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年的確是十分漫長。
剛開始挑戰的時候,靠著排滿的日程,仿佛干不完的事,還有對未來的期望與對死亡的惶恐,陳舟并不覺得時間多么充裕。
相反,由于原著中標明的風暴日期,他每天醒來都在擔憂,擔憂無法將物資搬運下船,擔憂風暴摧毀他的庇護所。
笨拙地制造工具,挖掘窯洞,壯著膽子使用炸藥,期待著莊稼順利長大……
回想起來,陳舟覺得自己好像從25歲開始重活了一次。
在不一樣的世界,過著與從前截然不同的生活。
……
隨著時間流逝,他已經變得愈發衰老,可能是島嶼的潮氣太重,他的腿部關節偶爾也隱隱作痛了。
一種從未有過的對生老病死的恐懼出現在陳舟心間。
盡管他知道,在死亡之前自己就能離開這座島嶼,重回生命力旺盛的25歲。
可身體的衰老和這么多年經歷的風雨卻不可避免地改變了他的心態。
他開始怕死了。
……
有時候在警衛的陪同下于島嶼繁榮的碼頭上散步,看到島民帶著妻子抱著孩子在棧道上行走時,陳舟會不由自主地想,他不在這個世界留下后代是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那些孩子燦爛的笑臉,銀鈴般的歡聲觸動著他的心。
近幾年,星期六、星期日和陳舟親眼看著長大的一批島嶼骨干也一個接一個結婚生子了。
他們去探望陳舟時,偶爾會帶著孩子。
在島上出生的孩子與從前的土著宛若兩個人種,臉上盡是屬于孩童的天真與稚氣,絕無半分猙獰兇狠。
陳舟最喜歡星期日的孩子。
那是一對雙胞胎,兩個小伙子,長得跟他們父親一樣,精神!
做起事雷厲風行,混身像有使不完的勁兒。
家中若添了這兩個活寶,便顯得熱鬧許多,不然老是貓叫鳥叫狗叫,聽慣了也挺無聊的。
……
在年近50的時候,陳舟曾經考慮過,是否要留下一兒半女。
對他而言,這是個相當難以抉擇的問題——
作為島嶼的統治者,他的子嗣不僅會繼承他的權力和影響力,還會引起許多意想不到的爭端。
星期六、星期日、陳福、陳祿、陳壽等人早就在島上站穩了腳跟。
他們之中有人獨攬軍權,有人掌握教育大權,有人負責司法,有人負責商貿,手底下都成了派系。
如果他有孩子,若是獨生子還好說,受他影響,這些人必定會全力扶持。
但倘若有兩個孩子呢?
那恐怕就會變得像古代帝王一樣,為了所謂“太子”的位置,各自選邊站隊,引發爭斗了。
陳舟倒是不擔心所謂長幼繼承權的問題,他擔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沒有能力掌控局勢。
歸根結底他才是土生土長的現代人,整個世界只有他一個人接受了完整的現代教育,也只有他具備超前的眼光。
他的孩子,哪怕繼承了他的血脈,也不可能繼承他的知識和對世界的認知。
即使他毫無保留地教導,生于這個世界的人要么擺脫不了時代的局限性,要么就會變成完全脫離實際的“空中樓閣”建設者,將島嶼引到自我毀滅的道路上。
土著們過上好日子不容易,多年建設制造的名聲與繁榮的景象更不容易。
加上陳舟不想給這個世界留下太多不屬于這里的東西,盡管考慮過許多次,他最終還是放棄了生子的想法。
……
不過雖然陳舟可以不為子孫后代考慮,島上的其他人卻不能不為下一代著想。
星期六星期日等被陳舟緊盯著的高層還好,他們之下的中層官員結婚生子較早。
近幾年這些中層官員的孩子大多都已長到十七八歲,接受了島上的教育,在父輩的安排下,紛紛進入島嶼的重要單位工作。
當然,他們的“晉升速度”比普通家庭的工人快得多,以至于在短短兩三年間便爬到了別人半輩子都摸不到的位置。
至于這些人的工作能力,要按他們父輩的評判標準,那自然是極為優秀的。
只是在陳舟看來,他們就是一群飯桶,有些在農業部門管理耕種的官員甚至連大麥小麥都分不清。
為了整治這種“為子孫后代謀福利”的亂象,在最后的十幾年間,陳舟掀起了數次大清洗。
光是被他革職或是處死的官員就不下百人。
然而“前輩”的死并不能全然警醒后人,他們只會覺得是前輩做得太明目張膽了,不夠謹慎,因此產生了種種更難監管的徇私方式。
所幸島嶼終究是陳舟的一言堂,只要他確定有人利用職權謀利,便可施加雷霆手段。
每隔幾年,血淋淋的人頭便會擺上行刑廣場,那些死不瞑目的“攀爬者”無聲地警告著后來人,使島上的風氣保持在一個相對清廉的水平線上。
但陳舟知道,這種看起來美好的景象持續不了多久,等到他離開,島嶼還是會走上老路。
“可那又有什么辦法呢?”
