮到對方是個完全的外行,他思索了一下還是盡量用對方能聽懂的方式解答了一下。
雖然從數學的角度講,這個形容很不準確,但好在......
“奧~”
舒導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
再次驗證了那四個字——通俗易懂。
“雖然以我的角度看來,你的解答過程十分精彩,但也確實是四十年前的問題了,短期內它會在實際應用領域能否產生作用,不經過一番詳細的研究和論證,誰也無法肯定。”
“在數學領域你的成果是毋庸置疑的,雖然今天現場人很多,還有攝像頭記錄了一切,但為了防止極少數學術成果的剽竊事件發生,我建議你把它盡快整理好發出去。”
給舒導解釋完,他又回過身來跟洛珞叮囑一番。
但他顯然高估了洛珞對學術圈的了解程度。
“發什么?”
洛珞不解的問道。
“當然是**文了...你別告訴我你連論文都不會寫。”
陳守仁理所當然的說道,但看到洛珞那迷茫的眼神,他頓時無語了。
一個研究成果都夠上頂刊的天才,居然不會寫論文。
他哪里知道,洛珞哪里是不會寫,壓根連看都沒看過,如果掃描儀和心靈迷宮中的收獲不算在內的話。
“好吧,一會你跟我一起走。”
不過也僅僅只是一瞬,他就釋懷了,這道偏微分方程和流體力學的應用,差點讓他忘了面前的是一個不過18的剛畢業高中生。
況且即便是本科生,研究生也無所謂。
別人不會寫論文那是連基本能力都沒有,但能寫出偏微分方程領域如此成果的人不會寫論文,那叫專注于學術。
“可是...這劇”
洛珞聞言則是有些為難的看向四周。
他當然看的出來這位陳教授應該是要指導他完成論文,也并未因為剛才的事有什么芥蒂,他也不是那么不識好歹的人。
但原本準備開拍的第四場戲,被他一個人攪合的到現在都毫無進展,雖然這并非他的本意。
“導演,這個事很緊要,我會跟上面說明情況的,你看能不能暫停拍攝,或者先拍別人吧,洛珞得先跟我把這篇論文梳理完。”
陳守仁跟舒導商量道。
他說的上面自然指的是中央電視臺了,這部劇是央視督制的,他也是人家請來的,現在出了這樣的岔子自然要說明一下。
“您的事要緊,我們先拍其他戲份。”
舒崇福能說什么呢,人家是上面請來的專家,壓根就不受他的指揮。
恰恰相反,在專業方面他還得聽人家的。
既然陳教授說重要,他自然無話可說,即便稍微耽誤了拍攝上面也怪不到他身上。
“走吧”
一會兒的功夫,舒崇福已經叫來了工作人員,幫著陳守仁把黑板一塊抬走,至于洛珞自然也是跟著一起。
......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
“教授,斯梅爾先生給您發來了審稿邀請。”
辛康·布爾甘帶的博士生,拿著一沓紙,敲開了他辦公室門。
“那麻煩你替我轉告他,下次的審稿邀請他發到我的郵箱,我會去看的。”
布爾甘語氣有些不滿。
斯梅爾是《數學年刊》的一名編輯。
他當然知道斯梅爾是故意的,一般比較特殊或者著急的審稿都會采用這樣的方式,但這個月已經是第三次了,難道斯梅爾不覺得這有點太頻繁了嗎。
“好的,我會轉告斯梅爾先生的,那這份”
學生指了指剛打印出來的論文。
“拿來吧”
吐槽歸吐槽,布爾甘還是接過了論文,不過隨即他就輕咦出聲:
“偏微分方程,N-S方程在流體力學上的應用?這種論文他不拿給卡法雷利,反而交給我審?”
卡法雷利1982年發表的《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適當弱解的部分正則性》,在整個N-S方程的研究中,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最關鍵的是,相比于他雖然更專注于純粹數學方面的研究,同樣在偏微分方程領域,卡法雷利在應用領域的貢獻更大。
這篇論文顯然是卡法雷利更擅長的方向。
不過無所謂,即便他專注于純粹數學,也不妨礙他對這篇論文給出自己的看法。
“教授,這篇論文有問題嗎?”
一個小時后,學生將三明治放到了桌上,看著依舊在對著論文算著什么的老師問道。
作為布爾甘的學生,他的研究方向自然也是偏微分方程。
“雖然它表現在流體力學的應用,在我看來十分多余,但在N-S方程數學領域的這部分,是符合數學上的美感的。”
“即便我現在還不能肯定,它是否能對N-S方程最終解的存在和光滑性驗證起到作用,但我們確實在這一領域又前行了一小步,這是十分值得慶賀的事情。”
布爾甘感嘆道,論文能夠過稿顯然已經沒有懸念了。
“相比于這篇論文,我更好奇的是他的作者。”
據他所知,目前沒有哪個知名學者的研究方向是這個,唯一有些接近的則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陶哲軒。
但這篇論文明顯不是他的手筆,互相交流的多了,許多學者的風格都彼此熟悉了解,但這篇論文他卻很陌生。
一邊說著,布爾甘一邊打開郵箱,他剛才已經向斯梅爾要來了論文作者的資料。
雖然論文審查應該秉持雙盲原則,但某些時候這些規矩并不那么緊要,畢竟他已經決定給對方過稿了,這時候滿足一下好奇心不過分。
“LuoLuo,很奇怪的名字,十八歲的東方學者?”
布爾甘驚呼道,這個年紀顯然出乎他的意料,怪不得沒有聽過這個名字。
但數學畢竟是年輕的學科,很多驚艷的理論和成果都誕生在學者的30歲之前。
這他也能理解。
只是看著結尾“BJ電影學院”的回稿地址,布爾甘實在有點想不通了,誰能告訴他。
“為什么會是電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