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起硫黃島、西南至雅浦島附近,全長2550千米,平均寬70千米,從衛星圖上看呈現為一條弧形彎月。
這便是已經形成6000萬年的世界海洋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
“向陽紅10”號船和“J121”船抵達海溝海域的時間是在凌晨,兩船按照原定計劃立刻下錨停航,各項海上科學考察隨即緊鑼密鼓地展開。
等趙陽他們起床的時候,船上幾個地球物理實驗室其實已經燈火通明了整整一晚。
“出來了,測量結果出來了,深度是10040米!”
拿著相機和筆記本剛走進南大洋考察隊的實驗室,趙陽就聽見一聲驚呼。
還沒等他回過神來,就看到屋子里的所有人都已經站起身子,鼓掌聲和歡呼聲幾乎要把房頂都掀掉。
趙陽雖然不明所以,但也知道肯定是有好消息,職業敏感讓他端起相機,手里的快門飛速按動,要將這歡慶的時刻一一記錄。
但要寫出一篇好的新聞稿,既要有核心照片,也要有文字輔佐。
而采訪顯然是獲得第一手資料的好辦法。
正當趙陽環視四周打算找個好目標的時候,一位留著颯爽短發的女同志從人群里沖他喊了一句。
“趙記者,今天黑板報的頭條可不許是其他人的,必須給我們探測組。”
真是想睡覺了就有人遞來枕頭。
趙陽心想“好嘞,就決定是你了”,隨后掛上最熱烈的微笑,一個箭步就湊到了女同志的跟前。
“姐,給我好好講講唄,回頭不光寫小黑板,還要給你們往北京發通訊稿。”
和考察隊相處的這段時間,趙陽不但攝影技術突飛猛進,一張小嘴也是甜了許多。
幾句姐姐一喊,立馬讓探測班的一眾女同志笑得花枝招展,紛紛知無不言。
她們說得很細,字里行間慢慢帶上了些許情緒,而趙陽也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只是測量出了馬里亞納海溝的深度就能讓大家激動成這個樣子。
世界上最深的海溝到底有多深?
這是困擾著全球海洋科研工作者的超級謎題。
無數頂尖的科學家前赴后繼,為的就是得到一個更準確的數字。
這串數字不但是科學上的成就,在某種意義上也代表著國家實力的強弱。
就和美蘇要爭霸月球和太空一樣,跑在前面的人不但能向對手“耀武揚威”,還能很大程度上激發國內民眾的認同感,提升支持率,從而達到鞏固政權的目的。
在錯綜復雜的新時代,科學的發展已經超越了它本身的定義,與政治、經濟、民生、社會穩定等字眼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探索馬里亞納海溝這項競賽上,發達國家們其實早就“聽槍起跑”。
1875年,英國“挑戰者號”科考船首次通過測深錘測量馬里亞納海溝,確認其最深處為10863米,并以“挑戰者深淵”命名。
二戰之后的1951年,英國皇家海軍挑戰者二號再次測量馬里亞納海溝,以回波定位方式于北緯11度19分,東經142度15分,測出當地深度為10900米。
1960年1月,記錄再次被刷新,美國“的里雅斯特號”深海潛艇由雅克·皮卡德和唐納德·沃爾什駕駛,首次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底部,測得深度10916米。
之后的二十多年里,蘇聯、日本、加拿大等國紛紛投身于這片神秘海域,試圖將探測深度再往下推動。
就在趙陽他們出發前,日本將高能專業探測航具“拓洋號”(Takuyo)送入馬里亞納海溝,以多窄波束回波定位儀來收集數據,測得最大深度為11040.41米。
而相比于其他國家你追我趕的競爭,我國在馬里亞納海溝乃至整個遠洋科研領域幾乎可以用一張白紙來形容。
就和南極問題上受到的屈辱類似,在遠離國土的廣袤大海,中國人同樣沒有話語權。
造成如此局面,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問題。
但不管怎樣,進入80年代后,從彎路上回到正軌的新中國終于開始在多個領域奮力追趕,制定了眾多舉措和目標。
出征南極建立考察站是其中之一,測量馬里亞納海溝也是。
趙陽適時地結束了采訪并默默退到了人群的最后,他要把這喜悅的時刻留給探測班的同志們。
10040,只是幾個簡簡單單的數字。
相比于其他國家的成績,甚至顯得有些寒酸。
但背后到底深藏著多少個不眠不休的夜晚,多少次與家人的揮淚告別,多少次傾盡全力后依然功敗垂成。
恐怕只有此時“向陽紅10”號船上這些眼噙熱淚、相互擁抱、手舞足蹈的可愛人兒們才會知道。
“不知道燕子最近過得怎么樣?瑤兒估計已經會爬了吧,等這次回去,一定要找社里多請幾天假,好好陪陪她們。”
往回走的路上,趙陽突然特別想聽聽李燕和瑤兒的聲音,想告訴她們自己一切都好。
可惜雖然船上配備了短波通訊設備,但使用時間有限,而且只能定向聯絡。
對妻女,對家的思念終究只能埋在心里。
“趙陽,你跑哪去了,找你半天了,舒舒姐讓我來問今天黑板報的主題選啥?”
楊明從轉角冒了出來,這家伙現在一有時間就跑去給馬舒舒當“助理”。
也叫年紀輕身體好,暈船加少睡也沒影響工作狀態,所以嚴奇和郭坤都沒管著他。
那忙前忙后的樣子根本就是個陷入單戀的單純男孩,考察隊里是個人都看出來了,唯有他自己還以為偽裝得天衣無縫。
“就寫南大洋考察隊探測班克服萬難,成功征服世界最深之馬里亞納海溝的事。”
趙陽沒有食言,除了“每日通訊”的黑板報外,他還想好了要把照片和采訪記錄整理成稿,到時候要帶到南極考察站,再帶回國。
不僅僅是作為系列報道的一部分登上報紙刊物,更重要的是要給591名隊員的親人朋友們分享。
趙陽知道自己就是來干這事的,也深知自己必須干好。
因為他始終認為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讓英雄“有名”既是任務,也是使命。
遠處的海很藍,陽光很好,讓人心生漣漪,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期許。
趙陽掐指一算,暗叫不好。
全因他突然想起郭坤前幾天交給自己的任務。
“糟了糟了,估計過兩天就要到赤道了,狂歡表演的節目還一點都沒準備。”