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苑門外,一名侍衛牽來兩匹良駒,面無表情地說道:“奉殿下之命,送薛編修回府?!?/p>
“有勞。”
薛淮自然地接過韁繩。
幸好他前世年輕時練過馬術,雖然不甚精湛,尋常騎行倒也無礙,否則今天肯定會露出破綻,畢竟兩年前十六歲的探花郎策馬而行御街夸官,這是京中一樁美談。
他沒有冒昧地找這名侍衛攀談,而是默默地整理心情,然后一邊前行一邊不著痕跡地觀察這個新奇的世界。
兩人策馬穿出夾道,陽光將九曲河的水面鍍成暗金色。
人間安寧祥和。
兩人兩騎經過榆錢巷,只見三五個幼童蹲在地上撿拾落葉,脆生生的笑鬧聲驚得提壺的老人潑了半盞茶,不遠處藥鋪支著晾曬藥材的竹匾,斜插木簪的婦人正在小心翼翼地翻動藥材。
右轉來到長寧街,薛淮看見前方槐樹下的板栗車冒著白煙,戴氈帽的老漢鐵鏟敲得鐺鐺響,忽有五城兵馬司巡卒的身影在遠處出現,他連忙縮手往圍裙上抹了把灰。
薛淮前世曾在影視劇中領略過虛構的風景,如今親眼所見,他才知道真實的古代世界遠沒有那么光鮮明艷。
街上的行人衣著樸素,道旁的店鋪緊湊逼仄,這京城里的道路也不太平整,灰塵隨處可見。
這讓薛淮驀然感到鄉土的氣息,但也觸摸到鮮活的人間煙火氣。
約莫一刻鐘過后,一座青石牌樓出現在薛淮的視線里,隨即耳畔傳來侍衛平淡的聲音:“薛編修,大雍坊到了。”
薛淮拱手道:“多謝相送?!?/p>
侍衛不再多言,干脆利落地調轉馬頭。
薛淮則看著青石牌樓,在腦海中將薛家的情況認真回憶一遍,模擬一會見到家人的場景。
此外他也有所準備,萬一家中對如今的他生疑,就說落水之后忘了一些事情,想來能搪塞過去。
不多時,薛宅已然在望。
這是一座標準的三進官宅,門第為五檁懸山式廣亮大門,烏木門匾鎏金“薛府”,檐下掛四盞宮燈,門前兩尊五尺青石獅,九級青石臺階,門釘橫七豎九。
薛明章病逝之后,依照朝廷規制應該收回這座官宅,但是天子顧念君臣之義,又憐惜薛家孤兒寡母不容易,特地下旨將這座宅子賜給薛家,保留一應建制規格,此舉自然贏得滿朝稱頌。
所以薛淮才能以翰林院七品編修的官職住在這座正三品高官的宅邸。
“少爺,是少爺回來了!”
薛淮騎馬來到府前,門子阿九連忙迎了上來,臉上滿是擔憂之色。
薛淮將馬韁繩遞給阿九,想了想囑咐道:“用最好的草料喂養這匹馬?!?/p>
這匹良駒是公主府的,他肯定會還回去。
阿九接過韁繩,又道:“少爺,您昨夜沒有回府,老夫人很是擔心,您還是趕緊去看看吧?!?/p>
薛淮應了一聲,邁步向府內走去。
繞過“鶴鹿同春”影壁,入垂花門,過東跨院,便是二門后的主院。
如今的薛府除崔氏和薛淮之外,便是管家、門子、長隨、丫鬟、車夫和廚娘等,攏共只有十余人。
薛淮剛入二門,便見一位年近四旬的婦人在丫鬟的攙扶下,急匆匆地從院內走出來,還未看見薛淮便有焦急的嗓音傳來:“淮兒?是淮兒回來了嗎?”
這就是他的生母崔氏。
暮秋的陽光灑下,照得她珠釵之下幾根華發如銀絲,原本清雋的顴骨愈顯消瘦。
許是走急了,壓裙的佩墜還在微微擺動,她鬢角兩綹未抿緊的細發隨風微揚。
“母親。”
薛淮快步迎上去,見禮道:“兒子不孝,讓母親擔心了?!?/p>
崔氏伸手扶他,松綠緙絲袖口下探出的腕骨伶仃,戴著紫檀佛珠的手觸到薛淮前臂時略微發抖。
她的眼里泛著溫潤水光,眼尾細褶里凝著經年擔憂熬出的黯痕,急促問道:“你昨夜為何不回家?怎么云安公主府的管事前來通傳,說你在青綠別苑住了一晚?”
