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三點的陽光穿過百葉窗的縫隙,斜斜地切進會議室,像一把金色的尺子,將室內的陰影和光明切割得涇渭分明。那束光不偏不倚地打在林瀾放在桌角的公文包上,公文包上那枚淡紫色的貼片被鍍上了一層半透明的金邊,邊緣閃爍著細碎的光暈。陳風坐在會議桌的另一側,目光在林瀾身上不經意地一掃,便落在了那枚貼片上。他盯著它看了兩秒,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筆記本的邊角,突然伸出手,指尖輕輕觸碰到了貼片的邊緣,隨即一揭,那枚淡紫色的貼片便脫離了公文包,在陽光下顯得越發(fā)剔透。
“這玩意兒要是貼門框上,回頭誰進來都得低頭,像進廟拜佛似的。”陳風笑著,手指輕輕捻著貼片,仿佛在把玩一件有趣的物件,順手將它夾進了筆記本里,“留著,說不定哪天能當會議吉祥物,保佑咱們這協(xié)調會順順利利的。”
小靈坐在一旁,憋著笑,指尖在登記本邊緣輕輕敲了敲,清脆的響聲在安靜的會議室里格外清晰:“那得給它起個名,叫‘紫氣東來’怎么樣?聽著多吉利。”
“叫‘共識一號’更合適。”陳風拉開椅子坐下,將筆記本攤開放在桌上,“畢竟,今天可是要正式搭班子的日子,得有點儀式感,就像給新成立的小隊起個響亮的代號。”
話音剛落,會議室的門“吱呀”一聲被推開,專員推門進來,身后跟著一位穿米色針織衫的女士。女士的發(fā)絲微卷,垂落在肩膀上,笑容溫和得像是社區(qū)下午茶時的常客,讓人一看便心生親近之感。
“人到了。”專員說道,側身讓出位置,“張老師,這位是林瀾,國際團隊代表。”
林瀾站起身,伸出手與張婉相握,目光卻在張婉臉上多停留了一瞬,眼中閃過一絲疑惑與好奇:“您就是處理城南靈能調解案的心理學講師?”
“張婉。”女人聲音輕柔,如同春日里的微風,“案子不大,就是幫一對夫妻調解情緒共振問題。那丈夫一焦慮,妻子就心悸,貼片數據亂得像一團毛線團,根本理不清頭緒。”
林瀾微微皺眉,手指輕輕敲了敲桌上的平板,陷入了思考:“我們通常建議直接隔離雙方生理監(jiān)測信號,這樣可以從源頭上避免情緒共振。”
“可他們是夫妻啊。”張婉笑了笑,笑容里帶著幾分對生活的理解與包容,“不是實驗變量,不能簡單地按照實驗室的規(guī)則來處理。我讓他們每天晚飯后一起聽二十分鐘老歌,從《月亮代表我的心》開始,沒想到情緒曲線第三天就同步穩(wěn)定了。有時候,情感的紐帶比數據更能解決問題。”
會議室安靜了一瞬,眾人都在回味著張婉的話。
“您……用音樂調節(jié)異能共鳴?”林瀾的語氣里終于多了點溫度,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對這種新奇方法的興趣。
“異能也是情緒的放大器。”張婉坐下,動作優(yōu)雅而從容,“人不先安心,數據再準也沒用。就像蓋房子,得先把地基打牢,數據才有了意義。”
林瀾低頭翻開平板,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動,記錄了幾行字。陳風瞥見她輸入的標題是《非技術干預手段:潛在價值評估》,心中不禁對林瀾的專業(yè)態(tài)度暗暗贊嘆。
“人員齊了。”陳風敲了敲桌面,聲音洪亮而清晰,“跨文化協(xié)調會,正式開張。第一件事——定規(guī)矩,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咱們得先把合作的框架搭起來。”