陳舟常常這樣想。
哪怕是在更發達的現代,指望人人大公無私都是一種幻想,更別說這是17世紀。
他可以幾次三番地除掉那群蛀蟲,糾正島嶼的前進方向,或是設立嚴格的監察機構,肅清內部的貪官污吏。
問題在于,他會走。
即使他不走,他也會死。
蛀蟲還會不斷滋生,前進的方向還是會偏離正軌,嚴格的監察機構會被污染滲透,真正能決定島嶼命運的只有島民自己。
陳舟最終無奈地發現,那些看似可以改變的東西,歸根結底都無法改變。
在最后幾年,他只能竭盡所能讓島嶼維持在“理想鄉”的狀態。
……
星期六和星期日有了自己的孩子后,變得跟陳舟沒那么親近了。
生死都不能產生的隔閡,卻被權力筑出了一道高墻。
不知道是不是這些年學到了太多人情世故,星期六跟陳舟說話的時候總喜歡捧著他說話,星期日同陳舟下棋時也會故意讓棋。
陳舟還記得星期日剛學棋的時候根本不是他對手,經常被連環炮將死,或是被抽車。
那時候的星期日即使明知道不是對手,也肯絞盡腦汁跟他對弈,絕不會放一點水。
隨著年齡增長,下過的棋越來越多,星期日的棋技愈發高深,早在陳舟46歲時,就已經下不過星期日了——
因為就在那一年,有天陳舟連輸了星期日六盤棋。
在棋盤上,陳舟并無太多好勝心。
星期日的棋藝能精進到這種程度,全因為他足夠熱愛,多年來從未放棄下棋,放在平時,陳舟會為他感到驕傲。
可當星期日憑著更高的棋藝,開始拙劣地“表演”,送子“失誤”時,陳舟便覺得惡心了。
他不知道為什么當初那些赤誠的孩子會變成這樣。
他也想不明白,這種所謂的“人情世故”究竟會讓世界變得更好,還是讓世界變得更渾濁。
陳舟只是很不適應別人對他藏著掖著,隱瞞心中想法,刻意恭維他的感覺。
這加劇了他心中的孤獨感,使他覺得自己被全世界孤立了,他沒法跟任何一個人說真心話,除了死去的伙伴。
……
1686年,陳舟迎來了他的52歲生日。
這一天,島上照例舉辦了盛大的慶典,隔著老遠都能聽見沸騰的人聲。
昔日那個用木板鋪成的小碼頭早就換了模樣,平坦的石板路和各式磚房排成幾條街道,從遠方駛來的船只??吭诟劭?,高高的桅桿仿佛一片森林。
人們穿著各式服飾穿行在街道間,小販的叫賣聲,年輕情侶的嬉笑聲,行人的說話聲不絕于耳。
沙灘上有炊煙升起,正有人在點燃的炭火烤爐旁處理新鮮海魚,調料的香味兒隨風飄揚。
工廠內蒸汽機隆隆作響,加班的工人堅守著自己的崗位——
在節假日工作,他們將得到一筆可觀的收入。
盡管島上的原住民這些年都靠著工作和對外貿易獲得了不菲的收入,但為了子女考慮,有些勤勞的人還是會更加努力地奮斗。
……
從高處向下俯瞰,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一條五顏六色的長龍。
這長龍穿梭在略顯稀疏的森林中,自碼頭、工廠和其他幾個居民區出發,繞過農田,匯聚成長河直奔神廟。
那個曾經無人知曉的“王靈官”,這些年隨著島嶼的壯大漸漸聲名鵲起。
前幾年,斑馬修建的大神廟也被棄置了,人們為這尊“神明”修建了更大更華麗的神廟,并根據那尊銅塑像制造了遍體鎏金的新神像。
與此同時,王靈官也被賦予了新的職能——
所謂海神、雷神、戰神,乃至財神、酒神、愛神,似乎祂已成為無所不能的真正神明。
