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行禮的有什么打緊的,你今日偷偷摸摸過來是為了要朕的命又不是來讓朕給你行大禮的。”
蕭瑾玉此時,面上笑意盡褪,冷冷的看著太上皇,眼中只有厭惡沒有絲毫孺慕之情。
太上皇冷哼一聲,指著坐在上首的蕭瑾玉:“你目無尊長,誅殺竇氏在前,如今見到朕,屁股都不挪一下,無德無才,怎配坐響這帝王之位?”
大臣聽到誅殺竇氏,心里一滯,終究還是下手了嗎?
“那竇氏已經成了廢人,還殺她干嘛,堂堂帝王,一點容人之量都沒有?”
“就是說啊!本來登基就登的名不正言不順,如今,可能是覺得帝位坐穩了,就開始犯渾了。”
謝酒兒靜靜坐在原地,將剛剛議論蕭瑾玉的幾個官員記在心里,一看太上皇強勢歸來,就跟墻頭草一樣,公然在大殿里妄議皇帝,這種臣子不除掉,只會成為害蟲,關鍵時刻捅你一刀。
蕭瑾玉將底下形形色色的人神態動作盡收眼中:“竇氏?朕殺的?”
太上皇聞言,像是受到了什么刺激似的:“你怎么會這么惡毒,你已經殺了她兩個兒子,還不放過她。
你讓人將竇氏趕到城墻的瞭望亭上整整半年,從酷暑到嚴寒,朕被你軟禁在別苑,身邊無可用之人,無法將竇氏帶離瞭望亭,只能每日從自己的飯菜中省出一些讓她勉強能解決溫飽。
就算你不動手,她在城墻上也挨不過冬日,為什么還要動手殺了她?
你真正想殺的人是朕吧!
你在朕的眼皮子下面殺了竇氏,是想告訴朕你有多厲害嗎?是在向朕耀武揚威嗎?
朕幸苦打下來的江山,絕不能落在你這個畜生手里,今日,朕來就是要告訴諸位愛卿,朕要廢了他,蕭瑾玉不配坐享帝王之位。”
雖然大家都知道太上皇來者不善,但這么明晃晃的說出來,給眾人的震撼還是不小。
一個是老子,一個是兒子,一個是太上皇,一個是皇上,他們只是大臣,該向著誰呢?好像想著誰都不合適。
除了十分明顯的各自的心腹之外,大多數人都低頭看著身前的桌案,一言不發。
“想廢了朕,來吧,亮出你的底牌,你若真能將朕從這帝位上趕下來,我還敬你有幾分本事。”
太上皇哈哈大笑:“你以為朕的底牌是他們幾個嗎?”
說著,便用手指一一從在場的幾個舊部方向指了一遍。
話落,現場很多人都變了臉色,這是還有后手,再看蕭瑾玉面色緊繃,謝酒兒心里一顫,如果蕭瑾玉失手了,等待他的就是萬劫不復,而她也不會有好下場。
太上皇說完,便拍了拍手,緊接著守衛皇宮的羽林衛便一擁而入,將整個大殿包了個嚴嚴實實,所有侍衛刀柄對著蕭瑾玉龍椅的方向。
蕭瑾玉看著羽林衛中郎將李昀:“朕的御前侍衛幫別人捉拿朕,你不打算說點什么嗎?”
李昀面上閃過一抹嘲諷:“皇上莫不是忘了被你處死的謝家。”
蕭瑾玉握著龍椅手柄的手又緊了幾分:“可是你姓李,謝家與你何干?”
李昀:“臣是在謝家長大的,皇上心狠手辣,先是料理了謝家,如今又讓人染指漕運,想收拾了崔家,您太自大了,眼里容不下任何一個世家。
太上皇在位時,不曾對任何家族動手,所以,臣覺得還是太上皇重新出山比較好。
在座的各位,你們好好想一想,是效忠太上皇,保住家族榮華還是悄無聲息的隱沒在朝堂,被他利用完后像垃圾一樣丟開。”
李昀說完,之前裝死的大臣們都不淡定了,紛紛開始交頭接耳起來,不一會兒,很多官員都陸陸續續的站到了太上皇這一邊:“皇上到底是年輕氣盛,既然太上皇龍體依然康復,倒不如請太上皇出山,主持大局。”
“請皇上禪位。”
“臣附議。”
“太上皇是開國之君,且如今龍體安康,這皇位還是太上皇坐著合適,皇上您就讓位吧!”
說這話的是薛將軍,薛將軍手握兵權,也是蕭瑾玉手底下帶出來 ,之前因為薛靈兒的事情雖然有些嫌隙,但當時蕭瑾玉并沒有追究薛將軍的責任,沒想到他今日又一次倒戈。
吳桓氣憤不已:“真是狗改不了吃屎,當年,你在皇上干生死未卜時急忙給自己找退路,將女兒嫁入東宮。
我們勸諫了多少次,讓皇上收了你的兵權,可皇上念及舊情,愣是沒動你分毫,今日倒戈,你怎么好意思。”
薛將軍被說的有些難堪,他甚至不敢去看蕭瑾玉的眼睛:“可是臣的女兒也因此受盡了苦楚,皇上將她一人發配至郊外守靈,尸骨無存。
若皇上真有情,為何不能饒恕了臣的女兒,為何要用最屈辱的方式去羞辱她。”
蕭瑾玉狹長的眸子里不帶絲毫溫度:“朕為什么處置她你作為她的父親當真不知情嗎?”
薛將軍被問的一噎,還是為自己強行辯駁:“不就是因為太在乎皇上,干了點糊涂事嗎?皇上何至于趕盡殺絕,臣只有這么一個女兒呀!
皇上弒兄逼父,斷情絕義,怎么會了解老臣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
蕭瑾玉冷笑:“朕倒是沒看出來你有多痛苦,此番投靠太上皇,是為了給你那個不學無術的草包外室子謀個前程吧!”
薛將軍被說中了心事,眼神虛晃了一下:“是又如何?我們都是從前線浴血廝殺出來的功名,為子孫后代某個前程有何不對?
你們不想嗎?你們不想用自己的功勞門蔭后代嗎?
如果不能讓家族榮耀,子孫享福,那我們付出有什么意義,皇上在各地興辦學堂,在軍中提拔年輕將領,大順建立才幾年,您就想甩開我們這些老臣,您高坐在龍椅上,怎么就容不下世家,大伙兒能一起打天下,怎么就不能共富貴呢?”
看著大家交頭接耳的樣子,謝酒兒捏了一把冷汗,到底是太著急了,世家被逼急了,尤其是她在漕運上搞出這么大陣仗。
也讓世家十分清晰明了的看出了蕭瑾玉欲鏟除世家的決心,所以今日蕭瑾玉的眾叛親離是必然的,而這份必然里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她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