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出師了,但是他沒有回四合院兒,而是繼續(xù)住在師父家里。
畢竟四合院兒那邊亂糟糟的,雞毛蒜皮的事兒一大堆。
還不如住在師父家來得清靜,更何況住在這邊,師娘還能幫著照看小桃子。
楊濤也想過去街道辦將房子換一下,搬離那個住的不舒服的大院兒。
只是建國后社會安定,出生潮爆發(fā),現(xiàn)在四九城房源稀缺。
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合適的房子,而且楊濤自家的房子也不怎么好。
兩間倒座房,面積加起來也才三十平方米左右,根本換不到什么像樣的房子。
誰家愿意用廂房,甚至正房來換倒座房???
除非是面積相差比較大,所以楊濤這兩間房子,多半也沒人愿意和他換。
當初買房的時候,他們家剛來四九城沒多久,也沒攢下多少錢。
而且那會兒楊濤也已經(jīng)七八歲了,和父母住一起也不方便。
也就只能買倒座房這樣的,才能買下兩間房,畢竟倒座房采光不好,價格便宜。
總之,換房沒希望,回去住楊濤心里又膈應(yīng),干脆刷妹妹的臉,在師父家再賴上兩年。
等到他年齡到了,娶了媳婦兒再回去。
只是計劃的很好,卻不知是否能夠真的做到。
楊濤不回四合院兒,當然不知道四合院最近發(fā)生了些什么。
這一天下午,臨近傍晚時分,院子里上班的人陸陸續(xù)續(xù)的回家了。
易中海帶著徒弟賈東旭,還有洗腦逐漸成功的打手傻柱,腿著回到了四合院。
“桂香,我過年剩下的那瓶汾酒呢?給我找出來,今天晚上我要好好喝兩盅。”
易中海剛回家,進門就支使著一大媽幫他找酒出來喝。
今天他心情很好,雖然過年的時候,找人幫忙提工級的事兒沒辦成。
但是他在廠里的對頭,在前幾天被楊廠長叫去了,然后也不知發(fā)生了什么,再也沒回來。
直到今天,他發(fā)現(xiàn)那個對頭的兒子出現(xiàn)在了廠里。
而后一條消息就在半天時間內(nèi)傳遍了軋鋼廠:去年考核過了八級的那幾位,全都被調(diào)走了。
至于去了哪兒,去干什么了,誰也不知道。
這一點,車間里有人去找那個對頭的兒子求證了。
連他這個當事人的兒子,也不知道他爹被調(diào)去了什么地方。
“哈哈……老趙那個老東西,以為考了八級工就能壓我一頭?!?/p>
“沒想到吧!直接被調(diào)走了,等我走走關(guān)系,把他兒子收為徒弟……”
易中海坐在桌子邊,一邊喝著小酒,一邊心里盤算著。
他沒想到,去年考核工級,自己輸了,結(jié)果會是今年自己贏了!
今后軋鋼廠,就沒有比他工級高的了。
再把對頭的兒子收為徒弟,壓著他的技術(shù)等級,等老趙那家伙回來,一定會很有趣。
易中海心中想到那個場面,就忍不住直樂。
“老易,老易,想啥呢?路上撿著錢了?”一大媽王桂香把手伸到丈夫眼前揮了揮。
“沒啥,就是車間里的事兒?!币字泻Uf道。
“吃飯吧,再樂呵下去,飯菜都涼了?!币淮髬屨f道。
這正月里,四九城氣溫還在零下,雖然屋里燒著爐子,飯菜也無法長時間保溫。
“行,吃飯!”易中海把手里的杯中酒飲下。
易中海心中的想法,沒有對任何人說,他這個人心思重,啥事兒都喜歡自己憋著。
很多事兒,甚至連枕邊人的王桂香,都不知道。
比如他截留了何大清寄給傻柱兄妹的信件和生活費這事兒。
當然他想把傻柱當做養(yǎng)老雙保險的事情,王桂香是知道的。
畢竟這事兒需要長時間的公開的對傻柱進行洗腦教育,瞞不住人。
院子里其他人家,只要是稍微精明點兒的,都看得出來。
只是事不關(guān)己,也沒人愿意為了傻柱和何雨水這兩個‘孤兒’,和易中海這位一大爺交惡。
而且傻柱這人,混不吝,那張嘴不饒人,經(jīng)常一句話讓人下不來臺。
又仗著學(xué)過兩天摔跤,還有廚子不缺吃喝,和顛鍋長的力氣。
在院子里可謂是橫行霸道,各家各戶年齡差不多的那些同輩,少有沒被傻柱揍過的。
易中海的手段雖然還行,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引導(dǎo)傻柱,讓他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可是這群從舊社會走出來的人,有幾個是簡單的?會看不出來?
至少院子里前院閻埠貴,后院兒許富貴都看出來了。
只是他們不說,樂的看笑話而已。
當然傻柱其實也不傻,只是身在彀中,被易中海誤導(dǎo)了。
其中賈東旭的媳婦兒秦淮如,是易中海能夠引導(dǎo)傻柱的一個重要籌碼。
秦淮如嫁到院子里的時候,傻柱才十六歲,正是少年慕艾的時候。
而秦淮如又是個長得好的,還住在傻柱家旁邊。
這時常相處下來,逐漸的傻柱就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了。
那個在院子里水池邊上洗衣服的身影,成了他心目中的白月光一樣的存在。
這人一旦帶上了濾鏡看人,那么就啥也看不清了。
傻柱也不想想,就這個時代,家家戶戶有幾件衣服?
用得著天天洗?秦淮如又不是專門洗衣服的洗衣機。
所以易中海就以賈家為突破口,對傻柱灌輸什么鄰里互助,團結(jié)友愛的觀念。
只是這個觀念被他扭曲,專門指代了賈家,而不是全院兒。
說賈家日子怎么不好過,怎么難,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不然院子里比賈家更困難的也不是沒有,中院兒老王家,一個老太婆帶著個半大孫子。
兒子兒媳在解放前,被白狗子給害了,家里連個頂梁柱都沒有。
穿堂屋老李,身體有殘疾,每天撿破爛為生。
這兩家,不比賈家困難?可是他們誰得到了傻柱的幫助?
易中海倒是給過這兩家一些棒子面,但是也就幾次,一次一兩斤的量。
加起來不過十來斤棒子面,可是卻為易中海謀取了一個幫助鄰里的好名聲。
易中海吃過飯,一大媽收拾了碗筷,回到屋里,又去打來熱水,給易中海洗腳,同時詢問。
“老易,后院兒老太太之前提的那事兒,你到底咋想的?”
“我再想想,再想想!”易中海想到后院兒那個老太太說的事兒,好心情又變壞了。
那件事兒可不是那么好辦的,要是操作不好,容易反噬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