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面容中帶著了些許猶豫的神色,但只是猶豫了一剎那,而后便開口道:“臣多謝陛下之恩。”
劉恒看到了陳云那一閃而逝的猶豫神色,心中舒緩了口氣。
若是陳云一口答應,那他真的要開始懷疑這其中有沒有什么問題了,可若是陳云稍微有些猶豫后才答應下來,他卻會覺著陳熙來京并沒有什么算計。
因為猶豫是本能,而轉瞬即逝的猶豫則是本能加上對于皇權的忠誠。
這才能看出,陳氏是忠誠于皇帝的啊!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內(nèi)侍,內(nèi)侍十分聽話的便前往去官渡侯府傳話了。
.... .....
而此時,京都之內(nèi),絳侯府中。
周勃、陳平二人最后得出的結論也十分簡單——還是算了,別跟皇帝硬剛,他們覺著自己跟皇帝硬剛的下場大概會很凄慘。
畢竟這明顯是皇帝、陳氏布置下來的陷阱,就等著他們兩個往里面跳了。
“既然如此.....”
周勃緩緩的閉上眼睛,長嘆一聲,將心中的不甘伴隨著那一口長長的氣全部舒緩了出去:“真是沒想到啊,陳喜那個老東西壓了你我一輩子也就算了,如今他的子孫輩甚至都能夠將你我壓住了!”
他苦笑一聲:“可你我的子孫輩,能否如同陳云這般爭氣呢?”
陳平倒是比周勃看得開,他看著周勃一笑:“你我都沒有陳喜那般的算計,又如何指望子孫較之陳云他們更強?”
“且看吧。”
“日后若是真的有這樣的一日,當也是你我的幸運啊。”
自己不爭氣,卻想要子孫比其他爭氣之人的子孫更加爭氣?這天下哪里有這樣子的好事,即便是真的有這樣的好事,也與他們無關啊。
這世上的事情,大多數(shù)便是如此。
.... .....
未央宮中
劉恒、陳云二人等待陳熙的時候,并沒有閑下來,反而是討論著治民之策。
此時的大漢天下行使的依舊是當初劉邦所制定下來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這個政策的最大作用便是讓大漢逐漸的恢復了生機。
而如今的劉恒卻覺著,這樣的政策有些落后了。
他微微皺眉,看著面前的陳云說道:“民為國本,而農(nóng)則是民之本,朕欲行使以農(nóng)為本的國策、鼓勵民眾們開墾荒地,如此一來也能夠更進一步的使天下恢復。”
“可若想施行此策,便需要重新推崇當年秦之商鞅所行使的“重農(nóng)抑商”之舉,可如今天下敞弊,若是貿(mào)然之間抑制商人,只怕會帶來莫大的問題啊。”
陳云微微搖頭,卻并不贊同劉恒所說的話語,只是說道:“這...臣倒是覺著并非如此。”
“商人總是貪婪的,哪怕降低他們的地位,但只要不影響他們手中的錢財,在某個限度之前,他們都會沉浸于賺錢一事,而非是提高自己的地位。”
“更何況.....”
“即便是朝廷抑制商人,這些商人也總是有辦法來獲得更好生活的——”
“他們不會輕易的放棄行商,所以抑制商人的舉動并不會對大漢造成什么影響。”
劉恒思索之間,便聽到大殿外的腳步聲,而后內(nèi)侍以及陳熙便走了進來。
陳熙見到劉恒后,便行禮道:“臣參見陛下,陛下長樂無極——”
“陳熙”的身上其實并非是沒有身份的,他也不是“白丁”。
因為陳云是身兼兩個身份,其一“官渡侯世子”,其二“文候”,所以陳熙也同樣是“文候世子”,因此他可以在劉恒的面前自稱“臣”,而非是“小民”。
劉恒只是笑著看向陳熙,擺了擺手,讓他不必如此拘禮,而后便與其攀談了起來。
“方才我與你父親談及抑制商人的行為,你父親說商人并不會因此而放棄行商,朕卻擔憂此舉會影響到大漢的恢復。”
“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陳熙方才坐穩(wěn)了身體,便聽見了劉恒的話,他微微皺眉思索,而后給出了答案。
“陛下,不知陛下所說的抑制商人是從什么角度來抑制呢?”
陳熙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反而是先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他解釋道:“不同抑制商人的策略會帶來不同的后果,有些足以令商人反目,有些則是不會。”
“因此臣并不知道陛下與父親到底誰的猜測更為傾向于現(xiàn)實。”
劉恒看著陳熙的解答,臉上不由自主的浮現(xiàn)出一抹笑容:“遠之啊,能有此子,當真是令人艷羨,若我那個兒子能有熙兒半分的爭氣,朕便開懷了。”
陳云只是微微一笑,并不附和。
實際上,劉恒方才的話是一個陷阱——陳熙若是認同他,那便需要反駁自己的父親,可若是找不到合適的答案,難免有諂媚之嫌。
而若是認同陳云嗎.....
你們父子倆這是在跟朕打擂臺嗎.ipg
所以,無論如何回答都會是錯的。
唯有如此反問的答案,才是最正確的答案。
所以劉恒才贊嘆陳熙并且表示羨慕。
劉恒看著陳熙道:“你覺著,應當如何抑制商人,才能夠讓他們繼續(xù)老老實實的行商,為大漢天下的恢復貢獻一定的力量呢?”
這一次,陳熙沒有思考,直接答道:“在地位上抑制他們,比如世上四業(yè),列為士農(nóng)工商,將其列為下九流。”
“貶低他們的精神與抑制他們的物質,不許他們享受一些高貴的物品,如絲綢、絹帛等。”
“而在“利益”上捧著他們,讓他們可以獲得利益。”
“如此一來,他們會拼命的掙錢——因為他們的所為真的能賺到活下來的錢,但他們還會拼命的培育下一代,以此來改變社會地位。”
“讓他們自己變成矛盾的個體,由此來借助他們的手來穩(wěn)固社會——與此同時還能夠利用他們的地位低下,來讓“農(nóng)”更加穩(wěn)固。”
“哪怕“農(nóng)”不賺錢了,甚至活不下去了,他們也不會輕易放棄自己農(nóng)的身份。”
“如此一來,既可以達到重農(nóng)抑商,又可以穩(wěn)固兩者的地位,還可以發(fā)展大漢的經(jīng)濟。”
“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