阿飛從后門像個小偷似的溜進來,手里拎著兩杯奶茶,熱氣騰騰地冒著白氣。他順手遞了一杯給小靈,嬉皮笑臉地說:“聽說今天要‘達成共識’?我都緊張得提前喝了杯加料雙倍珍珠,壓壓驚,這要是談崩了,我這心跳都能趕上火箭發(fā)射了。”
“你那叫火上澆油。”小靈翻了個白眼,嘴上雖這么說,卻還是伸手接了過來,吸了一口珍珠,滿足地瞇起了眼睛。
林瀾清了清嗓子,表情變得嚴肅起來:“關于數據共享權限,我們技術組昨晚重新擬了草案。希望獲得原始數據的全權限訪問,以便進行跨站點模型比對,這對我們了解不同地區(qū)的異能情況至關重要。”
陳風沒接話,而是從包里抽出一張圖表,動作瀟灑地貼在白板上。圖表的標題是:居民情緒波動歸因分析(樣本N=127),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各種數據和分析結果。
“上周采集的數據顯示,37%的‘高焦慮’事件,根源是菜價、物業(yè)費、孫子作業(yè)沒寫完。”他筆尖一點,準確地指向圖表上的關鍵數據,“這些數據一旦外泄,哪怕匿名化處理,也可能被反向推導出個人生活軌跡。咱們做的是關于人的工作,得為居民的**負責。”
林瀾眉頭微動,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悅:“我們有嚴格的加密協(xié)議,會采取多重措施保護數據安全。”
“但你們去年在蘇黎世,有過一次數據泄露。”陳風語氣平靜,眼神卻堅定地看著林瀾,“雖然沒公開,但業(yè)內消息靈通,我可不想讓我們的居民成為下一個數據泄露的受害者。”
林瀾手指一頓,心中一驚,她沒想到陳風會知道這件事。她緊緊盯著他,眼神中帶著一絲警惕:“你怎么知道?”
“不是我知道。”陳風笑了笑,笑容里帶著幾分得意,“是張老師參加國際異能應用研討會時,提過一句‘數據倫理的邊界案例’,我后來查了查,對上了時間點。”
張婉眨了眨眼,嘴角微微上揚,沒否認。她當時只是隨口一提,沒想到會引發(fā)這么多后續(xù)。
林瀾沉默幾秒,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確有其事。一名實習生誤將未脫敏數據上傳至共享云盤,兩小時后發(fā)現(xiàn)并刪除。無實際外泄,但內部已列為三級警報,我們也對實習生進行了嚴肅處理。”
“所以,我們提議分級共享。”陳風拿起筆,在白板上快速寫下分級標準,“一級數據:群體趨勢、情緒曲線均值、設備反饋效率——你們隨便用,這些數據不會涉及個人**。二級數據:個體生理指標,但必須脫敏,且禁止關聯(lián)身份信息。三級——涉及異能特質或心理創(chuàng)傷記錄的,必須經本人二次授權,且僅限本地團隊調閱,這是我們對居民最基本的尊重。”
林瀾盯著白板,指尖在平板上快速滑動,調出一份內部文件,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掙扎:“我們可以接受,但需簽訂附加保密協(xié)議,明確違規(guī)追責條款,不然我們無法向國際團隊交代。”
“沒問題。”陳風掏出一份早已打印好的文件,紙張在陽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澤,“我們連夜擬的,連違約金都按你們的匯率標準折算好了,你們看看條款是否合理。”
林瀾接過,翻了兩頁,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你們連‘數據主權’都寫進去了?”
