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孟,今天你答應也得答應,不答應也得答應,你要真辦不了就別怪我去做燕大和復旦的說客了。”
陳守仁態(tài)度十分的強硬。
他今天必須得把洛珞的報考學校改了,水木這邊辦不了,他就去找燕大和復旦了。
只要能讓這樣的人才回歸數(shù)學界,也不是非水木不可。
人家燕大數(shù)院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學院,更別說還有全國僅有的國際數(shù)學研究中心坐落在那兒了。
復旦也很不錯,國內除了他還有門下的幾個學生,其他偏微分方向大牛多集中在那,洛珞去復旦也很利于他以后的發(fā)展。
“我親眼看著他現(xiàn)場算出來的還能有假”
不知電話那邊又說了什么質疑的話,陳守仁語氣變得有些不善。
“你轉行政崗太久腦子糊涂了?這樣的人才按什么章程來,你們怎么就不知道變通一下?要不是這次我恰好碰上,他要是真去上什么電影學院對學術界是多大的損失?”
“今天沒時間,一會我還要去一趟老師那兒,洛珞的論文完成了,已經(jīng)發(fā)到了《數(shù)學年刊》上,我得把論文給老師帶去,他還一直惦記著呢。”
聽到這句話,對面立刻不淡定了:
“怎么還驚動谷院士了?”
“這本就是老師當年帶隊參與風洞設計時,遇到的問題,雖然從那之后老師就沒有再研究過,但他仍是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是的,電視劇來源于生活。
《國家使命》這部劇既是軍事題材的科研劇,同時也夾雜著史實。
只不過現(xiàn)實并沒有電視劇中表現(xiàn)的那么夸張,沒有什么天才本科生的存在,當時繞過這個難題的正是帶隊的谷院士本人。
應該說把谷院士的事跡,拆分到了好幾個人身上,最后完成的這部劇。
其實真要說這個問題難嗎,確實很難,但對于谷院士來說,他潛心研究未必就解不出來。
只是工程跟學術研究不同,講究的是效率,怎么最快能完成設計用哪個,至于往后的日子,雖然心中還惦記著這道已經(jīng)暫時沒有應用價值的應用數(shù)學的問題。
但身上的擔子,讓當時的谷院士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這種已經(jīng)“沒用”的問題,也就不了了之了。
要不是這次拍戲,央視那邊表示要以他為原型拍一部劇,陳守仁也沒有機會知道這么一段陳年往事。
這也是為什么一部電視劇,居然請動了陳守仁這個級別的大牛來做指導,當然是因為這是老師當年親自帶隊做的實驗項目。
作為谷院士的得意門生,在當今國內偏微分方程的應用領域,可以說陳守仁已然僅在其老師之下,特別是關于高維非線性守恒律方程組與激波的數(shù)學理論研究,更是無能出其右。
只能說洛珞也沒想到這樣的大牛會來做劇組指導,只當是個普通的數(shù)學老師呢,否則他回懟前恐怕還真得尋思尋思。
“秦主任那邊您去說,剩下的我來辦。”
陳守仁最后一句話徹底說服了對方,這個不知道是招生辦還是其他行政崗的負責人,當即便答應了下來。
秦主任就是他們數(shù)學系的系主任了,招進來洛珞這么一個特殊的學生,自然需要系主任的點頭,而這對于陳守仁來說是最簡單的事。
在他看來學術型領導都好說話,行政崗才難打交道,老秦那邊不過一句話的事。
對方才不會扯著他質疑洛珞解題的真?zhèn)巍?/p>
“解決了”
連一個下午都沒用完,等到洛珞看到陳守仁回來時,就收獲了這三個字的答案。
“解決了?”
這效率有點太高了吧,關鍵你們水木內部的事也就罷了,放寬一下條件無非也是你們說了算,但:
“北電呢?志愿錄取的問題呢?”
“那個你不用擔心,有人會去協(xié)調的。”
陳守仁輕描淡寫的說道。
不然他為什么一開始先打給校務處,差點磨碎了嘴皮子才讓對方松口,說的自然不是水木的事,那不過是老秦那邊一句話的事,真正要辦的正是這個。
這不剛才電話里已經(jīng)說了,剩下的他去辦。
然而別看校務處的領導答應了下來,最后還一副大包大攬的樣子,實際上剛一提出請求就遇到了重重的阻力。
北電那邊的態(tài)度同樣很堅決。
“洛珞是今年的藝考第一名!復試和三試都是接近滿分的成績!”
學術界的大牛覺得洛珞是數(shù)學天才,但演藝圈又何嘗不是這么覺得,尤其是幾個參與洛珞考試的考官對其評價都出奇的高。
就連《倚天》劇組那邊,只要跟洛珞合作過的,就沒有不說他好的。
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演員苗子,來我們這學表演不是理所應當,憑什么到你們嘴里就成了誤入歧途了?
北電的院長張慧君也是硬抗住了層層壓力,從最一開始來自社會層面的輿論,到現(xiàn)在來自水木方面的施壓。
正當局面有些爭執(zhí)不下時,突然有人提出了個折中的法子:聯(lián)培生。
兩年前教育部明確提出“雙學位試點”,逐步在重點高校設立制度。
學生可在本科階段主修本專業(yè)的同時,中請輔修第二專業(yè),若完成要求,可獲第二學士學位證書。
而這個試點首先就放在了水木,他們對此十分有經(jīng)驗。
水木率先表示對此沒意見,反正洛珞也喜歡演戲,那就先讓他自由嘗試一下。
北電同樣沒意見,他們更多的其實是想要洛珞的一個北電畢業(yè)生的名分和香火情,如果還能跟水木搭上線,那不是更好了。
至于唯一的當事人,洛珞只想問問這聯(lián)培生的主意是誰想出來的,真特么是個天才。
跨校聯(lián)合培養(yǎng)雖然少見,但也有不少先例,極個別高校之間有聯(lián)合項目,少數(shù)優(yōu)秀學生可在A校主修、在B校輔修。
只是洛珞就不一樣了,他既不在水木也不在北電,按照兩個學校都答應他的條件,他的時間可以自行出去拍戲。
北電那邊就好說了,這本就是份內的事,至于水木那邊,則是會有專門給洛珞設置的測試。
只不過雖然在哪邊上課沒有主次之分,實際上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北電能夠爭取到這個聯(lián)培的名額就很不錯了,哪里會奢求更多呢。
至此,這場轟轟烈烈持續(xù)了近兩個月的“狀元郎上戲校”事件,終于落下了帷幕。
以水木和北電聯(lián)合培養(yǎng)的方式,共同負責洛珞的學習和成長。
自從聯(lián)培生的制度出行之后,清北的聯(lián)培生其實年年都有,但顯然這個最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