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明一下兩點:
1.這里面的細節我不像寫正文那樣都詳細考據過,或許會有錯誤,有問題的歡迎指出。
2.為什么是連載中呢?因為英國公的故事仍未完結,主角穿越過來了,后面會發生什么事情是未知的。
好了,廢話就說到這里,接下來請大家透過這位花甲老人的視角,看看大明這六十二年的變化。
-----------------
嘉靖四十五年,出生。戚繼光平定閩粵倭寇。
隆慶元年,二歲。隆慶開關,張居正入閣。
隆慶二年,三歲。黃河決口,山東大水。
隆慶三年,四歲。土默特部俺答汗攻大同,潘季馴治黃河。
隆慶四年,五歲。俺答汗之孫投明,促成“俺答封貢“談判。
隆慶五年,六歲。俺答封貢:明朝冊封俺答汗為順義王,開放邊貿,結束蒙漢二百年戰爭。
隆慶六年,七歲。隆慶帝駕崩(5月);朱翊鈞繼位,次年改元萬歷;張居正任首輔。
萬歷元年,八歲。張居正推行“考成法“,整頓吏治;殷正茂鎮壓廣西瑤亂。
萬歷二年,九歲。張居正改革賦役,試行“一條鞭法“;遼東總兵李成梁大敗建州女真王杲。
萬歷三年,十歲。西班牙占領菲律賓馬尼拉;黃河決口致江蘇大水。
萬歷四年,十一歲。張居正清查全國土地;利瑪竇抵達澳門。
萬歷五年,十二歲。張居正父喪,遭“奪情“風波;云南地震死傷萬余人。
萬歷六年,十三歲。李時珍《本草綱目》成書;潘季馴治黃河完工。
萬歷七年,十四歲。張居正禁毀全國書院;俺答汗建呼和浩特城(歸化)。
萬歷八年,十五歲。一條鞭法全國推行;明朝冊封努爾哈赤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
萬歷九年,十六歲。張居正清丈全國田畝完成,增稅田1.8億畝;荷蘭獨立戰爭爆發。
萬歷十年,十七歲。張居正病逝(6月);明神宗抄沒其家;利瑪竇入廣東肇慶傳教。
萬歷十一年,十八歲。努爾哈赤起兵伐尼堪外蘭(后金建國開端);開封宗室奪田叛亂。
萬歷十二年,十九歲。明神宗定張居正“罪狀“,改革盡廢;西班牙占臺灣基隆。
萬歷十三年,二十歲。戚繼光罷官歸鄉;全國大旱致蝗災。
萬歷十四年,二十一歲。國本之爭開端:群臣請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神宗拖延。
萬歷十五年,二十二歲。戚繼光病逝;海瑞病逝于南京;努爾哈赤統一建州五部。
萬歷十六年,二十三歲。江南大饑荒人相食;努爾哈赤滅完顏部。
萬歷十七年,二十四歲。明神宗怠政開端(此后30年不上朝);云南永昌衛兵變。
萬歷十八年,二十五歲。青海蒙古部火落赤攻洮州;利瑪竇首次進京被拒。
萬歷十九年,二十六歲。日軍攻朝鮮釜山,朝鮮求援;申時行罷相。
萬歷二十年,二十七歲。壬辰倭亂:豐臣秀吉侵朝,李如松率明軍入援。
萬歷二十一年,二十八歲。平壤大捷(明軍收復平壤);碧蹄館之戰明軍失利。
萬歷二十二年,二十九歲。日軍南撤,明日議和;顧憲成建東林書院。
萬歷二十三年,三十歲。明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拒受);貴州播州土司楊應龍叛亂。
萬歷二十四年,三十一歲。日本再侵朝鮮;明派宦官赴全國開礦征稅。
萬歷二十五年,三十二歲。丁酉再亂:明軍二次援朝;蔚山之戰慘敗。
萬歷二十六年,三十三歲。露梁海戰大捷(11月),日軍敗退;豐臣秀吉病亡。這一年張惟賢之父前任英國公張元康死亡,張惟賢襲爵。
萬歷二十七年,三十四歲。楊應龍叛軍占綦江;努爾哈赤創滿文。
萬歷二十八年,三十五歲。播州之役:李化龍平定楊應龍,設遵義府。
萬歷二十九年,三十六歲。立太子:朱常洛終被立為皇太子;利瑪竇定居北京。
萬歷三十年,三十七歲。神宗病中欲廢礦稅,愈后反悔;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
萬歷三十一年,三十八歲。妖書案:誣太子謀反文字獄;泉州大地震死傷數萬。
萬歷三十二年,三十九歲。黃河決口淹沒徐州;東林黨人顧憲成講學議政。
萬歷三十三年,四十歲。北京大旱致蝗災;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刊行。
萬歷三十四年,四十一歲。云南民變殺稅監楊榮;努爾哈赤滅輝發部。
萬歷三十五年,四十二歲。遼東大水災;努爾哈赤滅烏拉部,統一女真大部。
萬歷三十六年,四十三歲。江南抗稅民變:葛賢率蘇州織工反太監孫隆。
萬歷三十七年,四十四歲。遼東總兵李成梁棄寬甸六堡;荷蘭占澎湖。
萬歷三十八年,四十五歲。黃河決口淹沒泗州明祖陵;西洋傳教士熊三拔入京。
萬歷三十九年,四十六歲。李三才遭彈劾去職(東林黨爭激化);山東白蓮教起義。
萬歷四十年,四十七歲。遼東旱災人相食;努爾哈赤征蒙古科爾沁部。
萬歷四十一年,四十八歲。梃擊案:男子持棍闖東宮謀害太子,黨爭白熱化。
萬歷四十二年,四十九歲。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陽;李之藻譯《同文算指》。
萬歷四十三年,五十歲。努爾哈赤建八旗制度;山東白蓮教首徐鴻儒起義。這一年,英國公上疏言蒙古邊事,神宗回復交由部議即可,這也是他這一生唯一一次上疏言及邊事。
萬歷四十四年,五十一歲。后金建國:努爾哈赤稱汗(2月),年號天命,明朝承認其國書。
萬歷四十五年,五十二歲。山東大饑荒;后金征黑龍江薩哈連部。
萬歷四十六年,五十三歲。后金攻明:努爾哈赤以“七大恨“伐明,陷撫順、清河。
萬歷四十七年,五十四歲。薩爾滸之戰(3月):明軍四路喪師十余萬;楊鎬下獄。
萬歷四十八年,五十五歲。神宗駕崩(7月),朱常洛繼位(泰昌帝),8月“紅丸案“暴斃;朱由校即位改元天啟。
天啟元年,五十六歲。后金陷遼沈:沈陽、遼陽失守,明軍退守山海關;白蓮教占四川重鎮。
天啟二年,五十七歲。廣寧之戰慘敗,熊廷弼下獄;荷蘭占澎湖。
天啟三年,五十八歲。魏忠賢提督東廠;葡萄牙據澳門合法化。
天啟四年,五十九歲。東林黨彈劾魏忠賢失敗,楊漣等被貶;荷蘭侵臺灣南部。
天啟五年,六十歲。六君子之獄:楊漣、左光斗等被拷死獄中;努爾哈赤遷都沈陽。
天啟六年,六十一歲。寧遠之戰:袁崇煥以紅夷炮擊傷努爾哈赤(8月亡);蘇州民變反魏黨(五人墓事件)。
天啟七年,六十二歲。袁崇煥擊退皇太極(寧錦之戰)。明熹宗駕崩,主角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