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 年 9 月,抗戰的烽火在歲月中熊熊燃燒,新四軍第七師基于戰略考量與抗日斗爭的實際需要,做出一項重大決策——將隨中心縣委活動的巢湖獨立營擴編為巢湖獨立團。這一舉措,如同為巢湖地區的抗日斗爭注入了一股更為強大的力量。
新組建的巢湖獨立團,依然在巢合廬中心縣委書記程明遠的領導下。團長由顧鴻擔任,顧鴻與孫仲德有著親戚關系,他憑借著豐富的戰斗經驗與卓越的領導才能,擔起了帶領全團沖鋒陷陣的重任。政委楊杰英,以堅定的革命信仰和出色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為全團戰士們筑牢精神支柱。副團長桂俊亭,作戰勇猛且足智多謀,在戰場上屢立戰功。參謀長宣濟民,憑借對地形和戰術的深入了解,為作戰計劃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政治處主任杜大公,在組織建設與思想動員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保障部隊內部的團結與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程明遠、顧鴻、桂俊亭這三位來自合肥的同志,因戰爭的紐帶緊緊相連。他們懷著對家鄉的熱愛、對侵略者的痛恨以及堅定的革命信念,凝聚在一起。在之后的戰斗歲月里,無論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他們始終并肩作戰,不離不棄。
面對敵偽頑的重重圍剿,巢湖獨立團毫不畏懼。在一次戰斗中,日偽軍聯合當地頑固勢力,妄圖一舉消滅這支新生的抗日力量。他們憑借著人數和裝備上的優勢,氣勢洶洶地向巢湖獨立團襲來。陳明遠與團領導們迅速商討作戰計劃,顧宏親自帶領部隊搶占戰略要地,憑借有利地形頑強抵抗敵人的進攻。桂俊亭則率領突擊隊,趁著夜色繞到敵人后方,發動突襲,打亂敵人的陣腳。楊錦英在陣地上不斷鼓舞戰士們的士氣,讓大家保持高昂的斗志。宣繼明精準地分析戰場形勢,為作戰指揮提供關鍵建議。杜大功組織后勤保障,確保戰士們的彈藥和物資供應。
在激烈的戰斗中,巢湖獨立團的戰士們英勇無畏,他們以頑強的意志和高昂的斗志,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盡管敵人的進攻異常兇猛,但三位合肥籍的領導始終堅守在前線,與戰士們同生共死。他們的團結與堅定,如同定海神針,激勵著每一位戰士。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斗中,巢湖獨立團雖歷經磨難,但始終堅守陣地,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最終成功保衛了根據地。
在之后的日子里,巢湖獨立團繼續在巢湖地區與敵偽頑展開了一系列戰斗。他們憑借著團結一心、頑強拼搏的精神,成為了巢湖地區抗日斗爭的中流砥柱,書寫著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直至戰斗到最后一個人,為保衛家園、抗擊侵略者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1943 年 2 月,凜冽的寒風尚未消散,新的領導架構迅速搭建起來,支隊司令員由唐曉光擔任,政委為余再勵,張學文出任副司令,程明遠兼任副政委,宣濟民續擔任參謀長,政治處主任為高立中,杜大公擔任副主任。支隊下轄三個大隊,各大隊職責明確:一大隊為獨立大隊,大隊長是桂俊亭;二大隊大隊長為宣醒民,教導員是曾性涵,副大隊長為楊忠;三大隊大隊長為李元,教導員是金流。巢湖支隊自此受巢合廬中心縣委和七師雙重領導。
這一系列調整猶如在復雜棋局中落下關鍵棋子,旨在整合力量,提高抗日斗爭的效率與協調性。對于陳明遠而言,角色的轉變并未改變他堅定的抗日決心。盡管從書記變為副書記,在新的崗位上,他依然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憑借對巢湖地區的深入了解和豐富的斗爭經驗,協助余再立開展工作,與支隊其他領導緊密協作。
桂俊亭帶領的獨立大隊,作為支隊的利刃,時刻準備在關鍵戰斗中沖鋒陷陣。宣醒民、李源等各大隊領導也積極組織訓練,提升隊員戰斗素養。面對新的領導架構和職責分工,全體成員迅速適應,積極投入到緊張的抗日工作中。