“當然。”小靈插話,臉上帶著自豪的神情,“我們的居民不是數據礦工,是合作者,他們有權對自己的數據說了算。”
阿飛嘿嘿一笑,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再說了,萬一哪天你們拿數據訓練出個AI,專門預測誰明天會因為老婆嘮叨而心率飆升,那可就成情感監(jiān)控系統(tǒng)了,到時候我們居民還不得天天提心吊膽的。”
林瀾竟沒反駁,反而在協(xié)議末尾簽下名字,動作干凈利落:“下周,我們想啟動‘雙城對照實驗’第二階段,擴大采樣規(guī)模,這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了解異能情況。”
“我們也有個想法。”陳風翻開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各種點子,“先不急著擴,而是把跨文化協(xié)調機制跑順。比如,你們的技術員能不能先來社區(qū)住三天?體驗下‘大爺嫌貼片顏色不吉利’的日常,了解居民的真實需求。”
“住?!”阿飛差點嗆住,眼睛瞪得像銅鈴,“你讓他們睡活動室沙發(fā)?還得聽隔壁廣場舞跳《最炫民族風》?這體驗也太刺激了吧。”
“文化沉浸。”張婉笑著接話,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比讀十份報告都管用,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真正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居民需求。”
林瀾沉吟片刻,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思考:“我可以安排兩名技術代表短期駐點。但他們得穿便裝,不能攜帶監(jiān)測設備,不然會引起居民的恐慌。”
“成交。”陳風伸出手,與林瀾握了握,“順便,讓他們試試‘風水特調款’,收集點用戶反饋,說不定能改進產品呢。”
林瀾嘴角微揚,露出淡淡的笑容:“上次那片淡紫,我?guī)|京站了。那邊有個老太太,說紫色是‘長壽色’,主動要求貼,看來我們的貼片還挺受歡迎的。”
“你看!”阿飛一拍桌子,興奮得手舞足蹈,“文化輸出,成功一半!以后說不定還能賣貼片周邊呢。”
“下一步。”陳風轉向白板,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合作項目的優(yōu)先級怎么定?這可是關系到我們未來工作方向的大事。”
林瀾翻開計劃表,手指在紙上輕輕滑動:“我們建議優(yōu)先推進大規(guī)模數據采集,積累樣本量,加速模型迭代,這樣才能更快地取得成果。”
“我們更想先跑通協(xié)調機制。”小靈說,表情認真而嚴肅,“比如,能不能把墨西哥試點的音樂療法引入本地?有些居民一看到設備就緊張,放點輕音樂,說不定能降低應激反應,提高數據采集的準確性。”
“音樂療法?”林瀾抬眼,眼中閃過一絲好奇,“你們想結合數據采集流程?”
“對。”小靈點頭,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背景音用舒緩曲目,同時監(jiān)測皮電反應變化,看是否真能穩(wěn)定情緒。如果可行,這將是一種全新的數據采集方式。”
林瀾手指輕敲桌面,陷入沉思:“技術上可行,但需調整算法閾值,避免背景音被誤判為情緒干擾,不然數據就不準確了。”
“那就小范圍試。”陳風說,語氣果斷而堅決,“我們出人出場地,你們出設備出算法。兩邊各推一個試點,看哪種方式居民接受度更高,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又來‘對比測試’?”林瀾笑了,笑容里帶著幾分無奈,“你這是把上次的模式復制粘貼了,不過還挺有效的。”
“好用的模式,當然要復用。”陳風聳肩,一臉理所當然,“我們這邊二十人,你們那邊也二十人,一周后看完成率和數據質量,誰贏了誰說了算。”
“可以。”林瀾點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自信,“但有個條件——試點期間,雙方協(xié)調會每周開兩次,實時同步問題,這樣才能及時調整方案。”
“沒問題。”陳風翻開日程本,開始安排工作,“就定周二、周四下午三點。阿飛負責會議紀要,小靈做數據追蹤,張老師觀察人文反饋,專員對接技術接口,大家分工明確,提高效率。”
“我有個建議。”張婉忽然開口,聲音輕柔而動聽,“每次會議開始前,能不能放一首輕音樂?就當是……儀式感,讓大家放松心情,更好地進入工作狀態(tài)。”
林瀾愣了下,隨即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贊賞:“可以。我選一首巴赫的《G弦上的詠嘆調》,聲波頻率穩(wěn)定,適合過渡情緒,能讓大家快速平靜下來。”
“我們選《茉莉花》。”小靈笑,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神情,“本地居民聽著安心,而且這歌旋律優(yōu)美,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那就輪流。”陳風一錘定音,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今天是共識日,從細節(jié)開始磨合,細節(jié)決定成敗。”
會議接近尾聲,林瀾合上平板,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思考:“如果未來還有分歧,比如技術路線或倫理標準,怎么辦?這可是合作中不可避免的問題。”
“第三方評估。”陳風早有準備,從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找獨立機構,不隸屬任何一方,只看數據和用戶反饋,保證評估的公正性。”
“公平。”林瀾點頭,但眼神中仍帶著一絲擔憂,“但評估周期可能拖慢進度,有時候時間就是機會,錯過了可就沒了。”
“寧可慢,不能偏。”陳風看著她,眼神堅定而執(zhí)著,“我們做的是‘人的工作’,不是跑分游戲,數據固然重要,但人的感受和權益更重要。”
林瀾沉默片刻,心中對陳風的印象又有了新的改觀,她忽然從包里拿出一枚銀色U盤,放在會議桌上,U盤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光澤。
“這是我們全球站點的異常數據歸檔庫。”她說,聲音低沉而嚴肅,“包含歷次試點中的文化沖突案例、設備誤判記錄、用戶退出原因分析。你們可以調閱,作為協(xié)調會的參考,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幫助。”
陳風沒急著拿,而是看著她,眼神中帶著一絲審視:“為什么現(xiàn)在給?”