薛淮輕聲道:“母親,昨日我覺得心煩,想在城內四處走走,不經意間去到九曲河邊。或許是因為想得太過入神,不慎失足落水,萬幸公主府的侍衛將我救了起來,又請郎中為我診治。我今日上午才醒過來,郎中說我無礙,于是趕忙回來了。”
“啊?!?/p>
崔氏聲音發顫,眼眶頃刻間泛紅:“你這孩子……你若是有個三長兩短,你可讓娘怎么活?”
縱然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此刻薛淮也不禁心生唏噓。
在薛明章去世之后,面前的中年婦人便是這個世上唯一對原主真心好的人,雖然她不能在官場上幫到薛淮,但她已經盡可能給薛淮維持一個溫馨的家。
薛淮記憶中的崔氏是溫婉的大家閨秀,年輕時姿容秀麗,和薛明章被譽為天造地設的良配。
她也曾有過一段非常美好的歲月,夫君在官場上順風順水,兒子乖巧懂事又有神童之名。
一切都在六年前那個春夜改變。
薛明章撒手人寰,薛淮年歲尚幼,從此再無人能幫她遮風擋雨。
好不容易熬到薛淮科舉高中,這兩年卻讓她操碎了心,無論她怎么勸阻,薛淮都不肯偃旗息鼓,他打定主意要和朝中奸佞糾纏到底。
雖說歲月不敗美人,可如今的崔氏韶華漸逝,眼尾的黯痕足以說明她這些年忍受的煎熬。
見這個執拗的兒子一直沉默,崔氏只當他的牛勁又發作,便拉著他的手說道:“淮兒,娘知道你看不慣那些人為非作歹,這是你爹生前對你的教導,娘肯定不會讓你和他們同流合污。可是你得替自己想想,也要替娘想想,你現在只是翰林院編修,不是都察院的御史,那么多正經管事的官兒都不出聲,你又何必沖在前面?”
薛淮點頭道:“母親所言極是?!?/p>
空氣仿佛在這一刻凝滯。
崔氏愣神地望著薛淮,似乎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聽,就連旁邊那位秀氣的丫鬟都是滿臉的不可思議。
其實在過去一年多里,類似的對話發生過很多次,但崔氏始終無法說服薛淮,他不覺得自己有錯,同時堅定信念要做父親那樣的清流名臣。
他可以在其他任何事情上遵從母親的教導,唯獨不肯和朝中那些奸佞虛與委蛇。
故而崔氏沒想到今天會聽到他這樣的回答,這讓她更加揪心且惶恐,莫非兒子是要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
薛淮對她的反應早有預料,因此放緩語氣道:“母親,我們進屋說吧?”
崔氏神思不寧地點點頭。
母子二人來到正堂落座,丫鬟墨韻奉上香茗,隨即乖巧地退了出去。
迎著崔氏復雜的視線,薛淮開口說道:“母親,這兩年我確實做錯了一些事情。昨天落水之后我覺得自己快死了,那一刻不禁想起父親壯志未酬,想起母親憂思難解,才發現自己過往一意孤行,不僅沒有扳倒朝中那些奸佞,反而讓關心我的人黯然神傷,最終弄得自己四面皆敵,這何嘗不是令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崔氏瘦削的雙手絞在一起,喃喃道:“淮兒,你真是這樣想的?不是在哄騙娘?”
薛淮誠懇地說道:“母親放心,我沒有半句假話?;叵敫赣H當年在揚州任上,他從不縱容那些作惡的鹽商,但他始終講究方法和手段,該隱忍時唾面自干,該出手時雷霆萬鈞,倘若我能學到父親十分之一的本領,應該不會造成如今的局面?!?/p>
崔氏過往也說過類似的話,只是那時候薛淮明顯鉆進了死胡同,根本聽不進去。
薛淮繼續說道:“母親,這兩年我空有螳臂當車的勇氣,卻無縝密細致的謀算,最終淪落到現在的境地,讓你無比擔心,我想來實在愧疚。往后我不會那么偏執,即便要做一名像父親那樣的官員,我也該先學會保全自身,至少不能讓母親傷神?!?/p>
聽到這里,崔氏懸著的心終于平穩落地,她抬手擦拭著眼淚,連連點頭道:“佛祖保佑,淮兒你總算想通了,這就好,這就好啊,不然娘都不知道將來要如何同你爹交待?!?/p>
不待薛淮回話,她又一疊聲說道:“淮兒,你身子可有不適?要不要再請郎中幫你看看?你昨日落水肯定受了驚嚇,娘吩咐廚房馬上給你燉安神湯?!?/p>
望著崔氏溢于言表的關切和緊張,薛淮沒有拒絕,溫順道:“好,全聽母親吩咐?!?/p>
即便他現在還無法完全代入兒子的角色,面對這樣一位可憐又可敬的母親,他至少可以做到讓對方安心一些。
崔氏眼角還有淚痕,但面上終于綻放一抹欣慰的笑意。
仿若撥云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