在一次日偽軍對巢湖地區的大規模掃蕩中,巢湖支隊提前獲取情報,迅速制定應對策略。唐曉光司令員指揮若定,陳明遠副政委深入各大隊部署戰斗任務。桂俊亭率獨立大隊在正面與敵人展開激烈交火,吸引敵人主力;宣醒民的二大隊和李源的三大隊則利用熟悉的地形,從兩側迂回包抄,對敵人形成夾擊之勢。在戰斗過程中,各大隊相互配合,戰士們英勇作戰,成功擊退日偽軍的進攻,保衛了巢湖地區的根據地。
這一黨委格局的形成,背后有著程明遠、孫仲德、侯振★人的大力推動。他們的意見被中★★央采納,何偉、傅秋濤先后被調回延安。
回溯到 1941 年春,原國民黨團長蔡道和來到巢湖找程明遠,表示有意向共★★靠攏。程明遠經過考量,讓他利用合法身份為黨工作,即便暫時不能完全投身陣營,也保持單線聯系。此后,程明遠、孫仲德、侯振江持續關注局勢發展,綜合各方面因素,向中央提出將何偉、傅秋濤調回延安的建議,最終得到中★★央同意。而確保二人安全送回延安的重任,便落到了程明遠肩上。
程明遠深知責任重大,他通過單線聯系蔡道和,要求蔡親自出面陪同護送。對于何偉的護送,程明遠精心策劃。何偉化妝成商人,從合肥火車站上車。程明遠派婁桂芳(孫家禹的愛人:),在合肥火車站擔任小頭頭的哥哥一路陪伴照應。他們巧妙應對旅途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小心翼翼地保護著何偉,直至西安,將何偉安全送到八路軍辦事處后才返回。
同樣,在護送傅秋濤時,程明遠沿用類似的巧妙安排。憑借之前建立的關系網絡,再次確保傅秋濤平安踏上回延安的路途。
在當時復雜的政治與軍事環境下,程明遠承擔的這項任務充滿風險。每一個環節都不容有失,一旦出現差錯,不僅可能危及被護送人員的生命安全,還可能影響整個抗戰局勢。但陳明遠憑借著堅定的信念、細致的謀劃以及對各方關系的精準把控,成功完成任務。
隨著何偉、傅秋濤安全回到延安,皖鄂贛邊區黨委在曾希圣、李步新的領導下,開啟了新的抗戰工作局面。而程明遠在這一系列事件中的表現,不僅展現了他的智慧與擔當,更凸顯了他在抗戰大局中發揮的關鍵作用。他在幕后默默推動著局勢的發展,為抗戰事業的勝利不斷貢獻力量。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程明遠又將如何在新的黨委領導下,繼續投身巢湖地區的抗日斗爭,為保衛家園、抗擊敵偽頑續寫新的篇章,一切都充滿著期待與挑戰。
1942 年 9 月,巢湖獨立營擴編為巢湖獨立團,人員數量急劇增加,隨之而來的是開支的大幅增長。僅依靠巢南、巢北兩個船舶登記處的稅收,已遠遠無法滿足現有的經費需求。新四軍軍費本就緊張,皖南事變后,國民黨對其進行嚴厲控制,各師不得不各出奇招維持部隊運轉。
在七師中,第七師的情況逐漸引起關注。從戰士伙食定量來看,每個戰士每天能保證 3 錢鹽、3 錢油,軍裝發放也頗為優厚,除了棉單軍裝,還有白洋布襯衣。相比之下,第二師每個戰士每天僅有 2 錢鹽、2 錢油,且軍裝大多是用白老布染色制成。由于當時印染技術欠佳,新發的軍裝呈褐灰色,一洗就變成淡灰色。第七師在物資方面顯得富足,武器裝備也一應俱全,可這充裕的經費來源卻令人好奇。
此事要從焦湖南懷寧嘴的魏木匠說起。魏木匠家在小魏灣村,距離懷寧有一段泥巴路,此地設有巢湖支隊的秘密聯絡點。魏木匠為人忠厚老實,擁有精湛的木匠和造船手藝,程明遠同樣出身木匠,一眼便看出了魏木匠的不凡。兩人交談后,程明遠了解到焦湖周邊的木匠大多擅長修船,若要造船,只要資金到位,尋找造船長師傅和“★★程師”并非難事,而魏木匠就是極為合適的人選。
程明遠緊緊握住魏木匠的手,說道:“咱們是同行哎,往后有活兒可要麻煩你了。”魏木匠拍著胸口回應:“別說新四軍給錢,就算不給錢我們也要干啊。不講別的,自從陳參謀你曾任江北游擊縱隊參謀來到焦湖,就真沒人欺負我們了。鬼子、偽軍來得少了,那些土匪也不敢來騷擾,日子安穩多了。”程明遠謙遜地說:“這都是新四軍的功勞,我只不過是跑跑腿而已。”
回去后,程明遠找到曾希圣商量,他提議在巢南建立巢湖獨立團自己的船隊。表面上,船隊以打魚販貨為掩護,暗中則負責收集情報、運送槍支彈藥、傳遞重要情報以及接送人員和物資西藥。船隊從船老大到水手,全部由巢湖獨立團的戰士組成,他們配備長短武器,遇到情況能打則打,不能打便及時撤離。曾希圣沒等程明遠說完,興奮地拍著大腿叫好。
這個船隊的建立構想,不僅是解決獨立團經費與物資運輸難題的關鍵舉措,更是在復雜的抗戰環境中,為新四軍開辟了一條隱秘而重要的戰線。在后續的日子里,這條船隊將如何在巢湖上縱橫馳騁,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又將面臨哪些來自敵偽的挑戰與威脅,一切都充滿懸念,等待著他們去書寫新的抗戰篇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