“因為。”林瀾直視他,眼神中沒有絲毫退縮,“你們讓我意識到,我們缺的不是數據,是理解數據背后的人。數據只是表象,只有理解了人,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小靈輕輕吸了口氣,被林瀾的話深深觸動。
阿飛小聲嘀咕:“這話說得,我都想給她鼓掌了,這思想覺悟,太高了。”
陳風伸手,將U盤推到桌中央,動作緩慢而有力:“先放這兒。等協(xié)調會第一次會議結束,再正式交接,這樣更正式。”
林瀾沒反對,只點了點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認可。
“那就這么定了。”陳風站起身,聲音洪亮而有力,“跨文化協(xié)調會,首次會議——散會。”
眾人起身收拾東西,張婉輕聲問小靈:“下次放《茉莉花》時,能讓我?guī)€小型古箏來嗎?現(xiàn)場彈,效果更好,說不定能讓居民更有參與感。”
“你還會彈古箏?”小靈眼睛一亮,臉上露出驚喜的神情。
“碩士論文研究的就是傳統(tǒng)音律對異能波動的影響。”張婉笑,笑容里帶著幾分自豪,“只是沒想到,有天能用上,也算是學以致用了。”
林瀾正把平板裝進包里,忽然聽見阿飛在門口喊:“哎,你們那個高精度透皮儀,能不能借我們用用?”
“干嘛?”林瀾問,眼神中帶著一絲疑惑。
“居委會王大媽說她膝蓋老寒腿,昨晚看你們那機器嗡嗡響,暖得跟個小太陽似的,問能不能借去熱敷十分鐘,她說這機器要是真能緩解她的老寒腿,她就天天給你們送錦旗。”
林瀾一頓,隨即笑了,笑容里帶著幾分無奈:“設備不是暖手寶,有專門的用途,可不能隨便亂用。”
“可她說了,只要不拆,貼個‘非醫(yī)療用途’標簽,她愿意簽免責協(xié)議,而且保證會好好愛護設備。”阿飛一臉期待地看著林瀾,仿佛在等待奇跡的發(fā)生。
陳風走過去,拍了拍阿飛的肩,眼神中帶著一絲調侃:“下次協(xié)調會,議題加一條——設備多功能使用邊界探討,看看這設備還能有哪些意想不到的用途。”
“好嘞!”阿飛掏出手機,當場新建待辦事項,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敲擊,“標題就寫:《論透皮儀的十八種非正經用法》,說不定能成為爆款文章呢。”
林瀾搖搖頭,拎包起身。走到門口時,她忽然停下,從包里又拿出一片貼片——這次是淡藍色,在陽光下散發(fā)著柔和的光芒。
她沒說話,輕輕貼在門框另一側,與之前陳風收走的紫色位置對稱,仿佛在完成一個神秘的儀式。
“平衡。”她只說了兩個字,聲音輕柔而堅定,隨后推門而出。
小靈看著那抹藍,低聲問:“你說,她下次會不會帶個古箏來?說不定能給咱們開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呢。”
陳風還沒回答,阿飛已經舉手,臉上露出興奮的神情:“我先報名當搬運工!要是能現(xiàn)場聽張老師彈古箏,那簡直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