陳舟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穿上那身鐵浮屠,主持祭祀了。
鐵浮屠放在工廠的儲藏室內,早就落滿了灰。
除了少數島民,很少有人能想起首領出現在祭祀現場,穿著一身漆黑盔甲那英武的模樣。
更無幾人知道島上的節日是如何制定的,島上的第一次祭祀又是怎樣的場面。
甚至有人已經遺忘了島嶼真正的統治者,他們只知道大名鼎鼎的星期日、星期六和其他高官。
生活太過忙碌,他們幾乎無暇顧及其他事情,只能將視線集中在衣食住行上,集中在積蓄與后代上……
……
就在這熱烈的節日氛圍中,遠在果樹山谷深處,那幽靜的莊園卻罕有人聲。
打掃干凈的莊園后山坡上,小巧的墳包又多添了幾座,一座座用大理石雕琢的墓碑矗立在綠地間,上面刻著墓主的名字。
陳舟就躺在這綠地上,臉上灑滿了陽光穿過樹葉那零碎的剪影。
他身旁是來福的墓,稍遠些的地方埋葬著小灰灰和提子,再遠些是虎頭、咣當、灰球……
枕著自己的手臂,陳舟望向天空。
八月本是雨季,今天卻是個罕見的晴天,蒼穹一碧如洗,澄澈得像一汪水。
可能是操勞過度,雖然才剛過五十,陳舟的頭發卻已白了大半。
陽光有些晃眼,使他瞇起了眼睛。
盡管如此,他那衰老得經受不起刺激的眼還是被曬得擠出了幾滴眼淚。
就這樣躺在山坡上,睡著了似的,陳舟不去想島上的所有煩惱和喧鬧。
他沉默了很久,終于緩緩側過身子,望向來福的墓碑,夢囈一般說道。
“我要走了,來福?!?/p>
說著陳舟伸出胳膊,用生出些許老年斑的,皮膚松弛的手碰了碰堅硬的墓碑。
“我要回到我的故鄉了,可能再也不會回來,也沒辦法再陪你說話了?!?/p>
大理石受到陽光照耀,表面溫度比人體溫稍高,摸起來很溫暖,但上面并沒有毛發,即使陳舟閉上眼睛,也無法將其想象成來福。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我知道你嫌鸚鵡吵,就沒帶它們來。
其實今天是我生日。
我想你知道的,從前每次我過生日的時候你都很開心,畢竟你能吃到好飯菜嘛!
但是這幾年過生日,我并不開心,今年尤其難受。”
“其實我并不怕衰老,也沒那么畏懼死亡,我只是覺得心里發堵?!?/p>
陳舟坐了起來,靠著墓碑望向他的莊園,望向那一片茵茵綠意。
“我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也沒有什么宏大的志向,沒指望過在這里建立‘烏托邦’或是什么‘天堂島’。
可能是我老了,可能是我沒跟著這個世界一起改變,我發現我熟悉的那些人都開始變得陌生了。
從前我總覺得我的某些部分已經融入了這個時代,融入了這個世界。
但現在我發現我終究不屬于這里,無論是我的存在,還是我的思想,我的觀念……”
“來福,你可能永遠都無法理解這種感覺。
不過這樣最好,我希望你一直做無憂無慮的小狗?!?/p>
再一次摸了摸墓碑,就像撫摸來福毛絨絨的腦袋那樣,陳舟站起身,邁著緩慢的步伐離開了山坡。
這個漫長的挑戰終于走到了盡頭,長達10300天的倒計時只剩最后三位數字。
他已經跟最好的朋友做了告別,現在,唯一值得他牽掛的只有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